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不同治理措施下科尔沁沙地南缘土壤质地与持水特性研究

      2018, 38(4):1-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01

      摘要 (1313) HTML (0) PDF 1.18 M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结构及土壤水分的分异特征,为合理选择沙化土地治理方式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结合空间代替时间和相邻样地比较法,利用压力膜仪和烘干法对科尔沁沙地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樟子松人工林地、小叶杨人工林地、小叶锦鸡儿林地、围封草地、天然恢复的固定沙地以及流动沙地(CK)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土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①各种治理措施均能明显增强土壤水分持蓄能力,小叶锦鸡儿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最高,为0.05 cm3/cm3。②各治理措施土壤沙粒含量、土壤容重降低;小叶锦鸡儿对土壤粉粒恢复效果最高,较流动沙地增加7.49%;围封措施下土壤黏粒含量最高,为1.08%。③土壤黏粒是影响土壤有效水含量和过剩水含量的主要因素,回归系数分别达到2.54和-2.65。[结论]小叶锦鸡林地和围封措施能较好地改善沙化土地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持蓄能力。

    • 江西省山地风电项目区水土流失与防治研究

      2018, 38(4):7-1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02

      摘要 (1570) HTML (0) PDF 778.69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江西山地风电项目建设特点,研究山地风电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征,并提出防治重点和措施建议,以期为山地风电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方法]以江西省6处典型山地风电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定量分析项目占地、土石方、水土流失等水土保持指标特征。[结果]①单台风机平均占地2.44 hm2,挖方4.51×104 m3,弃方1.44×104 m3,新增水土流失量364.38 t,每1 kW容量平均占地11.63 m2,挖方2 148.91 m3,弃方684.53 m3,新增水土流失量0.17 t。②道路工程区、风机机组区、弃土场区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分别占总量的53.87%,21.84%和10.13%,是山地风电项目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结论]结合山地风电项目的区域环境特征,提出应注重道路工程区和风电机组区选线(址),优化竖向设计,减少挖填土石方数量,从源头上减少对区域土地和植被的破坏;其次要注重表土和植被资源保护与利用、道路工程区和风机机组区下边坡拦挡防护与排水措施设计,恢复和重建区域生态环境。

    • 河西走廊中部人工沙漠植被典型群落物种的多样性

      2018, 38(4):14-1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03

      摘要 (1048) HTML (0) PDF 653.76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河西走廊中部人工沙漠植被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为干旱沙漠地区的生态恢复和人工植被建设及沙区植被多样性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对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治沙站人工沙漠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运用Simpson和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物种优势度指数和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灌木群落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而草本群落具有较高的均匀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均匀度指数则呈相反趋势;β多样性与α多样性反应结果一致;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结皮层厚度呈正比,与土壤含水量高低影响不大。[结论]灌木以梭梭—白刺群落为优势群落,草本以雾冰藜—白茎盐生草群落为优势群落,具有物种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的特点,群落在植物生活型上以旱生、超旱生或盐生的小灌木和1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地位。

    • 赣江上游典型流域水沙过程及驱动因素

      2018, 38(4):19-26,3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04

      摘要 (1325) HTML (0) PDF 1.60 M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赣江上游典型流域水沙过程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区域土壤侵蚀治理、土地利用和功能调整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桃江流域1980—2015年逐日水沙实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其它统计方法分析了桃江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结合水文法、双累积曲线法对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以此来确定桃江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①桃江流域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小趋势,突变时间出现在2005年,径流量同样出现递减趋势,但其递减趋势不甚显著,其递减时间开始于2003年。②径流量和输沙量突变开始的时间不同,水沙特性的划分阶段亦不同:径流量可划分为1980—2002年和2003—2015年2个阶段,输沙量可划分为1980—2004年和2005—2015年两个阶段。③桃江流域径流量在2003—2015年时段内年均减少量为7.26×1010 m3,输沙量在2005—2015年时段内年均减少量为8.82×107 t。④人类活动引起的减水量为5.77×1010 m3/a,占总减水量的76.8%;减沙量为8.44×107 t/a,占总减沙量的95.7%。[结论]研究区内水沙均呈减少趋势,其中输沙量减少显著。降水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减水减沙量的比值约为4∶1。

    • 天山南坡清水河1639-2015年径流量重建与变化特征

      2018, 38(4):27-3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05

      摘要 (950) HTML (0) PDF 1.20 M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树轮宽度对气候水文的响应特征,重建1639—2015年天山南坡清水河径流量变化历史,分析其长期变化特征,并给出水文特征值,为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树轮宽度与气候水文要素的关系,基于树轮宽度与径流量之间的指数转换方程重建清水河径流量长期变化。[结果]建立了清水河流域山区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1436—2005年),树轮宽度与巴仑台气象站上年7月到当年5月的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579,与克尔古提水文站上年8月至当年7月径流量相关系数为0.641。基于树轮宽度标准年表与径流量之间的指数转换方程,重建了清水河1639—2015年径流量序列。[结论]树轮宽度对极端丰水年的捕捉能力有限。重建径流量序列的低频变化记录了4个持续枯水期和4个丰水期。从近400 a的径流量记录来看,近百年来(特别是1950年代以来)极端干旱出现的频率明显较高。

    • 安化县澄坪村“7·16”泥石流形成机理及其动力学特征

      2018, 38(4):34-37,4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06

      摘要 (1090) HTML (0) PDF 961.65 K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澄坪村“7·16”泥石流灾害成因机理及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灾害的防灾减灾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灾后野外调查开展相关分析。[结果]湖南省安化县马路镇澄坪村梨树坪让家沟流域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气象水文方面具备良好的孕灾条件;由于2014年7月16日的持续性强降雨作用,沟道上游一侧形成了一个约5.20×104 m3的滑坡堰塞湖,随后堰塞湖迅速溃决并形成了强大的溃决型泥石流,冲溃了下游的两道拦砂坝,并形成了高达190.65 m3/s的峰值流量。[结论]安化县澄坪村“7·16”泥石流灾害是一次典型的滑坡灾害转换成泥石流的灾害链,而下游两道堵塞坝的堵溃过程进一步放大了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规模,具有典型的堵溃放大效应。

    • 新疆察布查尔县农耕层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2018, 38(4):38-4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07

