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0年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动态及其驱动力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P94???????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项目—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专项“荒漠河岸林水分利用策略及其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1253)


Author:
Affiliatio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究2013—2020年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荒漠绿洲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稳定性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研究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1)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类型以未利用地、林地和草地为主,2020年三者占总面积的90.98%;2013—2020年,研究区景观连通性、均匀度降低,聚集度、优势度增加,多样性、异质性增强,景观形状趋于简单化、规则化。(2)研究区景观稳定性呈“总体不稳、局部较稳”状态;2013—2020年景观稳定性变化呈“大部分不显著、局部有变动、冷点多于热点”趋势。(3)地下水埋深、供水量和植被变化对研究区景观稳定性变化的影响较大;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城镇建设、耕地扩张、旅游活动干扰等)和人口增长是地下水埋深、供水量和植被变化的诱因,间接引起景观稳定性的变化;各驱动因子之间存在交互增强效应。[结论] 2013—2020年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整体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干旱的气候条件、耕种、旅游和城镇建设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是导致研究区景观稳定性降低的重要因素。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8-09
  • 最后修改日期:2022-09-18
  • 录用日期:2022-09-19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