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2):1-6.
摘要:1985年云南省的气候特点,主要是春雨特少,夏秋阴雨连绵,大雨、暴雨频繁,雨季始终期都比常年平均提早约1个月,因而交替出现特大春旱和严重洪涝灾害。尤其洪灾,分布面广,损失较大。成灾表现,首推山洪暴发,次为江河漫溢、决堤,山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此外,还遭受了大风、冰雹、冰冻、病虫、鼠害,以及部分县强烈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省委、省人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抗灾对策,还专门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及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省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了抗灾领导,对防灾、救灾和战胜灾害起了重大作用,减轻了损失,安定了民心,并在大灾之年夺得了较好收成。
1986(2):7-11.
摘要:1985年汛期,辽宁省遭到多年少见的暴雨、洪水、台风和冰雹的连续袭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中央防汛总指挥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沈阳军区、辽宁省军区的支援下,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及解放军指战员同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斗争,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一、洪水灾害情况辽宁省1985年汛期的气象特点是,降雨量多、面广,暴雨频繁,台风登陆次数多,并伴有特大冰雹。5月份到9月初,全省除阜新地区降雨量与多年平均值相同以外,其它地区都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增多,部分县(区)多1倍以上。
1986(2):12-14.
摘要:1985年汛期,吉林省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级政府切实加强了领导,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广大军民不畏艰险、日夜奋战,终于战胜了洪水,将洪涝灾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既保障了安全,又使水库塘坝蓄满了水,为1986年工农业用水和发展水田、水产事业提供了良好条件,胜利地完成了全年的防汛工作任务。
1986(2):15-16.
摘要:1985年黑龙江省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持续时间之长,受灾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重,经济损失之大,都是近年来少有的。一、暴雨灾害黑龙江省1985年入汛比历年都早:6月份在全省干旱还没有完全解除的情况下,北部、中部一些地方集中降雨,嫩江上游出现洪峰,沿江部分村屯被洪水包围;7—8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多集中降雨和连续降雨天气,有53个市县洪涝灾害比较严重。
1986(2):17-21,16.
摘要:东北国营林业的过量采伐,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1985年东北三省又遭受严重水灾,据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水灾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造成的雨量集中和台风的袭击,以及水利工程的防御能力不足;另一个原因是森林植被的破坏,程度不同的失去了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防洪防涝的功能,加剧了洪水下泄和山洪暴发,造成了严重自然灾害。
1986(2):22-25.
摘要:一水土保持是发展山区经济的生命线,也是治理江河、抗御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林等重要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光山秃岭和尚头,天晴下雨都发愁”、“山上开荒,山下遭殃”,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这两句谚语,真实而深刻地说明了水土保持和人们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山区水土保持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出现“暴雨洪峰涌,天晴一片干”。这种遇雨涝灾、无雨旱灾的情况,不仅直接危害山区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还要影响平原地区四化建设的进程。
1986(2):26-36.
摘要:我国的北方名城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北临松嫩平原,南接张广才岭,座落于松花江干流右岸,在东经126°6′—127°37′、北纬45°10′—46°26′之间。它包括市区和阿城、呼兰两县,总面积为6,928.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77.09万人,有耕地面积30.86万公顷。松花江和它的一级支流呼兰河以及阿什河等22条河流横贯市境。全市地形东南高,西北低。低山区占21%,平原区占53%,河漫滩占21%,一级阶地占5%。该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3℃,年平均降水量为558.5毫米。主要气候特点是:春旱多风少雨,夏季降雨集中,多大雨、暴雨、连续降雨;4—5月份降雨仅占全年的15%,而6—8三个月却占全年的65—70%;丰水年阴雨连绵,江河猛涨,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1986(2):37-40.
摘要:1985年5月23日,伊春市遭到特大火灾后,焦土未寒。8月16日又发大水。洪水袭来时,因城市防洪体系不配套,不完善,加之植被受到破坏,生态不平衡,加重了山洪的危害程度,以致使伊春市区被淹,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一、关于“85·8·16”大水情况由于受8号台风影响,8月14日下午3时至15日下午5时,伊春市区27小时降雨74毫米,局部地区多达90毫米,加上8月上旬已降雨150多毫米,使8月上半月降雨量达到227毫米,比历年同期降雨量多2.7倍,造成土壤饱和,地表径流量加大,西部山区发生了山洪,伊春河及其支流翠蛮河、乌马河、得鹿沟水位急剧上涨。8月15日晚11时乌马河、得鹿沟相继发生洪水漫堤决口,伊春河开始出现洪峰;8月16日凌晨,漫堤洪水沿乌马河铁路桥以南、红光农场以北和乌马河与伊春河汇合处的农堤决口处等三个方向,流向市区内的伊春河老河道。
1986(2):41-43.