      摘要 (952) HTML (0) PDF 1.19 M (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分布规律以及与地形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为干旱区绿洲农业的施肥区划、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精准农业的推广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伊犁河谷典型绿洲区察布查尔县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伊犁河谷典型绿洲区农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并进一步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技术,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介于24.22%~46.76%,属于中等变异,而速效磷的变异系数为107.51%,属于强变异;区域内存在中等和较强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速效钾的空间自相关性稍强,碱解氮的空间自相关性稍弱; ②土壤养分在空间分布上多呈斑块状。有机质在东部相对含量较低;碱解氮中部含量相对较低且在东西方向上变异较强烈;速效磷在东北和西南方向上相对较低;速效钾在中部偏北和东南方向上相对较低且在东部变异较强烈。③碱解氮与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机质与坡度、地形起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速效钾与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呈正相关关系。④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是影响该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结论]在今后的农业施肥过程中,适当增加东部有机肥的投入,应适当增加中部氮素的输入,应适当增加东北方向上磷钾元素的注入。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鄂尔多斯市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2018, 38(4):46-52,5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08

      摘要 (1101) HTML (0) PDF 1.21 M (1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鄂尔多斯市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为该区退牧还草措施的高效实施和草地资源的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多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和气象数据等,运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模拟鄂尔多斯市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①鄂尔多斯地区草地NPP总量在2001年(5 700.16 Tg)到2015年(7 634.61 Tg)间增加了1 934.46 Tg;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②该市2001—2015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15 a间,林地面积增加了4 593 km2;草地净减少量为786.38 km2,其中草地与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大,有大量耕地、林地转变为草地,面积达到376.5 km2。③该市2001—2015年草地类型未发生变化地区NPP增长量为1 999.42 Tg;草地转为其他土地类型共引起草地NPP减少量为303.98 Tg,其中转为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导致其NPP减少量分别为35.08,69.81和118.28 Tg;其他土地类型转化为草地导致NPP的总增加量达128.96 Tg,其中由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转化带来的草地NPP增量分别为36.30,31.39,17.58,151.38 Tg。[结论]土地利用/覆被对草地NPP影响较大,耕地和林地向草地的转化、未利用地的重新利用使得草地碳汇总量增加。草地向未利用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转化使得草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减弱。

    • 不同遮光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18, 38(4):53-5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09

      摘要 (1158) HTML (0) PDF 1.15 M (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程度遮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遮光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耗水特性,为节水灌溉提供新途径。[方法]通过小区试验,设置不遮光(CK)、20%遮光(L20)、40%遮光(L40)、60%遮光(L60)、80%遮光(L80)共5个处理组,分析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干物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遮光处理使冬小麦生育期延长,叶面积增加,但各处理间的株高无明显变化;L40,L60,L80处理抑制了冬小麦茎、穗干物质的积累;遮光使得光合产物在茎、叶、穗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但L20处理对冬小麦茎、叶、穗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无明显影响;遮光使得土面蒸发量和冬小麦的总耗水量均明显降低,且遮光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L20处理的产量下降了4.23%,水分利用效率则提高了10.11%,其他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下降。[结论]L20处理对产量无明显影响,但有效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起到了明显的节水作用。

    • 花后干旱胁迫对不同持绿型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

      2018, 38(4):60-6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0

      摘要 (946) HTML (0) PDF 997.23 K (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持绿型玉米抗旱的生理机制差异,为促进作物持绿性状的应用,指导作物抗旱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以正常灌水为对照,对持绿型玉米自交系齐319和早衰型玉米自交系B73在开花后进行1周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与抗旱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叶片衰老特性。[结果]在干旱胁迫下,与早衰型玉米B73相比,持绿型玉米齐319叶片POD和SOD活性均较高。齐319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2.53%和18.84%,B73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79%和10.82%。干旱胁迫使两玉米自交系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都有显著增加,齐319较对照增加了14.23%,B73较对照增加了37.43%。与对照相比,齐319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了57.95%,B73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3.67%。且在干旱胁迫下,持绿型玉米齐319具有相对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绿叶面积、叶片保绿度、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早衰型玉米B73,而蛋白水解酶活性以及叶绿素水解酶活性均低于早衰型玉米B73。[结论]持绿型玉米齐319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 四川省简阳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灌溉适宜性

      2018, 38(4):67-7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1

      摘要 (931) HTML (0) PDF 1.27 M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四川省简阳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灌溉适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合理开发该区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Gibbs图、离子比值系数及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浅表层与中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将熵权理论与模糊物元法相结合,借助Matlab建立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区浅表层主要分布淡水,中深层主要为微咸水,由浅至深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Ca,HCO3-Ca·Mg型转化为HCO3-NaCa,HCO3·SO4-Ca-Mg,SO4-Na·Ca型。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主要受岩盐、方解石、石膏、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浅表层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明显;中深层地下水受深层盐卤水越流混合作用影响较明显。[结论]研究区浅表层地下水水质良好,适宜用做灌溉水源,由浅至深,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中深层地下水不宜长期用于农业灌溉。

    •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铁铝氧化物的关系

      2018, 38(4):75-81,8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2

      摘要 (1156) HTML (0) PDF 1.26 M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浙江省凤阳山保护区内土壤铁铝氧化物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为该区恢复与保护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凤阳山保护区内黄棕壤地带4种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水稳定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不同形态的铁铝氧化物含量,分析各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4种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均在90%以上,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MWD)均表现为:杉木林 > 针阔混交林 > 阔叶混交林 > 竹林。②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大小整体上表现为:游离态氧化铁Fed >> 游离态氧化铝Ald > 无定形氧化铁Feo > 无定形氧化铝Alo > 络合态氧化铁Fep > 络合态氧化铝Alp,各形态的氧化铁含量随土层加深均增加。③增强回归树BRT分析结果显示,对土壤团聚体MWD影响最大的是Alp,贡献率为43.6%;其次是Ald(23.5%)和Fed(19.5%);Feo(6.9%),Alo(4%)及Fep(2.4%)的影响程度较小。[结论]Alp,Ald和Fed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稳定,络合态氧化铝Alp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大于游离态铁铝氧化物Ald和Fed

    • 未来气候情境下渭河流域陕西段非点源污染负荷响应

      2018, 38(4):82-8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3

      摘要 (865) HTML (0) PDF 777.54 K (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探讨气候条件变化对渭河流域陕西段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旨在为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提供依据,从而缓解气候变化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方法]基于非点源污染分布式模拟模型(SWAT模型),分别对2020,2030和2050年气温和降雨等气候因子变化下渭河流域陕西段径流及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径流及水体中氮、磷年均负荷的影响。[结果]①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较大。随着未来气温升高降雨增加的共同作用下,径流量增加;到2050年,在平均气温增加2.2℃,降雨量增加7%的情况下,渭河陕西段径流量将增加11.9%。②在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流域年均总氮负荷增加20.9%;总磷负荷增加13.3%。[结论]未来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多的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河道径流量增加,总氮、总磷负荷增多,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 黔中白云岩坡耕地土壤界限含水量与机械组成量化关系研究

