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4(6):97-105.DOI: 10.13961/j.cnki.stbctb.2024.06.011
摘要:[目的] 为解决青藏高寒地区土壤复垦过程中土壤结构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研究3种环境材料对土壤团粒结构改良和理化性质改善的优化组合。[方法] 以青海德尔尼铜矿为例,利用当地蛇纹石渣土和原土,通过土培模拟正交试验,研究了混施黏合剂、长纤维、稻壳3种材料对边坡土壤改良的效果,并筛选出效果最佳的混合材料比例。[结果] 正交极差结果表明:黏合剂对土壤团聚体、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影响较强,长纤维和稻壳对pH值和全盐含量的影响较强。与对照相比(CK)相比,黏合剂的加入可以增加土壤容重,但会降低土壤孔隙;长纤维和稻壳可明显降低土壤pH值,提高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并适当提高全盐含量。土壤团聚体和pH值最优的组合为A2B2C3(黏合剂0.074 g/kg,长纤维2.960 g/kg,稻壳11.110 g/kg);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调节以A1B2C2(黏合剂0.037 g/kg,长纤维2.960 g/kg,稻壳7.410 g/kg)组合最优;全盐含量最优组合为A3B1C2(黏合剂0.111 g/kg,长纤维1.480 g/kg,稻壳7.410 g/kg)。[结论] 高寒矿区土壤基质恢复的最优配方是A1.5B2C2,即黏合剂0.056 g/kg,长纤维2.960 g/kg,稻壳7.410 g/kg为最优配比。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并具有提高青藏高寒矿区水土保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