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松嫩平原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敏感,开展长时间序列生态脆弱性对于维持该区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出发,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Moran’s指数,对1980-2020年松嫩平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和驱动机制分析。[结果]①目前松嫩平原生态脆弱性以极度、重度和中度脆弱性为主,共占81.72%。2000年之前生态脆弱性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生态脆弱性整体水平不断下降。②松嫩平原生态脆弱性以轻度和重度脆弱性变化为主,变幅分别为62.19%和91.30%。③生态脆弱性变化是由于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建筑用地和耕地之间的转化。④生态脆弱性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低-低聚集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林地区域。[结论]气温、降水等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等人文因素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较大,研究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