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黄土丘陵区草地表层土壤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4(1):58-64.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1.061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白羊草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
      摘要 (1356)HTML (0)PDF 585.62 K (1499)收藏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草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SOC)及其与地形、土壤、植被等因子的相关性,以期揭示自然恢复过程土壤固碳特征及显著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长芒草群落土壤表层SOC平均含量14~18 a显著增加,年均增加量为0.295 g/kg;18~26 a增加平缓,年均增加量为0.186 g/kg;26~45 a略微下降,33,45 a SOC平均含量分别低于26 a(8.92%,3.18%),差异均不显著。白羊草群落则表现25~40 a平缓增加,年均增加量为0.054 g/kg,40~45 a以上显著增加,40 a SOC平均含量低于45 a以上29.38%,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层剖面,SOC含量均表现为土层0-10>土层10-20 cm。土壤总SOC密度变化趋势与SOC平均含量一致。相关分析表明,长芒草、白羊草群落SOC平均含量随着恢复年限、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全氮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海拔、容重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长芒草、白羊草群落土壤表层SOC存在明显固存效应,海拔、恢复年限、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全氮、容重为显著影响因子。

    • 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不同降雨年份土壤水分利用状况

      2014(3):75-81.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3.015

      关键词: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混播比例土壤储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摘要 (924)HTML (0)PDF 636.51 K (1437)收藏

      摘要:为合理利用黄土丘陵区优良乡土草种,探索人工草地建设中乡土草种的最佳混播比例,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采用生态替代法,按照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行比设置了7种组合比例(即0:10,2:8,4:6,5:5,6:4,8:2和10:0),比较研究了丰水年(2011年,降雨量663.4 mm)与偏旱年(2012年,降雨量458.2 mm) 混播草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年度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土壤水分消耗和补充与混播比例密切相关,但主要受年度降雨量及其季节分配的影响。在2011年,充沛的降雨可补充20-260 cm土层土壤水分,并弱化了不同混播比例和土层间土壤水分的时空差异。不同降雨量年份里,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在6:4与8:2两混播比例下的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较高。

    • 施氮对白羊草细根形态和生长的影响

      2012(2):74-79.

      关键词:白羊草细根形态细根生长施氮根序
      摘要 (1224)HTML (0)PDF 1.03 M (1747)收藏

      摘要:细根作为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其形态和生长也受到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影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和连续扫描根系的方法,研究了6个施氮处理(0,0.02,0.04,0.08,0.16和0.32 g/kg)对白羊草1-4级根序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根序增加,各级根序上根系的平均直径和平均根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总根长和比根长显著下降(p<0.05);(2)除对1级根的平均直径没有显著影响外,施氮增加了白羊草其它各级根序的平均根长和平均直径,减小了比根长、总根长和生物量;(3)施氮提高了1-4级根序的根系伸长速率和直径增粗速率,且根系伸长速率和增粗速率随时间推移呈动态变化,尤其是对1,2级根序的影响较大。因此,全球氮沉降增加可能通过影响细根的平均根长、平均直径、比根长、生物量等形态特征而对草本植物地下特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C,N循环。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