      2018, 38(4):87-9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4

      摘要 (890) HTML (0) PDF 1.02 M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黔中白云岩坡耕地土壤界限含水量与机械组成量化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区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野外采集土样、室内试验及SPSS软件分析。[结果]白云岩区坡耕地土壤塑限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和细砂粒含量都表现出正相关性,而与粗砂粒的含量表现出负相关性;白云岩区坡耕地土壤液限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和细砂粒含量的增加而随之增加,而随粗砂粒的含量增加而减少;白云岩区坡耕地土壤液性指数与土壤黏粒的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与粗砂粒的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白云岩区坡耕地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的塑性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土壤机械组成与界限含水量关系密切,黔中白云岩区坡耕地土壤界限含水量值可以通过土壤机械组成得出。

    • 达里诺尔湖磷赋存特征及底泥释放影响因素

      2018, 38(4):92-97,10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5

      摘要 (916) HTML (0) PDF 1.10 M (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封闭性内陆湖磷组成特点及底泥释放影响因素,为控制达里湖磷元素污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达里诺尔湖水体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无机磷(DIP),沉积物形态磷进行监测,并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沉积物底泥释放的因素分类讨论。[结果]达里湖上覆水总磷(TP)均值2.00±0.02 mg/L,间隙水TP均值2.50±0.02 mg/L,沉积物TP在206.09~940.49 mg/kg之间。沉积物中无机磷(IP)占TP的47.9%,是沉积物主要的磷形态之一。钙磷(Ca-P)是IP中含量最多的形态磷(217.76±47.01 mg/kg),其次为铁铝结合态磷(Fe/Al-P,62.73±28.34 mg/kg)和交换态磷(Ex-P,36.50±19.13 mg/kg),有机磷(OP,200.28±135.13 mg/kg)含量占TP的41.8%;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影响底泥释放的因素分为三类:沉积物TP,Ca-P,Fe/Al-P和生物有效性磷含量归为沉积物磷因子;水体pH,DO,Eh值以及间隙水磷含量归为界面影响因子;湖水水深归为湖泊自身特征因子。[结论]达里湖存在沉积物磷底泥释放的风险,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可知,影响沉积物底泥释放的因素分为沉积物磷、水—沉积物界面理化指标和湖水水深3大类。

    • 三峡库区忠县向斜内部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2018, 38(4):98-10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6

      摘要 (774) HTML (0) PDF 710.86 K (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三峡库区忠县向斜内部滑坡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构造地质学相关理论,以三峡库区忠县向斜为研究重点,对忠县向斜构造与滑坡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忠县向斜局部构造可以划分为3个区段,分别为北部忠县向斜与万县向斜复合区段、中部忠县向斜主体区段和南部忠县向斜与SN向构造复合区段。[结论]滑坡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区段,主体区段滑坡规模较小;每个区段滑坡空间演化特征具有各自的特点,与局部构造特征改变相对应。

    • 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耗水分量的比较研究

      2018, 38(4):103-108,11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7

      摘要 (898) HTML (0) PDF 929.87 K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耗水分量进行比较研究,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流域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田块尺度土壤—水—大气—植物模型(SWAP),在太湖流域水汽通量监测试验基础上对林地、茶园和耕地的生态耗水进行数值模拟。[结果]①林地蒸腾量占据耗水量的87.80%,在林地生态系统调节水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态耗水呈以8月为峰值的单峰曲线; ②茶园茶株蒸腾和株间蒸发占据耗水的94.86%,两者比值大约为3∶1,茶株的人工修剪对各分量的年内变化有影响; ③耕地作物蒸腾和棵间蒸发占据了耗水量的94.73%,两者比值约2∶1,并呈现麦季(1—5月)和稻季(6—11月)2个时段特征; ④流域竹林枯枝落叶层厚,树林冠层厚实,园地茶株由于修剪后枝叶还未恢复,耕地小麦和水稻作物有生长初始阶段,所以林地相比园地和耕地土壤蒸发偏低。[结论]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叶面积指数、人工修剪作用对耗水量年内变化可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曼大公路仙米自然保护区标段取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措施

      2018, 38(4):109-11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8

      摘要 (1029) HTML (0) PDF 894.28 K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藏高原仙米自然保护区取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为高原保护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借鉴。[方法]以穿越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高速公路NK-SG4标段4#取土场边坡为例,基于取土场当地气候特点、地质土壤及植被状况,详细介绍了取土场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取土场削坡、坡顶截水沟、平台排水沟及急流槽等措施,客土绿化及客土喷播生态修复工法要点,以及选择披碱草、冷地早熟禾、星星草、油菜和豌豆混合物种的具体配比。[结果]施工后1 a的效果表明:排水沟体系排水效果良好,坡底无积水,坡面保持完整且无水土流失;客土绿化坡面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客土喷播坡面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结论]取土场的生态修复效果达到要求;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应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 河北省坝上地区牧场防护林的防风效能研究

      2018, 38(4):114-117,12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19

      摘要 (825) HTML (0) PDF 852.24 K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河北省坝上地区御道口牧场防护林林带的防风效能,为牧场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防护林林带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多点观测法观测。[结果]当旷野风速为3.84 m/s时,在林后1(H为林带平均高度) H处,风速最小,同时防风效能最大,但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风速在逐渐升高而防风效能呈逐渐下降趋势。旷野风速越大,林带防风效能增大,有效防护距离变大。当旷野风速为5~6级时,在林内,1 H,5 H处的防风效能最好,防风效能范围为67.97%~94.27%。不同垂直高度上防风效能的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为:30,50,150,300 cm,风速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与防风效能正好相反,由大到小为:300,150,50,30 cm。[结论]牧场防护林林带后的1~10 H区域是林带的最佳保护区和作用范围,其中林后1 H的防风效能最好,但会随着风速和垂直高度的变化而有一定的差异。

    • >水保监测与应用技术
    • 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的新途径——一种环境友好型抗蚀促生技术

