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治沟骨干工程台阶式泄水建筑物的消能防冲研究

      2005(2):1-4. CSTR:

      摘要 (2210) HTML (0) PDF 181.92 K (1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进行了可用于治沟骨干坝的3种不同坡度的台阶式泄水建筑物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跌落水流时,消力池跃前断面单位能量随斜坡变陡和相对坝高Hdam/yc增加而增大,但当Hdam/yc增加到某一值后,逐渐趋于平缓。消力池跃前断面底部压力yp与堰上临界水深yc呈现正比线性相关,yp大小与台阶个数N无关。比较跃前断面压力修正系数λ>1和λ=1时的消能率,Hdam/yc=10左右时,其消能率相对误差可达7%左右,但当Hdam/yc≥70时,其相对误差则降至1%。试验结果也同时显示出λ与yp/y1同样有着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999。

    • 基于GIS的典型岩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云南省小江流域为例

      2005(2):5-11. CSTR:

      摘要 (1401) HTML (0) PDF 314.04 K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GIS支持下,利用云南小江流域两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变化图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发现,1982—2003年全流域610.12km2的土地利用面积发生变化,占流域总面积的59%。土地利用的类型主要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达2.95%。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由以大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转变为以中等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的构型;区域土地利用的斑块数由1014个增加到1889个,平均斑块面积由1.02km2/个减少到0.55km2/个;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指数中多样性指数增长4.14%,均匀度指数增长4.14%,破碎度指数增长84.6%,优势度指数降低1.6%;未利用地、林地的分离度分别增加114.58%和69.64%,而耕地的分离度减少45.86%;流域耕地、建设用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而未利用地、林地重心向南东、南西方向偏移。引入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流域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是流域林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 坝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2005(2):12-15,86. CSTR:

      摘要 (1173) HTML (0) PDF 232.31 K (1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延安市北沟小流域典型坝地土壤养分的测定,分析比较了其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沟小流域坝地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除钾素含量富足外,其它养分含量都很低,特别是有机质和磷含量趋于贫瘠化。有机质、全氮、全磷时空差异都不明显,而速效养分在层次上都表现出鞍形变化趋势且时空差异显著。该项研究可为坝地平衡培肥提供理论依据。

    • 利用7Be研究侵蚀性降雨前后坡面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

      2005(2):16-19. CSTR:

      摘要 (1192) HTML (0) PDF 224.08 K (1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野外调查方法,利用7Be示踪法研究了直形坡侵蚀性降雨发生前后坡面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侵蚀性降雨发生前,在20m坡长范围内,7Be在坡面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全年侵蚀性降雨结束后,7Be在坡面不同部位分布有显著差异。侵蚀性降雨发生后表层土壤中7Be含量及其侵蚀性降雨发生前后表层土壤7Be含量的差值皆随坡长的增加而减少,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随坡长增加呈增加趋势。坡面不同部位发生剥蚀或沉积过程有较大的差异,坡面上部距分水岭0~5m坡长范围内主要发生沉积现象;而在8~15m坡长范围内,土壤侵蚀以剥蚀过程为主,且土壤侵蚀最严重。

    • 入渗水头对土壤水平一维入渗影响初探

      2005(2):20-22,26. CSTR:

      摘要 (1197) HTML (0) PDF 191.40 K (1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蓄水坑灌法是一种适用于我国北方山丘区果林灌溉的新方法。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是在变水头条件下进行的。本文着眼于研究蓄水坑的侧向水平入渗,通过室内试验,对水平土柱在不同水头作用下的土壤入渗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入渗系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对入渗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入渗系数和入渗指数均随入渗水头的变化呈现出相对平稳与显著性变化的交替变化趋势。这一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变水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特性具有重要价值。

    • 泥河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养分分析

      2005(2):23-26. CSTR:

      摘要 (1016) HTML (0) PDF 629.61 K (1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并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淳化县境内泥河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结果发现流域内有机质、磷素和氮素的含量不高,尤其是氮素缺乏,相对钾素含量比较丰富。对林草地与水平梯田、坡耕地等农田土壤养分的比较分析,发现林草地在改善土壤养分方面比耕地效果明显。

    • 干旱半干旱区集雨绿化系统优化模拟模型的设计

      2005(2):27-30,43. CSTR:

      摘要 (1286) HTML (0) PDF 250.77 K (1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土壤水资源的角度对集雨绿化系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建立了绿化系统模型。该系统以集雨、提高雨水利用效率为核心,运用种植区水量平衡方程初步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区绿化缺水的问题。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野外实验站为例,针对抗旱树种柽柳进行集雨绿化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在可靠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模拟模型,对造林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干旱半干旱区进行集雨绿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系统模式及规划设计的实用性。

