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建设项目用地总规模中耕地占用比例上限的确定——以陕西省为例

      2024, 44(2):258-266.DOI: 10.13961/j.cnki.stbctb.20241204.001

      关键词:建设项目耕地占用比例地貌分区耕地密度空间差异陕西省
      摘要 (120)HTML (0)PDF 5.48 M (393)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耕地资源与建设项目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建设项目总规模中耕地占用比例上限的确定方法,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制定耕地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和建设项目样本数据,构建耕地密度作为指标,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地貌分区和统计参数对比方法,研究陕西省耕地密集程度分区方法,确定交通、能源、水利类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总规模中的耕地占用比例上限。 [结果] 采用地貌分区和行政单元修订相结合的方法,以80%累计频率取值作为建设项目耕地占用比例的上限,将全省分为3个耕地密集程度区:陕北黄土高原耕地密集区、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地耕地密集区和其他区域(耕地非密集区),确定线性项目和面状项目在3个分区中的耕地占用比例上限分别为26%,42%,20%以及45%,80%,27%。建设项目总规模中的耕地占用比例在耕地密集区明显高于非密集区,呈现出耕地密度越大建设项目耕地占用比例越高的变化规律。 [结论] 通过确定建设项目耕地占用比例上限阈值,可使各类项目的耕地节约率达1.2%~17.9%,在保障项目用地的同时能够控制13.9%~22.5%的建设项目过度占用耕地,达到有效保护耕地的效果。

    • 柴达木盆地典型地貌单元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特征

      2020, 40(4):133-139.DOI: 10.13961/j.cnki.stbctb.2020.04.018

      关键词:植被变化柴达木盆地地貌分区NDVI
      摘要 (752)HTML (0)PDF 1.83 M (939)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柴达木盆地不同地形地貌单元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当地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提供决策支持与数据依据。[方法] 利用1998—2018年柴达木盆地的5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趋势线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近20 a来该区不同地貌单元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驱动力。[结果] ①柴达木盆地NDVI总体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1998—2003年,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NDVI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2003—2008年,随着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NDVI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2008年以后,NDVI趋于稳定,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②不同地貌分区下,水源是限制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冲积扇和洪积扇地区植被生长较茂盛;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两面性,在德令哈中海拔流水作用丘陵台地平原区(Ⅱ2),人类改造土地利用类型,种植枸杞等经济作物,使该区域NDVI增加明显,在达布逊中海拔、盐湖沉积平原区(Ⅱ3)湖泊周边,受人类采盐活动影响,NDVI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③受到气候、人类活动和植被类型的影响,NDVI和海拔高度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特性;④NDVI受坡度影响明显,坡度在2°~35°时,NDVI普遍较高。[结论] 水源和气候是影响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人类活动和地形的改变,同样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