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建设长江流域综合开发性防护林体系的重要意义、有利条件以及该防护林体系的性质,提出了建设这一国土生态工程的6项建议。
摘要:浙江西部低丘红壤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丰富,水热气候条件良好,有利于农业的经综合发展。但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对土地利用缺乏养用结合,生态平衡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衰退。为在该地区实行综合治理和建立种养沼气结合的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生产,特建立牧草基地,利用牧草养畜禽鱼,畜粪搞沼气并肥地的良性循环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川中丘陵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弄清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水土保持工作极为重要。本文从坡地单元和地域角度,对川中丘陵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我们认为,沟谷的研究和治理,对川中丘陵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摘要:本文首次从黄土高原主要耕种土壤、林地土壤的入渗和抗冲等物理特性出发,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与农业耕作的历史变迁和近30年来毁林毁草耕作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作了综合研究。给果认为,长期农业开荒耕作造成犁底层的形成,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在黄土高原加速恢复植被,则是实现“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根治黄河后患唯一有效的治本途径。
摘要:本文首先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晋西地区重力侵蚀进行区域划分,再在每个区域内选择典型小流域,研究重力侵蚀产沙方式、强度及其在总侵蚀量中所占比例,最后初步计算出晋西地区重力侵蚀量约占总浸蚀量的35—46%。
摘要:种植抗旱耐瘠、水分利用效率高的春小麦生态类型,是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实现粮食自给,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本文通过对不同抗旱耐瘠类型春小麦的21个状分析表明,引起不同类型间差异的主要性状是:穗部二粒、四粒和三粒小穗占穗部总小穗数的比率和穗粒数;其次为株高和株型率。抗旱耐瘠类型的基本特征为:没有(或很少)四粒小穗和二粒小穗数多,穗粒数少,株型率低,株高较高,旗叶面积小,穗节指数高;水肥类型则相反;中间类型介于二者之间。
摘要: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是一种优良的经济和水土保持灌木。七十和八十年代先后在陕西北部的安塞和宁夏固原引种成功。可采用种子繁殖和压条、插条、分株等营养繁殖方法培育苗木。造林后成活率高,生长快;且采用盘旋法造林当年可由单株发展为株丛,能加快郁闭,保持水土。造林后第二年开始结实,第3、第4年平均每公顷产干果1,084.5公斤,第5年产1,618.5公斤,第7年可达2,670公斤,最高达4,000公斤。
摘要:本文以粗悬移质泥沙和耕种黄绵土为样品,通过进行不同功率、不同分散时间的超声波分散与煮沸分散试验,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散能力及效果,得出以下结果:1、超声波法较煮沸法分散完全,分散效果是煮沸法的113—123%;2、超声波分散法省时、省电;3、同频率下不同时间分散力不同。以频率17.5千赫芝,电压220伏、电流500毫安超声25分钟,或以电流700毫安、超声15分钟,均可达到理想的分散效果。
摘要:本文采用多因素相似组合分区原则,对我国灾害暴雨泥石流进行了小比例尺的预报分区。文中综合考虑了泥石流分布、活动特点与地形、地质构造因素的关系,泥石流发生与气候、气象和降水的关系,提出了灾害暴雨泥石流各个分区预报的季节、天气尺度系统、日降雨量和小时雨量强度指标,并对各个分区做了简述。
摘要:本文应用“图象识别法”对控制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泥石流发育及分布的因素进行判析。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在影响泥石流发育的4个主要因素中,以松散物质的赋存最大,次为降雨强度,第三是地貌形态,最后是植被覆盖率。
摘要:1988年7月15日,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的华山突发暴雨泥石流,中断交通,电讯设备被毁.掩埋大片农田,游客伤亡16人。这次事件,给华山旅游事业和下游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华山水石流危告范围广阔,又缺乏科学认识,导致建设失误,灾情严重。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华山水石流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因和防治对策,为恢复华山旅游和今后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