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

      2003(6):2-6. CSTR:

      摘要 (1214) HTML (0) PDF 273.33 K (1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封育5a后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土壤性状与植物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1)从流动沙地恢复到固定沙地,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地下根量和地表枯落物残留量均趋于增大。β多样性测度值表明,在半流动沙地恢复到半固定沙地阶段,植物种周转速率大,群落结构变化明显。(2)在退化沙质草地的自然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的结构性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相应提高。(3)相关分析显示,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与植物特征值之间存有密切的相关性(R2=0.33~0.84,P<0.01,n=20),表明退化沙质草地的恢复过程实质上是土壤-植物系统协同演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关键恢复期滞后于土壤环境的关键恢复期。

    •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滩地土壤肥力特性

      2003(6):7-11. CSTR:

      摘要 (723) HTML (0) PDF 230.52 K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蒋家沟泥石流滩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热量丰富,是较好的土地资源。为促进滩地的开发利用,对滩地土壤肥力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滩地剖面结构和土壤物理结构较差,沙石化现象严重;土壤微团聚体数量较少,粒级间比例不合理,水稻田表层土微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02~0.002mm,旱作表层土微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0.05mm;土壤养分除全钾极丰富外,其它养分都处于缺乏或极缺状态;在开发过程中,全氮增加显著,其它养分含量变化不大,有效钾呈下降趋势。

    • 羊草、针茅对高CO2浓度及土壤干旱的响应

      2003(6):12-14. CSTR:

      摘要 (730) HTML (0) PDF 148.31 K (1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人工模拟试验分析了CO2浓度升高对羊草、针茅的"施肥效应"。结果表明生物量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总生物量分别增加40.0%和45.0%。土壤干旱对羊草、针茅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为负效应且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负效应增强。轻度干旱时总生物量分别减少16%和30%左右,严重干旱下降44%和35%左右。在土壤发生干旱条件下,CO2的"施肥效应"有所减弱,羊草比针茅更为明显。

    • 新建青藏铁路施工期土壤侵蚀预测

      2003(6):15-18. CSTR:

      摘要 (1006) HTML (0) PDF 193.51 K (1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寒、干旱、少氧的严酷自然条件,导致了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十分独特、脆弱、对人类扰动极其敏感的自然属性。青藏铁路的建设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结果,编制了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两侧50km范围土壤侵蚀现状图。根据铁路沿线水土流失现状和工程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对施工期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分析了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 重塑非饱和黏性土UU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

      2003(6):19-22. CSTR:

      摘要 (1017) HTML (0) PDF 198.81 K (1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的饱和度是基于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一个衍生变量。存在因应水分状态变化和因应密度状态变化的两类饱和度变化过程。根据23组不同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UU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讨论了重塑非饱和黏性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黏聚力和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和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准线性的。内摩擦角和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和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弱非线性的。

    • >研究简报
    • 南方人工造林的效益评价--以罗霄山区桂东县为例

      2003(6):23-25. CSTR:

      摘要 (917) HTML (0) PDF 192.82 K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罗霄山区桂东县为例,针对目前南方的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退耕还林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但人工林品种单一,景观结构简单,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效果,缺少短期的经济效益,也使它很难持续存在。研究当地特点,种植适宜的乔木,注重林分多样性,并采取有效方法使乔木与草本植物共存,以达到水土保持效果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这是南方退耕还林时应注意的问题。

    • 葎草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2003(6):26-28. CSTR:

      摘要 (1133) HTML (0) PDF 146.72 K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3a定位试验研究表明,葎草群落不仅是一种优良的牧草资源,也是保土固土能力特别强的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是绿化荒山、荒坡、荒沟,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一种理想草被;播种当年地面覆盖度可达80%,第2a可达90%以上;综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天然草被相比,葎草配置简易水保工程措施的蓄水效益为46%,减沙效益为75.9%。

    • 水土保持型生态果业模式结构功能分析

      2003(6):29-31. CSTR:

      摘要 (1023) HTML (0) PDF 143.95 K (1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壤低丘果园存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剧减的问题。通过分析套种作物与果树的运作关系,对以果树种植为中心,养殖业、绿肥套种为补充,辅之以防护林的绿肥套种生态果业模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

    • 黄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效益与存在问题

      2003(6):32-35. CSTR:

      摘要 (734) HTML (0) PDF 194.24 K (1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韭园沟流域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小流域,1953年被确定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基地,并开展了以沟道淤地坝建设为主要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50a来取得了显著的拦泥淤地增产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分析了淤地坝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为今后大规模的沟道淤地坝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 腐植酸共聚物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化学性能的影响

      2003(6):36-38. CSTR:

      摘要 (1039) HTML (0) PDF 146.65 K (1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以腐植酸共聚物作为土壤结构改良剂改良赤红壤后对该土壤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土壤比表面积、电荷量、阳离子交换量随共聚物在土壤中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土壤的酸性减弱,pH提高。共聚体系中丙烯酸组分投料比的增加对土壤比表面积的影响不同于对电荷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 >应用技术
    • 径流小区集流桶含沙量测量方法研究

