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黄土高原土地的整治问题

      1984(4):1-6. CSTR:

      摘要 (889) HTML (0) PDF 679.98 K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土地合理利用和“大农业”生产深感关切。近年来对这些问题,又作了些冷静的探索,认为不管治黄也罢,使亿万人民生活富裕起来也罢,关键在于能否把黄土高原的降水全部“就地入渗拦蓄”,因而提出把它作为整治黄土高原的方略,以期在30—50年内真正实现“群众生产遵规律,植树种草催河清”的愿望。现仅就黄土高原土地整治的紧迫性;黄土高原土地整治的方略和黄土高原整治的途径等三方面略述如下:

    • 黄土高原土壤入渗能力野外测试

      1984(4):7-9. CSTR:

      摘要 (1352) HTML (0) PDF 1.98 M (1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前言黄土高原属半干早半湿润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包气带平均厚达50余米。本区降雨产流方式一般属于超渗产流,亦即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能力时就产生地表径流。因此,认识黄土高原土壤入渗特性,对于洪水预报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以及对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新近在陕、甘、宁等省区的野外测试资料,对这些地区的土壤入渗能力作点介绍,关于黄土高原土壤入渗能力较为详细的研究,将另文讨论。土壤渗透性的测试方法,用通常的双圈法进行。

    • 地面坡度对降水入渗影响的模拟试验

      1984(4):10-13. CSTR:

      摘要 (1203) HTML (0) PDF 312.31 K (1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土壤渗透性能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它与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进入土壤以及在土壤中的贮存情况有关。为解决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实际任务的需要,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十分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1856年,达西首先确定了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定律。随后考斯加柯夫、霍顿等人各自根据自己的试验,提出著名的经验公式来描述土壤入渗性能和土壤入渗累积值对时间的依赖关系。近年,菲利普等人又从土水势的观点,以物理学为基础提出各种各样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但是,这些实验研究均是在下垫面为水平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下垫面在非水平的坡面情况下的入渗规律至今研究甚少。

    • 杏子河流域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1984(4):14-22. CSTR:

      摘要 (730) HTML (0) PDF 804.04 K (1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概况杏子河是延河的一级支流,位于北纬36°46′—37°31′和东径108°41′—109°21′之间,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区。河流总长106.54公里,流域东西长62.5公里,南北宽57.5公里。海拔最高点1,795.6米(三架梁),最低点1,010米(杏子河出口处),相对高差200—300米。流域总面积1,486.10平方公里(折合222.9万多亩),包括靖边县五里湾、大路沟,志丹县张渠、杏河、候市,安塞县王瑶、招安、沿河湾八个公社的全部或大部,以及志丹县顺宁,安塞县化子坪等八个公社的小部,共117个生产大队,649个生产队,10,076户,51,678人,男女劳力71,543人。人口密度为34.8人/平方公里。

    • 杏子河流域的土壤水分资源与利用评价

      1984(4):23-32. CSTR:

      摘要 (1146) HTML (0) PDF 865.81 K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丘陵区的土壤水分资源及其存储特征,较之黄土塬区和冲积平原地区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现以陕北延河支流杏子河流域为例,对黄土丘陵区的土壤水分资源加以评价,以期对这一地区农、林、牧生产有所俾益。杏子河流域的地貌形态属梁峁状黄土丘陵区。区内地形主要为古地形所控制。古地形基础为第三纪形成的丘陵,广泛为第四纪黄土所覆盖。黄土总厚度为150—180米,地层内含有古土壤条带。杏子河两侧普遍发育三级阶地,其相对高差为100—300米,自下游至上游逐渐增大。下游有较宽阔的阶地分布,为该流域较好的农田。

    • 杏子河流域耕作轮作制度的探讨

      1984(4):33-37. CSTR:

      摘要 (796) HTML (0) PDF 442.51 K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耕作轮作制度的选择要与当地的风土气候相适应,绝不能生搬硬套与当地生产不相符的经验和方式。本文探讨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在增进作物的稳产和高产的同时,把当地的耕作轮作与居民的饮食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消耗以及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 贵州省泥石流形成条件及近期活动特征

