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了探明西藏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方法]本文利用MOD17A3 NPP数据、气象数据和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偏离分析、相关性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西藏地区2000—2020年的植被NPP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西藏地区2000-2020年植被NPP总体呈增长趋势,均值为137.36 gCm-2a-1,波动范围为128.04—148.06 gCm-2a-1,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2)不同植被类型的年均NPP差异明显,其中阔叶林最高,为1107.09 gCm-2a-1,荒漠最低,为29.76 gCm-2a-1,按NPP均值大小顺序排列为:阔叶林>栽培植被>针叶林>灌丛>草甸>高山植被>草原>荒漠;(3)植被NPP与气温和降雨均存在明显相关性,那曲、昌都、拉萨和阿里植被NPP与气温呈正相关,山南、林芝和日喀则植被NPP与降雨呈正相关;(4)各影响因子对植被NPP空间分异性解释力依次排列为:降雨量>海拔>气温>坡度>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自然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力强于人为因子,双因子交互作用影响力强于单因子。[结论]西藏地区水热条件分布不均,植被NPP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整体生态系统呈改善趋势,局部生态系统较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