      2003(6):39-41. CSTR:

      摘要 (1118) HTML (0) PDF 145.89 K (1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径流小区是研究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观测手段,含沙量的测定是准确计算土壤流失量的关键。用传统方法很难测到粗颗粒,使测到的含沙量明显偏小。试验在密云石匣示范区坡面径流试验小区下面的分流桶内进行,用人工在径流桶内加沙的方法制备约4,12,30,60,90,120kg/m3不同含沙量。然后分别用传统测量方法和改进的分层测量方法进行了粗沙区的含沙量观测,并将观测结果与实际含沙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测量方法所测得的含沙量远小于实际含沙量,平均相对误差为-83.05%;而分层测量所测得的含沙量基本上接近于实际值,平均相对误差为-2.77%。

    • 利用AutoCAD进行拦沙坝稳定分析

      2003(6):42-43. CSTR:

      摘要 (1110) HTML (0) PDF 112.32 K (1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Auoto CAD内置的Visual Lisp二次开发环境开发的拦沙土坝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命令进行土坝稳定分析,避免了烦琐量巨的数值计算,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状的影响

      2003(6):44-46. CSTR:

      摘要 (1169) HTML (0) PDF 146.93 K (2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状的影响。保水剂拌入土壤后,其吸水能力明显降低,表现为理论含水量明显低于实测含水量。加入保水剂后,壤土水分的蒸发率比不加保水剂时壤土中水分的蒸发率高,沙土水分的蒸发率比不加保水剂时低。加入保水剂还明显减缓了水分向土壤深层的入渗,使水分滞留于土体近表层,使用不当会加大土壤无效蒸发的潜力。

    • 人工裸露地面的植被建设初步研究

      2003(6):47-49. CSTR:

      摘要 (1073) HTML (0) PDF 209.30 K (1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人工裸露地面的含义入手,阐述人工裸露地面绿化的生态学基础,分析人工裸露地面绿化失败的 5种成因。依据人工裸露地面的特性和它们目前的植被建设现状,提出了各类人工裸露地面植被建设的类型和合理化建议。

    • 一维泥沙数学模型中有关问题的商榷

      2003(6):50-52. CSTR:

      摘要 (1057) HTML (0) PDF 183.17 K (1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维泥沙数学模型多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发展,并在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泥沙运动的复杂性和理论发展的局限性,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针对挟沙力、饱和恢复系数、河床冲淤调整等关键问题,通过多年实际应用研究,提出了作者的认识和处理方法,以期对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有所贡献。

    • >综合治理
    • 福建省南平5-17滑坡泥石流及防治对策

      2003(6):53-55. CSTR:

      摘要 (762) HTML (0) PDF 171.77 K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002年5-17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详细调查,综合分析了该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因素,阐述了灾害形成的原因。这次滑坡泥石流灾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各因素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不一。主要因素是存在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有长时间的暴雨激发,又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以后潜在的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 干旱灾害背景下宁夏避灾农业经营模式的地域构架

      2003(6):56-60. CSTR:

      摘要 (994) HTML (0) PDF 260.44 K (1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的干旱化趋势,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干旱灾害环境背景下,基于区域内部环境质量的非均质性,初步提出并构建了宁夏避灾农业经营模式,即引黄灌区高效集约与规模经营的避灾农业亚模式和南部山区高效利用与综合发展的避灾农业亚模式。较以往农业发展模式,避灾农业生态模式更具经济上易于接受,运行上易于操作,收益上高效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陕西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与模式选择

      2003(6):61-64. CSTR:

      摘要 (1132) HTML (0) PDF 171.13 K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陕西黄土高原11条典型小流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小流域治理的基本特点划分了5种治理模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特尔菲法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5种治理模式的治理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建议陕西黄土高原地区采取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林(作物)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益。

    • 黄土高原经济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对策

      2003(6):65-68. CSTR:

      摘要 (990) HTML (0) PDF 186.95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黄土高原经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历史,分析了黄土高原经济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原则。(1)继续实施植被建设工程,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与重建;(2)在政府统一管理下,适度开发野生资源,建立经济植物生产基地;(3)开发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对策是:加强珍稀濒危的经济植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并建立各类野生经济植物园;加强经济植物的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工作,建立经济植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推广体系;加强经济植物的加工技术研究,建设经济植物的加工业,对次级产品进行市场化、产业化。

    • 燕儿沟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效益

      2003(6):69-72. CSTR:

      摘要 (930) HTML (0) PDF 193.13 K (1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燕沟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经过3a建设,进行了大规模、高速度、高效益的综合治理,培育了高效农副型、农果复合型和林牧复合型3种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示范推广了基本农田稳产高产、乔灌草混交和小水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等3项技术,使燕沟流域治理度达到了49.4%,监测减沙效益达到72%,粮食潜力实现率提高了16~31个百分点,人均收入增加了740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