      2018, 38(4):118-12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20

      摘要 (1079) HTML (0) PDF 1.63 M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砒砂岩侵蚀岩性机理、抗蚀促生机理与技术,以及应用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为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通过揭示砒砂岩侵蚀岩性机理,利用聚合改性方法,研发了用于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的抗蚀促生新材料,进行了示范应用,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进行讨论。[结果]砒砂岩部分化学成分性质活跃、岩石结构不稳定及部分岩石成分遇水膨胀导致孔隙关闭为易蚀的机理所在;通过包裹—聚合改性,研发的抗蚀促生材料可以在砒砂岩表面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了具有包裹层的单体改性颗粒,起到了疏水保水及防胀作用,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抗蚀促生材料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紫外线降解、耐风蚀抗冻融、耐水解等性能,且对土壤、水质不会形成污染。[结论]根据野外试验观测,应用抗蚀促生技术可以使全坡面径流试验区的产流量产沙量分别减少70%和90%以上,示范小流域的植被覆盖度由25%提高到75%以上,实现了抗蚀促生功能一体化,为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了新途径。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

      2018, 38(4):125-12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21

      摘要 (925) HTML (0) PDF 607.71 K (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四川省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区域发展规划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涪江流域的环境地质特点及社会发展情况,构建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共10个评价指标层的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判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通过GIS栅格功能对现状下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获得北川县的现状环境地质承载力分区图,划分出承载力状态高、较高、较低和低4种区域。[结论]北川县现状环境承载力分布与人类工程建设相关,总体上呈现人类聚集程度高而承载力状态低的趋势。

    • 结合SOM与动态度方法的土地利用及其时空演变研究

      2018, 38(4):129-134,14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22

      摘要 (896) HTML (0) PDF 903.97 K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验证结合自组织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 SOM)与动态度的方法在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地类与结构的交互分析中的适用性,从多尺度展开土地利用地类及其结构演变分析,为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湖北省黄石市2005,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市域层面地类变化和转移特征,构建SOM模型实现乡镇层面结构空间表达,综合二次聚类和动态度分析整体土地利用演变规律。[结果]①建设用地著增加,贡献者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耕地持续减少,转换为建设用地和采矿用地与裸地;未利用地大量减少。②乡镇级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以耕地型向城镇/耕地型过渡为主。③中部、西部及南部乡镇土地利用变化和缓,东北部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活跃,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结论]SOM与土地利用动态度结合的方法适用于多尺度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综合分析。

    • 基于倾向值匹配方法的土地督察制度的耕地保护效应研究

      2018, 38(4):135-14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23

      摘要 (993) HTML (0) PDF 843.96 K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土地督察对耕地保护的效果以及解决样本选择带来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完善土地督察制度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1999—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倾向值匹配分析估计土地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结果]①通过匹配变量的平衡性检验,最终采用了内核匹配方法。运用内核匹配法进行匹配估算,专项督察每年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8 037.489 hm2,例行督察每年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62 741.880 hm2。②专项督查地区的选择并非随机产生的,由此产生了样本选择偏误,即由于样本选择产生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估算专项督查的耕地保护效果。③例行督察对地区的选择相对专项督查而言,随机性更强,督察也更为全面,因此样本选择偏误也较小。以被督察地区面积比重表达政策变量方式估计得到的例行督查耕地保护效果要比倾向值匹配方法估计得到的结果更为可靠。[结论]例行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较好。在土地政策评估中,需要考虑政策及其对象的相互关系的不同,以此考虑政策效果评估方法的选择。

    •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2018, 38(4):142-149,16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712.001

      摘要 (930) HTML (0) PDF 1.43 M (1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为优化土地利用模式,落实广西壮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在PS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框架构建了评价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CPM)揭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2005—2015年的总体变化趋势,并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对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甄别。[结果]2005—2009年广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达到较安全状态,主要归功于土地生态系统状态改善带来的积极作用;2010—2015年广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先上升稳定后下降至临界状态,虽然生态系统压力水平的显著提升引起了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下降,但是生态系统响应状况呈逐年提高带来了正向的推动作用。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2005—2009年的生态安全水平变化主要是由于广西地区造林工程的积极推进带来的生境改善;2010—2012年的变化主要是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和社会发展;2013—2015年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响应。[结论]针对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限制因素,广西地区今后应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工业污染排放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等各方面的工作。

    • 荒漠区地下水埋深数据获取方法研究

      2018, 38(4):150-15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25

      摘要 (774) HTML (0) PDF 814.25 K (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遴选出获取荒漠区地下水埋深数据的几种快速、准确的技术与方法,为研究荒漠区植物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地下水资源查找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通过分析观测井实测法、土壤阻抗系数法、探地雷达法以及核磁共振技术、地震勘探技术等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最后综合操作便利性、精度和仪器设备价格等因素,分析、遴选出获取荒漠区地下水埋数据的技术方法。[结果]探测荒漠区地下水埋深,应在熟悉这些技术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基础上,综合考虑操作便利性、数据精度和仪器设备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多角度权衡比较与遴选。[结论]在荒漠区已有观测井,使用观测井实测是最便宜且准确度最高的方法;在地形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采用核磁共振、地震探测方法中的一种;如果测定沙地地下水埋深,可使用土壤阻抗测定仪探测。

    • 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环境效益评价

      2018, 38(4):155-16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26

      摘要 (1429) HTML (0) PDF 1.10 M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近年来煤炭等开发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评价生产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效益,量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效果,旨在为今后开发建设项目评价提供可参考的技术与经验。[方法]以陕西省子长县永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为例,建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计算了各评价指标在不同建设时期的隶属度值,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根据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了综合,最后采用生态效益指数对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考虑了主客观信息在内的拉格朗日乘子法计算得到的综合权重能够反映出开发建设项目各建设时期不同指标的特点;基于综合权重计算得到的生态效益指数显示该项目在建设前期生态效益指数最高,而试运行期的生态效益指数0.392高于施工期0.318,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在试运行期开始发挥了水土保持效益。[结论]提出的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及方法可行,可以为其他生产建设类项目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 SA-01型高分子土壤抗蚀剂改良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试验研究