    •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区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2005(2):28-35. CSTR:

      摘要 (1319) HTML (0) PDF 427.40 K (1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喀斯特石漠化现象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其生态治理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地方政府的迫切任务。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生态治理示范区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对人工植被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得出,示范区以花椒为主的人工植被的物种配置和空间结构都比较合理,其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有着密切关系,随均匀度增大而增加,随生态优势度的增加而递减,并随石漠化强度的加重及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认为只要人工林模式的结构配置得当,管理配套,石漠化完全可以兼顾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治理。

    • >研究简报
    • 非饱和黄土结构特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5(2):36-39. CSTR:

      摘要 (1072) HTML (0) PDF 527.57 K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对黄土结构性的研究是土结构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土结构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向实用转化。通过非饱和黄土(原状黄土和人工结构性黄土)的侧限压缩试验资料,探讨了土结构性的各主要因素对非饱和黄土结构特性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垂直压力、含水率和密实程度的增长,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表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水泥含量的增加对黄土的结构性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黏粒含量对黄土结构性的影响不是单一的,黏粒含量过高或过低都难以得到较强的结构性。

    • 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及其生态控制

      2005(2):40-43. CSTR:

      摘要 (1077) HTML (0) PDF 378.56 K (2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畜禽养殖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严重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述了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危害及负荷计算综合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从区域合理布局、优化管理和生态工程技术3个方面提出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方法和关键问题。

    • 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治理工程综合评价

      2005(2):44-47. CSTR:

      摘要 (1017) HTML (0) PDF 362.71 K (1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设生态河堤、控制河流污染、创建滨水景观已经成为国际上城市河流治理发展的总趋势。以详实的数据为基础,对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治理工程进行综合评价。此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够保障防洪安全,还可以综合开发利用河道资源,提高市区的绿化水平,营造水域景观,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灰色关联度法在区域生态示范建设可持续发展分析中的应用

      2005(2):48-53. CSTR:

      摘要 (1251) HTML (0) PDF 228.12 K (1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区域生态示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以吴旗县为例,选取区域生态示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并构建了适宜的指标体系,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度和关联系数。根据关联度和关联系数得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趋势,同时指出了规划中某些不合理的方面,对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依据。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有关意见和建议,以使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2005(2):52-56. CSTR:

      摘要 (1102) HTML (0) PDF 682.56 K (1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可为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土地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 城市森林水流失率与水土流失率的探讨

      2005(2):57-59,68. CSTR:

      摘要 (1316) HTML (0) PDF 351.72 K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土保持是城市森林生态效益中最重要的一项,它是森林其它各种效益的基础。传统上研究和考察森林水土保持效益时,一般从土壤侵蚀角度出发,忽视了对水损失的考察。着重从水的损失出发,提出了用森林水保持率、水土保持率来考察城市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并对北京、伦敦的城市森林和河南山区水保林的水流失率、水保持率进行了论证比较。

    • 黄土地区渠道防渗固化剂初探

      2005(2):60-62. CSTR:

      摘要 (1144) HTML (0) PDF 169.42 K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在渠道防渗工程中推广应用新型土壤固化剂,基于关中黄土引入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固化剂。从击实、无侧限抗压、渗透、冻融等方面进行了固化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在掺用了固化剂后,最优含水量有所降低,最大干密度得到提高,压实性能向好的方面发展。在浸水条件下,不同类型固化土28d强度有所不同,从0强度到3.37MPa不等;固化黄土的渗透系数在8.59×10-6~1.81×10-7cm/s之间。填加不同固化剂的固化土对抵抗冻融循环的次数不尽相同,最大可达到20次。总之,将固化土直接用做渠道面层防渗材料,其耐久性远不如混凝土,但好的固化土具有的基本性能,也为其作为复合防渗材料的一部分或在低等级渠道防渗工程中使用提供了可能。

    • 县域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2005(2):63-68. CSTR:

      摘要 (1180) HTML (0) PDF 1.04 M (1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对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建立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评价模型,对曲周县域的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曲周县土地利用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间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水平低下,与生态环境效益相比,其社会经济效益略显滞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中的库兹尼茨曲线进行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的选择,表明曲周县土地利用应选择跨越式发展模式,即沿着库兹尼茨曲线中的NSFYPW轨迹曲线发展。

    • 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及生态减灾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2005(2):69-73. CSTR:

      摘要 (1242) HTML (0) PDF 842.74 K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旱情是农业旱灾脆弱性和干旱风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全球变暖,蒸发力增大,干旱的风险性变大,因此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是防旱抗旱的重要措施。灾害脆弱性可以看成是生态安全性的另一面,故加强生态安全建设可以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农业旱情较重地区之一,而其农业旱情与农业旱灾脆弱性密切相关。这种脆弱性是生态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偶合的产物。详细地分析了气候因素、植被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和水利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在农业旱灾脆弱性形成中的作用。依据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有关优化分析方法,对衡阳市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提出了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生态措施。

    • >综合治理
    • 三峡库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发展途径研究

      2005(2):74-78. CSTR:

      摘要 (944) HTML (0) PDF 430.05 K (1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三峡库区人地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法制观念淡薄和管理不当及其协调的失误是造成三峡库区人地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最后为了缓和三峡库区尖锐的人地关系矛盾,提出了库区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管理制度的革新。

    • 基于RS/GIS的艾比湖沿岸绿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演变

      2005(2):79-82,109. CSTR:

      摘要 (1095) HTML (0) PDF 330.92 K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于1◇10万地形图、TM遥感资料和GIS方法,根据研究区的区域特点,将Costanza等人的研究与国内相关研究结合建立价值模型对艾比湖沿岸的博乐、精河绿洲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获知研究区总价值:1979年为8.52×108$;1991年为7.71×108$;1999年为8.13×108$。进而分析了近20a来艾比湖沿岸绿洲的生态系统价值及其演变,探明了其价值的演变趋势,并对其变化的原因做了讨论。研究表明,研究区近20a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基本上以1991年为界,呈衰减—略上升的下凹曲线变化趋势。

    • 沙化对向海湿地功能的影响

      2005(2):83-86. CSTR:

      摘要 (1254) HTML (0) PDF 190.31 K (1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简要阐述了区内湿地沙化的现状、原因及其对湿地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是造成向海湿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沙化对湿地功能,诸如洪水调控、污染物净化以及提供动植物栖息地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提出了湿地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沙化治理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方案。

    • 济南市地下水补给区水土流失研究

      2005(2):87-91. CSTR:

      摘要 (1417) HTML (0) PDF 245.14 K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GIS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对降水、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处理,分别生成R,K,SL,C,P等各个因子栅格格式的分布图,然后代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进行各因子间空间叠加运算,最终得出研究区水土流失强度分布图。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评价并对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分为近郊地区、三川地区、南北沙河地区等3部分,最后分区域提出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西安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2005(2):92-96. CSTR:

      摘要 (1358) HTML (0) PDF 682.94 K (1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一条新途径。对西安市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与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1年西安地区的生态足迹为1.04hm2/人,当地的生态承载力为0.13hm2/人,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7.94倍。而西安市的生态足迹为1.28hm2/人,为西安市域生态足迹的9.75倍。西安市的生态足迹略高于中国人均生态足迹(1.20hm2/人),但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相比较,西安市的生态足迹比较低,这与经济越发达则生态足迹越大相一致。这说明西安市的经济仍不太发达,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应积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西安城市郊区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005(2):97-100,109. CSTR:

      摘要 (1156) HTML (0) PDF 771.27 K (1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城市郊区化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西安市人口与工业等郊区化的现状特点,揭示了郊区化对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所应采取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对策。

    • 生态脆弱地区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以新疆四地州旅游战略规划为例

      2005(2):101-105. CSTR:

      摘要 (1055) HTML (0) PDF 256.23 K (1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疆四地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为例,研究生态脆弱地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着重分析旅游开发所带来的不良的环境影响。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 毛乌素沙地能源开发对植被与环境的影响

      2005(2):106-109. CSTR:

      摘要 (982) HTML (0) PDF 363.06 K (1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乌素沙地储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推进,引起了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诱发了滑坡、岩崩及矿渣矸石堆放占地,造成矿区植被大面积退化、破坏,致使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根据矿区资源开发对植被和环境影响破坏方式,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

    • 关于在陕西省关中及渭北地区实施“减量、隔年施磷技术”的建议

      2005(2):110-110. CSTR:

      摘要 (1099) HTML (0) PDF 50.09 K (1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于磷肥有效性的研究始于20 世纪40年代,但当时大部分磷肥试验未表现出明显肥效,50年代发现在缺磷土壤施用磷肥有明显肥效。80年代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表明,陕西省80%的农田土壤缺磷,施用磷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是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一项常规增产措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