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岩溶山地不同恢复模式云南松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1.云南师范大学;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滇东岩溶高原云南松水源林产水功能恢复机理研究》(41661004)


Author:
Affili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为了了解滇东岩溶山地不同恢复模式云南松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 [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滇东岩溶山地的云南松纯林(纯林)、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人工混交林)、云南松天然混交林(天然混交林)3种恢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基本理化性质,稳定性差异,并与灌丛、原生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湿筛处理的>0.25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R0.25)为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纯林>灌丛>原生林,平均质量直径(MWD)为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原生林>灌丛>纯林,几何平均直径(GMD)为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原生林>纯林>灌丛,分形维数(D)为原生林>灌丛>纯林>天然混交林>人工混交林;(2)>5mm和>0. 25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MWD和GM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0. 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与D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 01);(3)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贡献率在表征岩溶山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高低的特性中比较弱;(4)纯林、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的大粒级团聚体(>0.25mm)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高于小粒级团聚体(<0.25mm),且>5mm、2~5mm和<0. 25mm粒径水稳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小于灌丛、原生林(P<0. 05)。[结论]云南松人工混交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更高,但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低于灌丛和原生林,可以作为该区域水土保持的主要恢复模式,同时需要避免人为干扰以提高土壤养分。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0-01-22
  • 最后修改日期:2020-03-16
  • 录用日期:2020-03-16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