      2018, 38(4):162-16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27

      摘要 (945) HTML (0) PDF 1.21 M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自研抗蚀剂产品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理,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支持。[方法]以自主研发的多糖类高分子抗蚀材料SA-01为对象,研究其对红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结果]施用0.25%浓度SA-01后,3组粒径团聚体水稳性平均提高2.6倍,施用1%浓度SA-01后3组粒径土壤团聚体水稳性都达到100%。且施用SA-01后,在相同粒径条件下,团聚体水稳性随SA-01浓度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施用浓度条件下,团聚体水稳性随其粒径增大而减小。[结论]团聚体水稳性试验表明,SA-01能大幅提升团聚体水稳性;抗蚀机理分析与讨论表明SA-01通过在土壤团聚体表面形成一层透水的保护层是团聚体水稳性提升的关键。

    • 基于MTM-SVD方法的攀西秋雨变化规律分析

      2018, 38(4):168-17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28

      摘要 (950) HTML (0) PDF 1.26 M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以下简称攀西地区)秋雨时空变化规律,为攀西秋雨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61—2017年攀西地区1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MTM-SVD等方法分析攀西秋雨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①攀西秋雨EOF展开第一模态为全区一致变化型,方差贡献率达46.1%,为攀西秋雨主模态,滑动t检验显示攀西秋雨主模态在1995年前后出现过一次显著突变。②1961—2017年攀西秋雨有显著的3.2 a周期,滑动窗口分析显示1995年之前攀西秋雨的准3 a周期非常明显,之后突然消失,转变为显著的准2 a周期。③以1995年为节点分段研究,1961—1994年攀西秋雨3.4 a周期达到了99%的置信度水平,3.0 a周期达到了95%的置信度水平。攀西秋雨准3 a周期典型循环重建表明,第1 a攀西地区整体都为正异常,第2 a正异常强度迅速减弱,大部分转变为负异常,第3 a攀西大部的负异常强度有所增加,即1995年之前攀西秋雨主要表现为“偏强—偏弱—偏弱”的年际变化过程。④1995—2017年攀西秋雨2 a周期达到了99%的置信度水平。准2 a周期典型循环重建表明,第1 a攀西秋雨为全区一致的正异常,第2 a异常情况与第1 a完全相反,即1995年之后攀西秋雨主要表现为强弱交替的异常演变。[结论]攀西秋雨在1995年前后出现气候突变,1961—1994年主要表现为准3 a周期振荡,1995—2017年则以准2 a周期为主。

    • 基于改进综合水质指数法的水库水质特征分析

      2018, 38(4):174-18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29

      摘要 (1032) HTML (0) PDF 1.24 M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引黄水库水质状况进行分析,提供一种合理有效且有利于比较并适于在水库水质评价中推广的方法。[方法]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东海和西海水库为研究对象,以水污染指数(WPI值)为分项指数,以超标倍数法、主成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建立了引入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改进型综合水质指数(WPSPNQI)评价方法,并对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时段内两座水库进、出口4个监测断面水质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水库水质的总体污染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滨城区水库水质多为Ⅰ类或Ⅱ类水体,总体水质状况较好; ②在研究期限内,Ⅰ类水体的比例有所增加,但部分污染因子没有得到相应改善; ③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两座水库的水质差距较小,其出口水质明显优于进口,水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结论]经与其他水库水质评价方法对比,改进型综合水质指数(WPSPNQI)评价方法在数据处理、权重赋值等方面都较为优越,评价结果可靠。

    •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政策的演进分析

      2018, 38(4):181-186,19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0

      摘要 (724) HTML (0) PDF 1.05 M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6年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政策文件,揭示管护政策的演进趋势及其内在规律,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土地整理后期管护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结果]①管护政策文件数量迅速增加,2009—2016年增加幅度最大,期间达到年均6部,涉及20个省、市、自治区; ②管护政策文件形式多为通知、意见、管理办法等,效力层级较低; ③国家层面的管护政策文件集中在2000—2008年,文件关键词以管护主体和管护措施为主,地方层面的管护政策文件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文件关键词以管护主体和管护资金为主; ④专门性管护政策文件数量远少于综合性管护政策文件。[结论]现有管护政策体系不够完备,缺乏可操作性和地区差异的细则条款。应科学开展政策评估,促进相关层面政策文件出台和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制度结构。

    • 固体废物处理厂地下水污染预测及控制模拟

      2018, 38(4):187-19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1

      摘要 (804) HTML (0) PDF 1.52 M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片区某固体废物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为同类建设项目及企业的地下水污染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该固体废物处理厂野外水位和水质观测数据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构建了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结果]对厂区污水处理站防渗破损后特征污染物CODMn和氨氮运移情况以及地表硬化污染控制措施对污染物的阻隔效果进行预测评价,数值模拟预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超标范围和最大运移距离。预测时间20 a后,污染物影响范围最大,运移距离最远,且CODMn影响范围较氨氮大,运移距离较远;地表硬化后,20 a后污染羽未超出评价范围。[结论]污染物主要沿水流方向迁移,对水环境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大,污染物浓度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污染物在地下水含水层中的溶质运移范围和迁移距离不同。地表硬化措施能有效控制污染物扩散。

    • 沙漠地区三种风沙侧向输导工程的数值模拟

      2018, 38(4):195-20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2

      摘要 (1105) HTML (0) PDF 1.70 M (1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沙漠地区交通线路周围侧向输导工程的风沙流场规律,为侧向输导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了墩地区风信数据和CFD三维数值模拟,建立不同工况对3种侧向输导工程的风沙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种侧向输导工程由于结构的不同,风沙流通过开放式羽毛排的排间间距进行侧向输导,封闭式羽毛排和一字排则在排前进行输导。3种侧向输导工程流场作用区域都由输导区和减速区构成,但开放式羽毛排的减速区面积明显小于封闭式羽毛排和一字排。风速较大沙源丰富应使用一字排,风速较大沙源一般应使用开放式羽毛排,风速一般沙源丰富应使用封闭式羽毛排。[结论]侧向输导工程可以对风沙流进行有效输导,不同类型的侧向输导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工况。

    • 青岛市新机场建设耕作层土壤质量评价与剥离深度的确定

      2018, 38(4):202-206,21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3

      摘要 (1023) HTML (0) PDF 769.15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青岛市新机场耕作层土壤剥离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并根据土壤质量等级确定耕作层土壤剥离深度,为编制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方案提供基础。[方法]依据指标设计原则,对耕作层土壤剥离理念及其目标要求进行分析,提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隶属度模型评价土壤肥力,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状况,采用SQI指数对土壤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划分土壤质量等级,从而确定耕作层土壤剥离深度。[结果]1,3,4,5,8,11,12号采样点耕作层土壤质量等级为一级,2,6,9号采样点耕作层土壤质量等级为二级,7,10号采样点耕作层土壤质量等级为为三级。[结论]一级土壤质量最好,耕作层平均厚度为20 cm。建议的土壤剥离深度为30 cm;二级土壤质量较好,耕作层平均厚度为20 cm,建议对新机场建设项目损毁占用土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土壤剥离深度为20 cm;三级土壤质量中等,耕作层平均厚度为20 cm,选择性的对新机场建设项目损毁占用土地的部分优质耕作层土壤按层次剥离,土壤剥离深度为10 cm。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江西省万安县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2018, 38(4):207-21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4

