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退化花岗岩红壤渗透性和持水量的影响

      2023, 43(2):9-15.DOI: 10.13961/j.cnki.stbctb.2023.02.002

      关键词:植被恢复模式退化花岗岩红壤渗透性持水量
      摘要 (910)HTML (730)PDF 5.67 M (909)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退化花岗岩红壤渗透性和持水量的影响,为该区水土保持和红壤退化地的精准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环刀法,以严重退化花岗岩红壤和自然林为对照,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退化花岗岩红壤的土壤渗透性和持水量进行研究。 [结果]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和对照样地的土壤渗透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入渗特征值均表现为:初始入渗率>平均渗透率>稳定入渗率;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对照样地比校,土壤渗透性指标和前30 min土壤渗透总量数值顺序为:自然林>乔灌草>条沟草灌>封禁>低效林改造>全坡面播草>严重退化地;0—40 cm土壤持水量的顺序为:自然林>乔灌草模式>条沟草灌>封禁>低效林改造>全坡面播草>严重退化地。0—5 cm土壤渗透性指标和土壤理化指标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pH值、粉粒含量是改善土壤渗透性的因子,而土壤硬度、土壤容重、黏粒和砂砾含量是制约土壤渗透性的因子。 [结论] 5种植被恢复模式中乔灌草植被恢复模式是改善土壤渗透性和持水量的最佳模式。

    • 西北地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模式研究综述

      2017, 37(3):200-203.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3.033

      关键词:西北地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模式综述
      摘要 (1459)HTML (0)PDF 628.79 K (1386)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当前西北地区光伏电站现有的植被恢复模式,提出一种光伏电站内增加植被覆盖的生态恢复节水型新模式,为西北地区光伏电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方法] 广泛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的文献,对西北地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的有利条件、现有的西北地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模式的特点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结果] 当前西北地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并未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光伏电站的独特性。[结论] 要重点探索西北地区光伏电站内水-光-热的再分配规律这一生态和光伏电站领域相交叉的重要科学问题,加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的多学科融合,并对光伏电站生态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制定严格的光伏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等。

    • 基于结构方程的滇东石漠化地区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研究

      2016, 36(3):338-345.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6.03.058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酶活性结构方程模型滇东
      摘要 (1214)HTML (0)PDF 1.20 M (1754)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滇东石漠化地区不同恢复模式效果差异以及养分对酶的影响关系,为石漠化地区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土壤酶活性为恢复效果的衡量指标,采取基于模糊数学的土壤质量评价办法,得到不同模式下土壤酶指数,用以比较恢复模式的效果。基于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的结果,采取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土壤理化环境和酶活性环境,进而分析不同土壤理化环境对不同酶环境的影响。[结果] 酶活性大小排序为:灌草模式 > 针阔混交林模式 > 阔叶林模式 > 针叶林模式 > 裸地;由结构方程模型和有机质、全磷估计出的养分子环境对由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构成的酶活性环境存在显著正影响。[结论] 灌草模式和针阔混交林模式对石漠化恢复有较好作用。养分环境对酶活性环境的影响系数为0.87。

    • 徐州市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碳储量

      2015, 35(3):288-292.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9

      关键词:碳储量侧柏植被恢复模式石灰岩山地
      摘要 (924)HTML (0)PDF 340.67 K (1466)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造林模式的碳储量,为区域碳汇森林的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江苏省徐州市石灰岩山地分布普遍的6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计算。[结果] 6种植被恢复模式总碳储量的变化范围在28.379~46.561 t/hm2之间,表现为侧柏(Platyclatdus orientalis)×梧桐(Firmiana simplex) > 侧柏×女贞(Ligustrum lucidum) > 侧柏×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 侧柏 > 侧柏×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 侧柏×黄栌(Cotinus coggygria)。土壤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54.333%~78.290%。植被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20.213%~44.414%。枯落物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0.582%~3.897%。[结论] 土壤碳储量是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总碳储量的主体。保护石灰岩山地现有土层,防治水土流失及频繁的人为扰动对于维持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对侧柏的养护管理,配置适宜的阔叶树种可以有效地增加植被的固碳潜力。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4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