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植被恢复对煤矸石堆场Fe/Mn淋溶迁移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157.1

基金项目:

(41661094);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88号).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自然植被恢复下植被类型对煤矸石堆场Fe、Mn淋溶迁移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方法]通过对贵州省中部废弃煤矿区不同植被条件下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进行采样分析,同时通过移植煤矸石堆场上生长的马尾松、光皮桦和类芦进行盆栽试验以及采集基质渗透水样品。[结果]马尾松、光皮桦及类芦生长的煤矸石基质渗透水中Fe、Mn含量均显著地低于无植物生长的煤矸石,但这三种植物之间渗透水中Fe、Mn含量未出现显著性的差异。煤矸石堆场自然恢复植被后地表径流水中Fe、Mn含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其调控作用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幼林>阔叶树幼林>类芦草丛,马尾松幼林的煤矸石堆场径流水中Fe、Mn的平均含量分别比裸露煤矸石堆场减少85.60%和90.13%,其Fe、Mn含量均显著地低于类芦草丛的煤矸石堆场,但马尾松幼林与阔叶树幼林之间以及阔叶树幼林与类芦草丛之间煤矸石堆场径流中Fe、Mn含量未出现显著的差别。[结论]自然植被恢复有利于减少煤矸石堆场Fe、Mn的淋溶迁移及改善废弃煤矿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植物生长对煤矸石堆场Fe淋溶迁移的控制效果大于Mn,特别是马尾松生长。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0-05-26
  • 最后修改日期:2020-07-21
  • 录用日期:2020-07-21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