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40(4):244-251.DOI: 10.13961/j.cnki.stbctb.20200522.001
摘要:[目的] 探讨开都—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揭示土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根据“生产—生态—生活”用地(以下简称“三生用地”)的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 ①1990—2015年,开孔河流域的土地利用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的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的迅速减少。②1990—2000年开孔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65 4下降为0.453 9,2010—2015年上升到0.455 9。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相对平衡,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③1990—2015年,开孔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但存在恶化趋势,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流域下游主要为低质量区和较低质量区。[结论] 农业生产用地、城乡生活用地面积增加与草地退化和水域生态用地被占用是造成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的原因是大量其他生态用地转型为林地生态用地。
2016, 36(5):220-224,230.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6.05.042
摘要:[目的] 估算2001-2013年开孔河流域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MODIS植被指数(NDVI)产品数据、气象数据和植被分类数据,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结果] 2001-2013年开孔河流域年均NPP呈逐渐增长趋势;空间上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以开孔河为高值中心呈带状分布;NPP年内变化较大,夏季最高,占全年的65.30%,冬季仅有2.13%,为各季最低;Hurst指数与Slope趋势空间耦合图表明流域内未来NPP将呈增长趋势。[结论] 开孔河流域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的态势且季节差异明显、区域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