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3):235-240.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6.03.040
摘要:[目的] 探明畜禽粪便资源对耕地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为评价和防治畜禽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通过计算陕西省畜禽粪便中氮磷耕地负荷,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1) 陕西省各市区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从2006-2007年达到最大,到2008年急剧下降为最低,之后逐年增加。2008-2010年,氮负荷平均值增加了73.0%,磷负荷增加了59.4%;2008-2010年,延安、渭南两市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虽然居于全省最后,但增长率最快。(2) 对比2008年和2010年的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空间分布变化,汉中市氮磷耕地负荷最大,延安市和渭南市最小。2010年各市畜禽粪便氮负荷平均值依次为:汉中 > 安康 > 榆林 > 宝鸡 > 咸阳 > 商洛 > 铜川 > 西安 > 延安 > 渭南;磷耕地负荷平均值依次为:汉中 > 商洛 > 宝鸡 > 榆林 > 咸阳 > 西安 > 安康 > 铜川 > 延安 > 渭南。[结论] 针对陕西省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的时间、空间分布变化,应加大汉中、安康、商洛、宝鸡、榆林等区域畜禽粪便的处理力度,降低畜禽粪便造成水土资源污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