摘要:一长白山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25°04′—129°10′,北纬40°30′—44°08′之间。它包括通化、浑江、梅河口市所属的县(区),辽源市的东丰县,吉林市的蛟河、盘石、桦甸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所属的县(市),共26个县(市、区),391个乡(镇),总人口690万,其中农业人口420万,占总人口的6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3.6人。长白山区总面积为958万多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100多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0.5%,其中坡耕地4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3%;林地面积71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4.7%;荒山面积4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1%;水域面积2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1%;牧场、果园和村屯等面积约7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6%。
1986(2):43-45.
摘要:1985年汛期(6—9月),吉林省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冲毁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程,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损失和灾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但是,也有不少工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保持了水土,有效地控制了洪水灾害。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必将为今后进一步搞好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986(2):46-48,51.
摘要:一、基本自然概况张广才岭和老爷岭林区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26°31′—137°44′和北纬43°25′—46°09′之间,其行政范围包括:松花江地区的尚志、方正、延寿、五常,牡丹江市的宁安、海林、林口、穆梭、鸡东、东宁、牡丹江市郊区、绥芬河市、鸡西市和哈尔滨市的阿城县等共14个县市(包括5个国营农场、12个森工局、108个县市的林场)。全区有178个乡,总人口564.4万,其中农业人口329.1万,农业劳动力73.8万个。
1986(2):49-50.
摘要:渭源水库位于吉林省集安县榆林乡的老虎哨,是在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上双方合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上游鸭绿江干流我方一侧沿岸长544,2公里,平均宽12公里,总面积6,606平方公里,包括集安、浑江和长白三个县(市)的33个乡,215个村,总人口31.3万。流域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陡坡耕地抬头可见。据1983年统计,共有水土流失面积约1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7.6%,其中荒山荒地3.5万公顷,疏林地9.2万公顷,坡耕地1.5万公顷,小片荒地5,467公顷,冲刷沟1.3万多条。每到雨季,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不仅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灾害,而且直接威胁渭源水力发电站的正常运行。
1986(2):50-51,53.
摘要:贵州省晴隆县城北部约60公里的中云区,1985年7月2日发生一次严重的山崩地裂,涉及范围长13.5公里,宽12.5公里,严重受灾7个乡镇,被冲垮和泥沙淹没房屋78户50幢约200间。房屋倒塌压死44人,危险房屋(已倾斜)1,559户共8,185人,还有7,849户约3.6万人受到威胁,几天几夜不敢回家居住和食宿。冲毁淤积田地707.3公顷,其中田415公顷,土292.3公顷,减产粮食3,500吨,占常年总产量1.05万吨的33%;冲垮小Ⅱ型水库1座,冲毁2台机组的小水电站1座共150瓩;冲毁公路77处,中断交通50多公里,中断邮电3天。
1986(2):52-53.
摘要:一、基本概况夏家店乡属吉林省德惠县,位于北纬44°28′45″—44°36′45″和东经125°45′—125°53′30″之间,地处饮马河右岸,南靠大青咀乡,北靠达家沟乡,东与大房身乡接壤。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于丘陵漫岗地带。全乡共有12个村,118个组,共有人口2.59万,劳动人口5,300。全乡总土地面积1.2万公顷,耕地面积9,211公顷,其中坡耕地面积3,8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1.26%;25°以上的坡耕地350公顷,占坡耕地面积的9.2%。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7%,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24%。夏家店乡属于大陆性寒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内气温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3~5℃。
1986(2):54-59.
摘要: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围场人民为了生存和繁衍,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活动,使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相应地也带来了各种生态灾难,同时也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历史的教训中,也使人们逐渐地认识到,生态平衡在山区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持水土,恢复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围场经济建设的生命线。一、全县的生态现状围场县过去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了自然界多种成分相互联系的规律,开围至今仅百余年的时间,截止到1980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216平方公里,是全县总面积的45.7%。水土流失、生态失调,是山区人民贫穷落后的根源。
1986(2):60-63.
摘要:在山区铁路中,泥石流是一大自然灾害。它常冲毁桥梁、掩埋车站和线路,迫使铁路运输中断。陇海铁路是贯穿我国东西的主干线路,其中孟塬至莲花寺区段沿华山山脉北坡而行,坡陡流急,沿线泥石流(多为水石型泥石流)现象发育。1982年7月31日,陕西关中东部出现了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华阴。这场暴雨形成的泥石流使得陇海铁路华山地区广遭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泥石流掩埋车站,摧毁线路,淤埋桥涵,迫使铁路运输中断两天,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讨论华山地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的分布、危害、形成条件和防治等问题。
1986(2):64-67.