      1984(4):37-41. CSTR:

      摘要 (1215) HTML (0) PDF 538.99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现状和历史的回顾过去习惯地认为,贵州省境内一般不会发生泥石流,起码是属于少发区。所以较长时期以来,有关专家、学者不曾对贵州省境内泥石流问题有所注重和研究。然而近若干年来,尤其自1980年之后,每年汛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山洪和典型的泥石泥发生,常造成人畜伤亡、田毁房塌,最典型的几次见表1。

    • 浅析修水县的水土流失

      1984(4):42-45. CSTR:

      摘要 (826) HTML (0) PDF 414.44 K (1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总面积为4,57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322平方公里,故称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山区县。水土流失是修水县近代历史的产物。据调查考证,水土流失严重的白乔公社驻地,街头有一座拱桥,系唐代兴建,光绪三年重修,属花岗岩结构的石拱桥,所以叫白石桥。抗日战争期间,河床日渐被白砂淤塞,人们就把白石桥改称为白沙桥;又如朱溪公社的琵琶潭,清朝末年仍潭深数丈,四季清流潺潺,宛如琴声,与群山相映争辉,景色盎然,是大桥四大风景之一。到现在,这里却成了一片白茫茫的砂石,河水干涸,稍旱即可断流。

    • 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效益

      1984(4):46-48. CSTR:

      摘要 (908) HTML (0) PDF 268.08 K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地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和自然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区域生态特性及经济水平来促进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以便加快水土保持步伐。因此,本文从经济生态学的角度,仅对江西的水土保持工作中社会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 黄土丘陵地区种草种树应坚持三个为主,抓好三个关键

      1984(4):49-52. CSTR:

      摘要 (1184) HTML (0) PDF 362.36 K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胡耀邦同志去年视察青海、甘肃、陕西时指出:“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改造山河,治穷致富,这是改变干旱、半干旱地区面貌的根本大计”。去年8月在延安召开的旱地农业工作会议上,他在强调实现中国北方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第一位的工作是种草种树这一观点的同时,提出:一个地方种什么草,种什么树,以及怎样种法,都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过细研究,具体落实。现根据近年在陕北和固原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就黄土丘陵地区如何贯彻落实胡耀邦同志关于种草种树的重要指示,提出以下认识和建议:

    • 介绍“生态户”试验第二年的新进展

      1984(4):53-54. CSTR:

      摘要 (1058) HTML (0) PDF 225.79 K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曾在《水土保持通报》1983年第1期“‘生态户’是科学技术面向农业振兴的途径”一文中报导了“生态户”试验第一年的结果。本文简要介绍“生态户”试验第二年(1983年)的新进展。1983年的“生态户”试验,是在1982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态户”的基本情况,对“生态户”的要求和“生态户”所签订的合同内容,均与1982年基本相同。1983年的“生态户”试验,比1982年有以下三方面的新进展。

    • 飞播作业中的信号和质量检查工作

      1984(4):55-57. CSTR:

      摘要 (1031) HTML (0) PDF 234.36 K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造林种草用飞机播种时,飞机是按地面给予的信号飞行的。信号人员能否及时、准确、明显地给出信号,是影响飞播质量的重要技术环节。飞播作业时除有一般信号人员外,播区地面还需有检查人员,以便了解飞播质量(播种均匀度和成苗面积),使飞机按设计要求进行播种。因此:为了提高飞播质量,在飞播作业中做好信号和质量检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 微型计算机BASIC算法语言通用程序选介(续)

      1984(4):58-64. CSTR:

      摘要 (1089) HTML (0) PDF 354.91 K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Ⅱ——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分析试验(或观测)数据的一种方法。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通过数据的分析,弄清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个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该对象的影响。在方差分析中,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介绍。在方法概要中对数学推导过程不作详细介绍,仅给出计算公式。

    • 英译中国水土保持术语(续)

      1984(4):65-65. CSTR:

      摘要 (579) HTML (0) PDF 72.91 K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