      摘要 (1146) HTML (0) PDF 1.58 M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江西省万安县生态脆弱性近30 a的脆弱性进行定量研究,为县级土地脆弱性定量评价提供借鉴方法,以此促进县级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1987,1995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概念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依循“压力—状态—响应”评估框架,选取景观分维数、破碎度、优势度、景观适应度4个景观格局指数,以及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地形指数、景观类型指数,从生态压力度、敏感度、恢复力3个方面出发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格网尺度对万安县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结果]1987—2015年万安县生态脆弱性不断加剧,其中存在68.72%的样本区生态脆弱度指数增大。通过万安县生态脆弱性分布图和趋势图可知,全县生态脆弱度高值区域集中在中北部地区而低值区集中于南部和西北部。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万安县土地生态脆弱性指数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显著性,1987—2015年万安县土地生态脆弱性存在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性呈现上升趋势。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表明万安县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因素是乡镇人均纯收入、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和非农业人口比重。[结论]研究区生态环境严峻,亟需针对万安县资源、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合理规划用地,科学系统划分生态功能区。

    • 韩城市西山废弃采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途径

      2018, 38(4):215-21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5

      摘要 (914) HTML (0) PDF 1.09 M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废弃采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及治理成本,为陕西省韩城市西山一带其余废弃采石矿山和煤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勘探及室内试验,分析韩城市西塬废弃采石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即采石不稳定边坡地质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与废弃渣石占用耕地及泥流等问题。[结果]提出采石不稳定边坡与废渣的工程治理及生态恢复治理方案。采石不稳定边坡选用削方压脚与坡面植被混凝土技术,植面的植被类型应耐旱、耐寒和耐贫瘠;废弃渣石以挖高填低与分级填筑压实,坡脚修筑挡墙,坡面覆盖土壤并栽植乔灌花草等进行环境恢复治理。[结论]研究区的采石不稳定边坡和矿区堆积废渣应采用“削高填低”的工程治理方案,坡面采用植被技术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 利用弹性网对PLS佐证分析城市水生态足迹及驱动因素——以贵阳市为例

      2018, 38(4):220-227,23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6

      摘要 (1026) HTML (0) PDF 1.43 M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分析贵阳市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基础上,探讨影响贵阳市水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评估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水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出2002—2016年贵阳市水生态足迹,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再根据环境压力模型STIRPAT建模,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对模型进行分析,再利用弹性网回归对PLS进行佐证,分析出影响城市水生态足迹的几个驱动因素。[结果]①2002—2016年贵阳市水生态足迹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在研究时段内都低于1,表明整个城市用水处于不安全状态。②STIRPAT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中4个驱动因素存在多重共线性。③采用PLS回归对STIRPAT模型进行修正,消除驱动因素之间的共线性,但VIP只筛选出人均GDP的二次项、人口两个有意义的驱动因素。④根据弹性网回归对STIRPAT进行分析,人口,人均GDP,第一二产业占总产业比值,城市化率都对贵阳市水生态足迹产生影响。第一二产业占总产业比值和城市化率都与贵阳市的水生态足迹间存在环境EKC假说。[结论]贵阳市在发展经济与推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降低水生态足迹,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 基于RS和GIS的江苏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治理区定量监测

      2018, 38(4):228-23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7

      摘要 (1177) HTML (0) PDF 909.30 K (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江苏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预防区代表县进行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以掌握该区水土流失情况,为该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法和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和连云港市赣榆区2015年度高分一号遥感影像、DEM和降雨量,以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为基本算法。[结果]铜山区水土流失面积1 917.82 km2,轻度以上流失面积175.76 km2,占总流失面积的9.16%;赣榆区水土流失面积1 511.2 km2,轻度以上流失面积131.95 km2,占总流失面积的8.73%。[结论]本研究方法模型参数真实、客观,不受人为因素干扰,适合多期、大尺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能为江苏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高效可行的技术方法。

    • >综合研究
    • 浙江省碳安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 38(4):234-240,24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8

      摘要 (970) HTML (0) PDF 1.14 M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浙江省碳足迹、碳承载力的测度及结构,分析其碳安全程度及影响因素,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测度2000—2015年浙江省碳足迹和碳承载力,构建碳压力指数、碳足迹指数评价体系评价其碳安全程度;采用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方法对浙江省碳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浙江省碳足迹经历了先增加后稳定并略微下降的过程,碳承载力基本稳定;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降低;浙江省碳压力指数在1.35~4.19,碳足迹指数在0.21~0.59,碳足迹总体处中等以上水平;回归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率、GDP、第二产业占比、原煤碳足迹占比是浙江省碳足迹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浙江省碳足迹较大,碳安全程度总体较低。为实现低碳经济目标,应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城镇化质量,发展低碳产业,促进高碳产业低碳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碳足迹,同时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保护森林以增加碳承载力。

    • 基于景观结构的福建省沿海生态风险时空特征

      2018, 38(4):241-24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39

      摘要 (906) HTML (0) PDF 910.34 K (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福建省沿海地区区域生态风险变化规律,为该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和损失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地统计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研究区生态风险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性。[结果]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的面积呈上升趋势,灌丛、草地、耕地、滩涂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碎化程度加深,分离度加大,而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逐渐下降,地域分布逐渐趋于集中;2000—2013年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均大致呈带状分布,低、较低及中等生态风险等级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较高、高生态风险等级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研究区内生态风险指数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且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均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结论]总体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但景观生态问题依然很严峻,因此政府部门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2018, 38(4):247-25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0

      摘要 (1111) HTML (0) PDF 849.09 K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该市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今后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GIS软件,分析淮南市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计算淮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2000—2010年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土地类型以耕地、居民地及工矿用地和水域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耕地、林地减少,水域、居民地及工矿用地、草地增加的现象。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减少的趋势,从2000年的11.72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11.33亿元,减幅达3.33%。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变化也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紧密相关,居民地及工矿用地的增加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最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研究结果是可信的。[结论]淮南市应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增加生态用地,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日照市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

