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7(6):202-208.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6.034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低碳经济导向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为相关部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及其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建立目标函数,获得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通过与土地规划方案对比发现,中碳排放型的的优化方案最佳。在该方案下,预计到2020年福州市土地碳排放量达1.30×107 t,土地经济效益为7 701.24亿元,土地生态效益为785.33亿元。[结论]低碳经济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有利于该区域经济效益的发挥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碳减排目标。
2014(6):146-152,161.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5
摘要:针对县南沟流域因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运行相悖,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在清洁发展机制(CDM)理念下,根据可能发展路径,设置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3个阶段5种情景并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后,经济效益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阶段Ⅰ(情景A)、阶段Ⅱ(情景B1,B2)、阶段Ⅲ(情景C1,C2)的经济效益比现实状况分别提高了34.4%,53.0%~55.2%,72.8%~73.7%;基于CDM下的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为1:12.6:4.4,林地比重较阶段Ⅰ、阶段Ⅱ提高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过程表现出现状发展态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链网构建阶段→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发展趋势。
2012(2):200-205.
摘要: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借助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宏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情景设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10 a内,商洛市土地利用结构仍以农用地为主,适宜发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的复合经营方式,建立立体复合生态系统,保护湿地,防止水土流失;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研究表明,情景分析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具有可行性,在宏观市域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中具有有效性。
1996(1):119-123.
摘要:该文就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约束条件的制定进行了详细介绍, 经过电子计算机运算后, 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提出结论和修改意见, 以调整控制规划结构布局, 建立合理的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及发展比例, 以达最佳配置获取最大效益。
1996(1):170-174.
摘要:宁南彭阳县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白岔村, 自1979年开始综合治理。“八五”开始依据生态学原理与系统工程的方法, 进行了生态农业建设的规划设计。经过3年的实施验证, 于1993年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0%, 林草覆盖面积50%, 森林覆盖率19%;人均有粮400kg, 人均纯收入408元。全村97.2%的农户解决了温饱, 有13%的农户人均有粮超500kg, 纯收入超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