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研究
    •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绩效评估与生态重建构想

      2001(6):1-6. CSTR:

      摘要 (1076) HTML (0) PDF 274.84 K (1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国50a来,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中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面上治理程度差,整体治理水平低,治理速度慢,治理绩效主要集中在重点治理区和典型流域;(2)黄土高原人口密度远远超过该区合理的人口容量,人、地、林、粮矛盾突出,黄土高原的治理一直以解决粮食问题(温饱问题)为主线,这是其治理难以深入和取得应有效益的关键所在;(3)单纯的政府行为和无偿的投资方式不利于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黄土高原治理方针和设施方略未能切实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融为一体来考虑,即未能把治理变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因而,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贫困依然是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迅速改变黄土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必须调整治理思路,重新构建新的治理模式,其中最根本的战略是生态重建。

    • 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的结构调整

      2001(6):7-11. CSTR:

      摘要 (1174) HTML (0) PDF 214.34 K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高桥示范区的考察,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该区的种植业不应单纯追求粮食的再高产,而是应一方面提高种植业的自身效益,由温饱型向经济型转变,从经济型向高效型转变;另一方面,种植业要从单纯的粮食生产调整为配合商品优势产业——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从单纯的种植型发展为种养结合型。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以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为基础,以发挥区域性商品比较优势为手段,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商品型生态农业。

    • 中国河口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管理对策

      2001(6):12-15. CSTR:

      摘要 (1106) HTML (0) PDF 185.29 K (1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口位于河流—海洋交互区,是一具有重大资源潜力和环境效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但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已导致了中国河口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环境污染加剧,海岸侵蚀及河口淤积日益严重等环境问题,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河口资源势在必行。分析了我国河口面临的威胁,河口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持续管理对策与措施。

    •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2001(6):16-18,32. CSTR:

      摘要 (1204) HTML (0) PDF 197.25 K (2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所介绍的国外土壤侵蚀预报模型除众所周知的USLE/RUSLE,WEPP,LISEM和EUROSEM外,还有浅沟侵蚀预报模型(EGEM)和切沟侵蚀预报模型。国内的侵蚀预报模型主要有在GIS支持下的陡坡地包括浅沟侵蚀的坡面侵蚀预报模型、有一定物理成因的坡面侵蚀预报模型和流域预报模型。在总结和评价国内外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今后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的设想。

    • >试验研究
    • 喀斯特石漠化的驱动因子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2001(6):19-23. CSTR:

      摘要 (1251) HTML (0) PDF 258.83 K (1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建立了全省1∶10万喀斯特石漠化数据库。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导致石漠化的影响因子,确立指标体系,指出地表植被覆盖率、喀斯特面积、河网密度、未利用地、耕地面积、平均海拔高程、土地垦殖率、草地和≥25°坡地面积等9个因子是喀斯特石漠化的重要驱动力。建立了喀斯特石漠化动力指数模型,计算出了各因子对石漠化的贡献值,指出石漠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所建动力指数模型输出结果与遥感调查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石漠化动力指数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石漠化过程,可为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退化红壤不同治理模式马尾松生长特点分析

      2001(6):24-27. CSTR:

      摘要 (1121) HTML (0) PDF 192.25 K (1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福建省长汀县花岗岩红壤区严重侵蚀地3种治理模式的马尾松林分进行生长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施肥措施为马尾松的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3种模式的治理措施在初期对马尾松的生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模式对马尾松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模式的效果最差,随着时间推移和肥力的耗竭,马尾松的生长又趋退化,其中以模式的效果维持时间最长,模式最短,效果也最差。因此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施肥措施是治理严重侵蚀退化土壤的必要手段,而后期如何进行调控管理以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今后在类似地区亟待研究的问题。

    •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

      2001(6):28-32. CSTR:

      摘要 (1045) HTML (0) PDF 212.30 K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甘南、陇南的大部分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21属45种豆科植物69份根瘤样品。从69份样品中获63株根瘤菌,对其中44株根瘤以13种寄主进行了回接试验,31株结瘤,结瘤率70.5%。该区根瘤一般带有粉红色,形态比较规则。乙炔还原活力测定结果表明,88.5%为有效根瘤。不同种根瘤固氮活性相差不大,但高于甘肃省其它地区。对豆科植物在蓄水保土,改良土壤状况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 >研究简报
    • 庐山风景区犁头尖北坡泥石流及其防治

      2001(6):34-36. CSTR:

      摘要 (1292) HTML (0) PDF 183.68 K (1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5年8月15日,在暴雨的激发下,庐山芦林风景区犁头尖北坡东沟和西沟同时暴发山坡型泥石流。该泥石流由沟头崩塌转化而形成,具有来势凶猛,历时短暂,黏度高,容重大、冲淤强烈和破坏力强等特点,给山麓的公路、宾馆及庐山自然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东沟和西沟具有再次暴发泥石流的潜在危险。犁头尖东、西沟泥石流治理采用稳沟、固坡、排洪、拦挡和植树造林的综合防治方案,已建小型谷坊24座、挡土墙335.0m及由陡槽、涵洞、排洪沟等建筑物组成的排水系统,并完成了沟内和泥石流堆积物上的造林工作。1998年夏,江西省遭受100a不遇洪涝灾害,庐山风景区内多处暴发泥石流。犁头尖北坡泥石流工程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工程及保护对象安然无恙,达到了预期治理目的。

    • 北京山区泥石流与滑坡防治研究

      2001(6):37-39,45. CSTR:

      摘要 (1184) HTML (0) PDF 184.92 K (1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700条,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7个区县,涉及乡镇6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气候的影响研究

      2001(6):40-42. CSTR:

      摘要 (1134) HTML (0) PDF 148.72 K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汉江中下游气候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以后,必然导致汉江中下游河流水位降低,流速减缓,水面宽度变窄。把汉江中下游以城镇为节点划分为11个区域,通过水面宽度变窄的幅度引起的水面蒸发量的变化,构造蒸发量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模型,初始温度、相对湿度为各区域2000年的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值,经过模型递推计算,得到不同调水规模下各区域经过36a后的温度、相对湿度变化值。

    • 雷州半岛桉林—砖红壤水分状况及其意义

      2001(6):43-45. CSTR:

      摘要 (1116) HTML (0) PDF 147.70 K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雷州半岛浅海沉积物发育的桉林地砖红壤贮水量较低,0—100cm土层只有150mm;主要受降雨分布的影响,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季节性干旱时间较长;即使在雨季,由于气温较高,土壤水分在短期内也可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容易产生干旱。如何减少干旱威胁是桉树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 深圳市东部供水水源网络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2001(6):46-47. CSTR:

      摘要 (1204) HTML (0) PDF 101.29 K (1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深圳市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即深圳市东部供水水源网络工程在兴建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分为4个阶段,进行具体环节具体处理。从根本意义上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对大型地下工程如何保护环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应用技术
    • 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系统软件UML建模

      2001(6):48-52. CSTR:

      摘要 (1114) HTML (0) PDF 222.74 K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实例引入基于面向对象的UML标准建模语言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用RationalRose进行系统UML软件模型的建模;抽象出一些实例对象的C++类,用VisualC++开发了32位中文版Windows平台上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软件等一系列工作。

    • 用日雨量和雨强计算降雨侵蚀力

      2001(6):53-56. CSTR:

      摘要 (1612) HTML (0) PDF 185.27 K (3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全国8个气象站次降雨和日降雨资料,分析了次、日降雨关系。结果表明,用次降雨资料计算的降雨侵蚀力与用日降雨资料计算的降雨侵蚀力,二者之间不仅高度线性相关,而且是通过原点、斜率接近1的直线,方程的平均决定系数达到0.950,表明可以用日降雨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由于各地区方程的系数差异不显著,可以在不同气候区采用同一个公式。该方法不仅简化了降雨侵蚀力计算,有助于其推广应用,而且大大促进了气象水文资料在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 陕西省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开发研究

      2001(6):57-59,72. CSTR:

      摘要 (1003) HTML (0) PDF 187.41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自主开发的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生态环境数据查询、显示的GIS化,不仅大大增强了系统操作的方便和直观,也同时增强了环境信息的整体感,并更有利于对环境变量空间分布规律的再认识,从而获得从单一数据信息中难以得到的深层环境信息。

    • 小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快速测量方法研究

      2001(6):60-63. CSTR:

      摘要 (1334) HTML (0) PDF 182.98 K (1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北京密云、怀柔的2块农地作为样地,对照相法测量植被覆盖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将之与目估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照相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植被覆盖度的方法便捷客观,计算植被覆盖度的最大绝对误差不到5%,而目估法测量植被覆盖度具有明显的不可靠性,不同人的目估结果有明显差异。图像分类计算覆盖度的最大误差只相当于个人目估最大绝对误差的10.9%,相当于7人目估平均最大绝对误差的43.1%。

    • >综合治理
    • 黄土高原风沙区综合治理关键措施组合模式

      2001(6):64-68,82. CSTR:

      摘要 (994) HTML (0) PDF 264.69 K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黄土高原风沙区已治理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总结,选择基础资料比较详实的典型区,从土壤侵蚀、治理目标、关键措施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典型调查分析比较和效益评估,探讨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方案。目前,在西部大开发中,风沙区的生态环境势必要优先考虑,统筹安排。否则不仅西部大开发难以顺利进行,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研究风沙区综合治理对实施以减沙治沙、恢复重建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闲置开发平土区水土流失特性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2001(6):69-72. CSTR:

      摘要 (1091) HTML (0) PDF 183.87 K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化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仍是个新的课题。通过对深圳地区的花岗岩风化物土壤的开发平土区水土流失特性分析和侵蚀调查,提出了适合城市开发平土区的侵蚀等级划分和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治理实践从水土流失和城市景观双重视角开展了三边优先治理。在治理途径方面探索出“理顺水系、周边控制、绿化固坡”的治理模式。

    •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2001(6):73-76. CSTR:

      摘要 (1169) HTML (0) PDF 189.16 K (1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确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为优质苹果生产地带,建立起沟坡道路防蚀体系,春栽改秋栽,量化施肥、灌水、修剪,生态防治病虫害,加强优果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带优质苹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其效益——以广州市为例

      2001(6):77-79. CSTR:

      摘要 (1023) HTML (0) PDF 149.54 K (1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与特点,针对采石取土、修路、开发区建设和坡耕地等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提出了三角洲地区的一般治理措施,并对其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价。这将有助于推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 燕沟流域特旱年粮食稳产示范研究

      2001(6):80-82. CSTR:

      摘要 (1016) HTML (0) PDF 154.74 K (1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0年特旱年,燕沟流域通过推广抗旱保苗、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品种改良、增施肥料、大垄沟种植等技术措施,增产稳产效果显著,在全年降水量减少36.1%的情况下,粮食单产仍稳中有升,人均产粮达到了525.1kg。这对于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坡改梯后保障食物安全生产、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成立

      2001(6):83-83. CSTR:

      摘要 (1082) HTML (0) PDF 52.59 K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1年12月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水土保持研究所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陕西省副省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陈宗兴、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安芷生以及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陕西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政领导孙武学、李靖等以及杨凌示范区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孙武学主持揭牌仪式。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