      2018, 38(4):253-25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1

      摘要 (897) HTML (0) PDF 863.82 K (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山东省日照市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市未来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日照市2006—2016年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利用资源环境压力指数法测度资源环境压力,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2006—2016年日照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压力呈双递增趋势,城镇化水平逐年递增,资源环境压力呈波动性递增,二者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城镇化水平的增长速度大于资源环境压力的增长速度,但资源环境压力仍处于中高压与高压阶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促进日照市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区域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例

      2018, 38(4):259-26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2

      摘要 (891) HTML (0) PDF 1.10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区域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的空间差异,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层面选取29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出2009—2015年鲁东、鲁中、鲁西实验区总体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度及协调度关联度,2015年各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子系统发展度、可持续发展度及协调度关联系数,并进行分类。[结果]三大区域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度关联度较高,呈现自西向东阶梯式分布,与协调度关联度相对较低,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格局;各实验区关联性显著,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但不同区域科技支撑侧重领域不同;各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度、协调度关联系数差异明显。鲁东以中、高关联型为主,鲁中以高关联型为主,鲁西为高关联型。[结论]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的空间差异较大,需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模式。

    •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

      2018, 38(4):266-27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3

      摘要 (811) HTML (0) PDF 1.07 M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度资源型城市——河北省唐山的城市脆弱性演变状况,为提高唐山和类似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构建了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分析模型对2000—2014年唐山城市脆弱性开展评价。[结果]研究期间唐山城市脆弱性程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警情等级从“向巨警转化”下降为“向无警转化”,并分为4个阶段;人均耕地面积、地方财政自给率、城乡平衡指数、资源密集型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单位电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等仍是制约唐山市脆弱性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物元模型可用于城市脆弱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城市脆弱性得到了改善,但未来仍需关注研究的障碍因子。

    • 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

      2018, 38(4):274-28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4

      摘要 (1021) HTML (0) PDF 1.34 M (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生态风险评价,为保护该地区生态安全,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杭州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及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结果]①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剧增;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水域、草地向耕地、林地转移;土地利用强度减缓。②杭州市生态风险增加,生态风险值与土地利用呈明显正相关;中生态风险区占主导地位,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市辖区、杭州湾,西南部的淳安县中心,生态风险等级区以此为中心向周围递减。③生态风险等级以低—高等级转移为主,生态风险等级上升,年均转换速率呈下降趋势。④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弹性时空分异较大,市区、建德市、桐庐县响应系数下降,其风险源和风险因子趋于多样化;其他单元的响应系数上升,土地利用对区域生态风险呈正响应弹性。[结论]杭州市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加剧了杭州市的生态风险。

    • 基于GIS的南京市溧水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18, 38(4):282-28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5

      摘要 (1072) HTML (0) PDF 1.13 M (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南京市溧水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为发展该区特色富硒农产品产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对溧水全区土壤采样并测试土壤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采用ArcGIS对土壤硒含量进行地统计和插值分析,选取最合适的拟合模型和插值方法,根据样点数据预测整个研究区土壤含硒情况,综合文献资料和溧水实际情况将富硒土地分级,明确富硒土地空间分布,结合土壤酸碱度划分出适宜种植富硒农产品的区域及种类。[结果]溧水区约有4.25%的富硒土地资源,呈块状或点状分布于各个乡镇,可以综合土壤酸碱度等因素开发作为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地。[结论]普通克里金方法中高斯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出溧水区土壤富硒情况,并且研究区的富硒土地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和利用价值,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为开发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提供依据。

    • 基于四阶段DEA的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分析

      2018, 38(4):288-29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6

      摘要 (835) HTML (0) PDF 967.89 K (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更为准确有效的手段评价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为安徽省耕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四阶段DEA方法测算2016年安徽省16市的耕地效率值。[结果]①安徽省16个市综合效率均值为0.743,表明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待提升。合肥市、亳州市、宿州市、六安市4市耕地的投入与产出比已达最优,蚌埠市等6市仅技术有效,其他6市不存在技术或规模有效;除阜阳市和最优4市外,其余11市耕地规模化经营尚具有一定潜力。②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能够缓解各类投入资源的过剩程度,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有利于提高耕地面积的利用率,增加劳均播种面积也会缓解劳动力的过度供给。[结论]适当提高复种指数,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促进农民非农就业,以区域发展带动农业发展是实现安徽省耕地高效集约利用的可行途径。

    • 基于水足迹的贵州省平塘县农业用水与经济脱钩分析

      2018, 38(4):295-300,30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7

      摘要 (1272) HTML (0) PDF 862.66 K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水足迹视角剖析平塘县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水资源利用耦合作用机理,为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治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CROPWAT 8.0软件,测算平塘县2002—2015年农业水足迹,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平塘县2001—2015年农业发展与农业水资源利用脱钩态势。[结果]①2002—2015年平塘县水足迹与生产总值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其增长率波动性较大; ②从Tapio脱钩弹性指数来看,现阶段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水资源消耗关系尚不稳定,农业水资源不可持续性利用状态仍存在; ③2007年为脱钩关系较为理想年份,其次是2008年,协调状况最差是2006,2002—2015年脱钩态势系整体上,呈倒U形变化趋势; ④从面积来看,研究时段弱脱钩面积比重范围为0%~97.9%(2010年最大,2013年其次,2007和2011年最小),强脱钩面积比重范围为0%~100%(2007年最大,2008年其次,2010年最小),衰退脱钩面积比重范围为0%~49.7%(2011年为49.7%,其他年份为0)。[结论]总体上,平塘县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水资源利用协调状况不佳。

    • 1999-2016年天山西部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2018, 38(4):301-30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8

      摘要 (986) HTML (0) PDF 1.26 M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天山西部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状况,为科学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山西部林区—霍城林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07和2016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DEM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研究区植被覆盖情况和空时变化特征。[结果]时间变化上,1999—2016年期间霍城林场植被覆盖以Ⅱ和Ⅲ级为主,所占比重达到55%以上,总体上是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霍城林场因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当海拔在1 500~2 000 m和2 000~2 500 m或者坡度30°~45°的区域时,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当海拔 < 1 500 m以及 > 2 500 m或坡度 < 30°的区域时,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植被覆盖度随着坡向的变化而变化着,呈现出阴坡 > 半阴坡 > 半阳坡 > 阳坡的分布特征;当海拔 < 1 500m和坡度 < 30°的区域时,植被覆盖度变化较为明显,而当海拔 > 2 500 m和坡度 > 45°的区域时,因受人为社会活动影响小,植被覆盖变化不明显。[结论]1999—2016年期间,霍城林场植被覆盖在时间变化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因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 太原市近15年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2018, 38(4):308-31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49

