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要性—敏感性—景观特征”的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42001211)资助


Author:
Affiliation:

北京林业大学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生态环境脆弱问题,构建合理的生态空间网络维持区域内生态安全并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方法]本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稳定性三方面,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并分析生态空间网络拓扑结构与土壤保持量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1)西南秦岭一带水源涵养量高,吕梁山脉西侧-黄龙山东侧及子午岭西侧的区县土壤保持量低,秦岭及子午岭主脊东侧生物多样性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敏感,区域整体景观格局较稳定。(2)生态源地总面积为46245km2,占全区的38.8%;生态廊道共125条,共长9071.40km。 (3)生态节点共142个,源地节点的度与土壤保持量呈正相关。[结论]基于“重要性—敏感性—景观特征”构建的生态空间网络准确可行,应重点加强对薄弱节点及度值较低的源地节点的建设,使生态用地的土壤保持服务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屏障区生态建设提供空间指引。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1-11-19
  • 最后修改日期:2022-01-05
  • 录用日期:2022-01-06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