摘要:陕西省的重要工矿区铜川市是滑坡、崩塌的重灾区,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学者、专家们的重视。为了分析研究滑坡、崩塌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有效地开展预测预防和整治工作,尽量避免和减缓对当地居民的危害,我们对铜川市区滑坡、崩塌、陷落等重力构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了防范措施,经实践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滑坡、崩塌概况铜川市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市区沟谷狭窄,地形陡峻,某些地段上的塬梁峁边坡稳定性差,滑坡、崩塌活动频繁,近年来尤为突出。市区滑塌面积约2平方公里,占整个市区总面积的20%,严重地威胁着工矿建设、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1986(2):68-72,83,88.
摘要:国务院颁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明确指出:“水利、铁道、交通、工矿、电力等部门,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兴建工程和进行生产时,应尽量减少破坏地貌和植被;开采土石砂料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废弃的土石、砂料、矿渣和尾砂必须妥善处理,不准倒入江河、水库;工程竣工时,取土场、开挖面等范围内的裸露土地,由施工单位负责采取植物措施和必要的工程措施,保护水土资源。”《条例》这一条已经把工矿基本建设和水土保持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一句话,要进行工矿交通基本建设,水土保持措旋必须跟上,否则,将会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影响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这个问题目前并未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
1986(2):73-74.
摘要:鄂尔多斯高原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煤的蕴藏量非常多。煤田分布范围就有6,7万多平方公里,占伊克昭盟总面积的78%。它东起准格尔,西至卓子山,北临黄河,南部延伸到陕西神木、府谷地区。这块煤田不仅分布广、储量大、煤层厚,而且煤种全、煤质好,是世界上罕见的优质煤。现已探明的储煤量有1,200多亿吨,约占内蒙全区总储量的70%,占全国储煤量的1/6。如此雄厚的矿物资源,无疑将对振兴伊克昭盟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1986(2):75-80.
摘要:一、工矿区造成的恶果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对矿藏资源的需要量和开采量日益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采掘的金属、非金属、煤炭、粘土、石材、砂砾等矿藏共约90亿吨,估计到本世纪末,矿石开采量至少提高到现有水平的3倍以上,才能满足全世界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达100多种,其中储量为世界各国前列的金属矿产近20种。全国有各类主要露天矿山1,507个。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开采技术的发展,采矿量也将日益增加。
1986(2):80-83.
摘要:一、引言水土流失是人们要面临的四大挑战之一。它不但使大量的肥沃表土白白流失,破坏了自然资源,而且淤积水库,阻塞航道,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水土流失又属于大中尺度的地域环境的自然规律,人们影响和定向改造它的难度极大,而且投资又相当之大,以致人们在现阶段要想完全控制水土流失,几乎就成为不可能。因为人们不能取消自然规律,只能因势利导,定向加以利用;或者通过小尺度地域环境的改造去影响它。所以我们为了分析主要矛盾,抓住主要因素,认识各种因素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就有必要对影响水土流失因素进行因素的关联序分析,以便抓住主导因素,通过小尺度地域环境的改造来减少或减缓水土流失。
1986(2):84-88.
摘要:一、前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水土流失的治理已由过去统一治理、集体经营,逐步转向以户或联户承包治理为主;在治理措施上,由过去单一、分散治理转向按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治理;在治理方式上,由过去单纯治理逐步转向经营开发性治理,使治理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由过去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逐步转向防治和治管相结合。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形势的发展,就为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怎样定量的评价和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如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未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预报。本文以月塘小流域为例,试用灰色系统控制理论来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的定量分析。
1986(2):89-92.
摘要:根据山西省水文总站1954—1980年的水文实测资料,可明显看出:汾河上游的输沙量七十年代比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显著减少,而汾河上游的降水量也相应减少(见表1)。
1986(2):93-95,40.
摘要:模糊聚类分析是模糊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多指标的综合分类。由于它能分析自然界中的模糊现象,给人以清晰的答案,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成为人们处理模糊问题的有力工具。水土流失分类是以防治为目的,由于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单独采用侵蚀模数作为分级指标,虽然能看出水土流失的强弱,但不能反映造成各类侵蚀的主导因子是什么,所以满足不了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要在分类中正确的反映众多的侵蚀因子信息,就需要采用数学方法,应用计算机进行多指标的综合分类。数学分类方法较多,模糊聚类分析是其中较好的方法之一。本文试图介绍模糊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运用步骤,并以水土流失分类为例来说明模糊聚类分析在水土流失分类中的应用。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