      摘要 (1284) HTML (0) PDF 1.62 M (1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尺度下太原市城市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解释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演变的时空规律、评估社会经济发展对其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5年3期时间序列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获得一级景观类型的太原市土地利用覆盖空间数据,利用Fragstats 3.4软件计算景观格局特征指数,研究太原市全市域和主城区的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SPSS软件系统剖析了影响太原市景观格局的驱动作用。[结果]①15 a间,林地、耕地和草地始终是全市域的主要景观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比例由33.60%,31.80%和27.47%变化为35.18%,27.97%和25.49%。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面积明显增加,占总面积的比例由5.86%增长为10.27%,其中耕地和草地是城市化用地扩张的主要来源;主城区土地利用的强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总面积的比例由21.65%增长为33.82%,成为主城区的主要景观类型,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耕地的数量比全市域更加明显。②在全市域尺度上,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表现为耕地、林地的斑块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蔓延度下降,景观多样性增加;而主城区尺度上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显著升高,景观蔓延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景观多样性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太原市全市域和主城区尺度上的城市景观格局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因素以及城市规划与发展理论的阶段性调控作用是影响其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 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机理

      2018, 38(4):317-32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50

      摘要 (1440) HTML (0) PDF 984.01 K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耕地面积有限、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评价粮食生产效率,认清粮食生产现状,探索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数据包络法(DEA)分别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粮食生产效率,同时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结果]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整体偏低,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出现大面积、大幅度下降趋势;粮食生产效率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主要以类型Ⅵ为主,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经济增长与粮食生产效率存在正N形的Kuznets曲线,目前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产粮效率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特征,未来的粮食生产势必强调其他政策手段的重要性。[结论]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异质特征显著,应充分发挥有利的“被扩散”的区位优势,制定具有区域联动特点的粮食生产策略。

    • 黑河水库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研究

      2018, 38(4):324-33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51

      摘要 (849) HTML (0) PDF 1.22 M (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黑河水库上游流域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与分析,为水库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对流域内水文站2002—2008年的实测降雨、逐月径流以及泥沙及水质数据进行率定与验证,并对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结果]①非点源污染的产出主要集中在汛期(6—10月)且与降雨成正相关关系; ②流域内降雨量分布从南向北、从山区向平原递减,径流深与降雨量成正相关,泥沙、非点源负荷的空间分布与降雨量相反; 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非点源污染产出不同,耕地最大,草地次之,林地最小; ④面积耕地减少,污染负荷显著减少,耕地转换为林地的效果优于耕地转换为灌木林,退耕还林还草可有效减少流域内非点源污染负荷。[结论]黑河水库非点源污染主要发生在下游汛期6—10月,退耕还林、减少施肥可有效控制区域非点源污染。

    • 天津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物理特性研究

      2018, 38(4):331-336,34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52

      摘要 (779) HTML (0) PDF 1.10 M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天津市常用绿化土壤的基本性质以及渗透性能进行研究,为天津市下凹式绿地的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不同功能区不同植被类型(草坪、灌木)的土壤,对土壤的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以及渗透系数进行研究,并分析天津土壤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天津市除老居民生活区属于粉土外,其他功能区均属于粉质黏土。受人为扰动影响,各功能区绿化土壤容重大,孔隙度较低,土壤压实严重,其中土壤容重为1.34~1.55 g/cm3,土壤孔隙度为42.50%~52.80%;各功能区的渗透系数差异很大,范围为8.8E-06~1.3E-03 cm/s,大小趋势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文教区 > 居民生活区 > 工业区 > 郊区林带 > 公园区 > 道路交通区;植被类型对土壤渗透系数有影响,为草坪>灌木。土壤的渗透系数与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呈负相关性,与土壤孔隙度呈正相关性;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天津地区土壤压实严重,草坪与灌木土壤以弱透水和中等透水为主。

    • 村域尺度耕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2018, 38(4):337-34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53

      摘要 (792) HTML (0) PDF 1.57 M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广河县村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效益水平提供更切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依据。[方法]应用改进熵值法、GIS技术、ESDA空间分析技术。[结果]广河县10 a来村域耕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社会、生态及综合效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的高效区围绕在川区村域,社会效益高效区多分布在红庄村等山区村域或川区边缘村域。各村耕地利用效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总体上村际间的相互作用呈下降趋势,局部上高—高效益区在减少且以头家村等川区村域为中心的高—高类型区逐步向广河县西南方的村域转移。[结论]村域尺度效益评价更能具体反映农民对耕地的利用情况,并根据效益的高低集聚特征做出科学有效的调整措施。广河县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村域间社会事业发展合力。

    • 渭洛河夹槽地带沙荒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2018, 38(4):345-34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54

      摘要 (764) HTML (0) PDF 692.95 K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渭洛河夹槽地带沙荒地整治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该区沙荒地整治及其综合效益提升提供决策支撑。[方法]以渭洛河夹槽地带为研究区,基于当地沙荒地整治的必要性,沙地整治现状及预期目标,从研究区沙地治理的优势出发,对以生态安全为核心的沙荒地整治模式的开发和应用进行研究,建立基于熵权物元法的沙荒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据此获得了符合研究区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研究区沙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为优良等级,整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结论]提出了新形势下沙地整治及开发利用的相关对策和保障措施,从而促进研究区沙地资源的良性利用。

    • 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分析

      2018, 38(4):350-35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4.055

      摘要 (1024) HTML (0) PDF 925.60 K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诊断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配对样本T检验、IPA分析法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得分达到3.747 5,其绩效水平达到“良好”等级,农用地整治项目结果绩效水平高于过程绩效水平。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立项决策农户意见采纳程度、规划设计征询农户意见情况、规划设计农户意见采纳程度、后期管护主体明确程度、生产成本降低、后期管护制度健全程度、后期管护资金供给程度、后期管护措施完善程度、立项决策农户参与程度、农业规模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抗灾能力、农田防护林质量、竣工验收中农户参与情况等。[结论]基于农户满意度建立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和运用综合评价法、配对样本T检验、IPA分析法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是合理可行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