耕作模式对黄土高原地区新增耕地土壤紧实度、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项目(编号: DJNY2018-19)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以生土为构建材料的新增耕地的改良效应,于2017年6~9月份分别对免耕、深松、翻耕3种耕作处理模式下玉米地的土壤紧实度、养分含量以及作物产量进行点位监测研究。结果如下:免耕模式下0~20 cm土层紧实度最低,分别较深松和翻耕低约37.49和38.48 kPa/cm2,0~20 cm土层呈分层紧实的状态,5 cm和15~17.5 cm是紧实的峰值土层,深松耕作模式下在成熟期的紧实度峰值深度较其他两种处理深约2.5 cm。玉米出苗期土壤紧实度最小,喇叭口期紧实度最高,深松耕作模式对土壤紧实化具有较好的调控能力。从出苗期到灌浆期,深松耕作模式下0~4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免耕的1.20和1.22倍,是翻耕的1.18和1.08倍。免耕和翻耕模式下有效磷含量发生减小,深松模式下有效磷含量增加,在灌浆期该耕作模式的有效磷含量达到最大。但是各耕作处理下速效钾含量却发生降低,翻耕条件下降幅最小,深松和免耕降低相近。深松耕作模式下玉米产量最高,是免耕和翻耕条件下的1.30和1.19倍。综上,深松耕作模式土壤紧实度适中,能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作物产量,是新增耕地最理想的耕作改良方式。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9-08-08
  • 最后修改日期:2019-09-05
  • 录用日期:2019-09-05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