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8(1):47-55.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1.009
摘要:[目的]研究恒量外源磷施用对玉米种子生产的影响,为合理施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田定位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选用河西走廊石灰性潮土及灌漠土定位施肥。[结果]制种玉米连作8 a,恒量磷二铵525 kg/(hm2·a)施用,除无机态二钙磷(Ca2-P)外,2种不同土类总磷(T-P)、速效性磷(Av-P)、总无机磷(T-IP)、总有机磷(T-OP),以及其他各分级无机、有机磷组分均显著增加。无机磷占全磷总量65.2%~70.2%,有机磷占全磷总量6.5%~11.4%。无机磷中十钙磷(Ca10-P) > 八钙磷(Ca8-P) > 铝磷(Al-P) > 铁磷(Fe-P) > 闭蓄态磷(O-P)。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MLO-P) > 高稳性(HRO-P) > 中稳性有机磷(MRO-P) > 活性有机磷(LO-P)。随连作年限增加,灌漠土Ca10-P在连作第5 a达到最大,Al-P,O-P均持续增加;潮土Ca10-P持续增加,Fe-P,O-P在连作第5 a达到最大,磷增加量为3.94%~37.28%。0-60 cm土层,两种土类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均呈现由表层至下层递减特点,但不同分级磷在不同土层所占比例不同,Ca10-P,Al-P,O-P,MRO-P底聚,Ca2-P,HRO-P表聚,制种玉米连作生产8 a,磷肥最大表观利用率为4.89%,磷素活化系数<2%,外源磷肥以174.3 kg/(hm2·a)残余在土壤中。[结论]制种玉米连作,总磷转化率低,磷素移动缓慢,大部分以溶解性较低的磷素形态在土壤表层积累,但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对磷素的固持及转化率下降,表现底聚趋势,对生态环境健康存在极大风险,应减量或停止施磷。潮土磷肥施用应采取更加合理措施。
2018, 38(5):70-76.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2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不同土层土壤物理特性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水力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量碳、氮的改善效果,其中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10,20 t/hm2。[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各水力学指标,其中土壤容重降低了10.37%~19.26%,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提高了13.12%~32.25%和37.28%~67.11%;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降低分形维数;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66%~52.67%和11.52%~22.64%;土壤物理特性与微生物量碳、氮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改善潮土土壤结构和水力学特性,增加土壤蓄水供水能力,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2006(1):26-29.
摘要:试验基于无石灰性潮土26a的长期定位试验,在12个不同施肥处理CK,N1,N2,M1,M1N1,M1N2,m2,m2N1,m2N2,NP2K,N2P和N2K中,于2002年,2003年,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的数量状况。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无机化肥,能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提高土壤动物蜱螨类、弹尾类、线虫类的数量,土壤动物弹尾类、线虫类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蜱螨类与土壤有机磷、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它们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性状、土壤环境质量的生物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