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黄河三角洲植被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对湿地退化的响应

      2009(4):1-6. CSTR:

      摘要 (1077) HTML (0) PDF 367.41 K (1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油田开发、人类活动增多以及环境变化,滨海湿地发生了局部退化。为了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在该地区选择典型湿地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基本是由白茅→柽柳→碱蓬→到光板地进行演替的。在湿地演替过程中,光板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白茅群落相比,分别降低了81.0%,67.4%,59.5%,全氮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1.1%,59.6%,41.2%,速效P含量分别降低了19.5%,7.9%和4.7%。同样,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酶活性从白茅群落→光板地,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逐渐降低,盐分含量则逐渐提高。这说明植被的演变与湿地退化几乎是同步响应的。土壤盐碱化,加快了植物群落的退化演替,植物的退化又反作用于土壤,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向着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化,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土壤水盐运动是盐渍土演变过程的核心,也是影响湿地植被演替的重要因素。

    • >论文
    • 黄土丘陵区土质路面与植物路侵蚀过程及其防蚀效应模拟试验研究

      2009(4):7-10,105. CSTR:

      摘要 (1151) HTML (0) PDF 245.00 K (1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黄土高原严重的道路侵蚀问题,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及人工放水试验,对黄土山坡土质路与植物路侵蚀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植物路与土质路的侵蚀过程差异及其减水减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植物路侵蚀过程呈逐渐减弱趋势,可用对数函数进行描述;而土质路侵蚀过程呈非稳定现象;植物路具有明显的蓄流减蚀作用。

    • 真空预压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2009(4):11-15. CSTR:

      摘要 (824) HTML (0) PDF 237.35 K (1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上海某机场跑道真空预压加固软基的试验成果,对加固试验区的地表沉降及其估算方法,不同深度处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加固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区土体沉降从大到小依次为场地中央、场地边缘和场地角落,反映出真空预压的空间效应;当真空度发生变化时,加固区竖向排水体负压沿深度的分布基本一致,负压范围集中在58∼65kPa,约占膜下真空度的68%∼76%;该地基表面沉降能够联合竖向等效渗透系数、一维太沙基固结理论和分层总和法进行估算。

    • 集约化种植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及累积特征研究

      2009(4):16-21. CSTR:

      摘要 (1252) HTML (0) PDF 317.75 K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江阴市沿江平原地区的3种典型农业种植区,即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基地、蔬菜集约化种植基地和常规种植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现场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葡萄种植基地0-100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大,而蔬菜种植基地和常规种植农田的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幅度大于深层土壤;3种典型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呈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值出现在葡萄种植基地的20-40cm土层中;葡萄种植基地各土层硝态氮平均累积量均高于蔬菜种植基地和常规种植农田,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基地0-100cm土层硝态氮平均累积总量高400.96kg/hm2,显著高于蔬菜集约化种植基地和常规种植农田的累积总量,这进一步表明不合理过量追肥导致土壤中硝态氮大量累积,增大了氮素淋失和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风险。

    • 沙袋沙障凹曲面特性研究

      2009(4):22-25,80. CSTR:

      摘要 (1424) HTML (0) PDF 995.49 K (1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不同规格,不同坡位,对设置一年后、总面积近25000m2的沙袋沙障内凹曲面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沙障规格和设置部位对沙障凹曲面的特征均有显著影响。通过3种规格的对比,1m×1m规格沙袋沙障更利于稳定凹曲面的形成;3个坡位相比,坡顶处形成的凹曲面较为稳定。不同规格及不同坡位沙障凹曲面的N-S和W-E两个走向垂直剖面轮廓曲线都基本符合一元二次函数,且N-S剖面较W-E剖面陡,表明凹曲面特性受风力及风向影响较大。沙袋沙障稳定凹曲面的障间蚀积系数在1/10左右。障内植物对凹曲面形态特征影响较大,植物具有明显的灌丛堆效应,可进一步增强沙丘的稳定性。大规格的沙障若一定时间内无植被生长,会导致沙障很快失去防护作用。

    • 青海云杉茎流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2009(4):26-30. CSTR:

      摘要 (1450) HTML (0) PDF 788.84 K (1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黄土高寒区青海省大通县青海云杉纯林地,于2008年采用热扩散法茎流技术对该区主要乔木树种青海云杉树干液流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并用自动气象站记录试验地的太阳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以及风速等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不同胸径树干茎流速率有很大差异,20cm胸径的样树比10cm胸径的茎流速率大;20cm胸径各月茎流速率变化相似,没有太大差异,而10cm胸径各月茎流速率差异明显,5月和8月大,6月小,7月介于中间,说明胸径越小的树木受外界环境影响越显著,茎流速率变化越剧烈,大胸径受环境影响小,具有很强的自身调节能力,环境适应性强;4个月总降雨量为409.1mm,接近于多年平均降雨量,总蒸腾量为386.45mm,5月份缺水38.71mm,6月份余水74.68mm,7月份余水20.92mm,8月份余水45.76mm。

    • 黄土高原坡地苹果园土壤肥力及矿质氮累积分析

      2009(4):31-36. CSTR:

      摘要 (1179) HTML (0) PDF 371.23 K (1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坡地苹果园肥力状况与矿质氮累积。结果表明,坡地苹果园土壤肥力低,氮、磷严重缺乏,钾相对丰富,土壤属于砂壤土,通气性强,保肥、保水性差。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9.24∼28.12g/kg,全氮为0.22∼0.60g/kg,速效磷为0.17∼16.08mg/kg,速效钾为80.06∼168.39mg/kg;黄土高原坡地苹果园中NO3--N有深层累积分布,累积深度大于2m,在180-200cm层最高累积量达249.61kg/hm2,而NH4+-N无深层累积。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剖面中的NH4+-N和NO3--N含量分布影响不同,对NH4+-N含量和分布影响不明显,但不同施肥方式对NO3--N含量分布影响显著。施加氮肥促进NO3--N深层累积,施加磷肥有助于降低土层中的NO3--N含量,缩小富集量的分布范围。

    • 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特征及其防治途径

      2009(4):37-41. CSTR:

      摘要 (1782) HTML (0) PDF 320.26 K (2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塬沟壑区沟头溯源侵蚀非常普遍,已经对塬面地区的土地、农田、村庄民居、道路和工厂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董志塬的调查发现,影响溯源侵蚀的因素为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径流、地形地貌和土质。总结出溯源侵蚀的发生类型为水力冲刷型、陷穴诱发型、裂缝诱发型和人为诱发型。溯源侵蚀的过程从时间顺序上可分为3个阶段,主要分为水力冲刷阶段、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阶段、重力侵蚀阶段。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沟头侵蚀与活动特点,提出了沟头的主要防护措施。

    • 子午岭人工油松林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2009(4):42-45. CSTR:

      摘要 (1092) HTML (0) PDF 283.48 K (1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子午岭人工油松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种子库储量密度平均为5711粒/m2,最大密度是9537粒/m2,最小密度是3563粒/m2。(2)土壤种子库的种子的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0-2.5cm,2.5-5cm和5-7.5cm这3个层次,占75.38%∼79.32%,枯枝落叶层和7.5-10cm层分布较少,占20.68%∼24.62%。(3)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主要为灌木和草本两个种类,无乔木植物,多年生草本在物种数和种子数上占据明显优势。

    • 8个油松种源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2009(4):46-50. CSTR:

      摘要 (1078) HTML (0) PDF 930.74 K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鉴别8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种源的抗旱性,以其3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控水条件下的盆栽实验(T1:土壤含水量为25%∼29%;T2:土壤含水量为19%∼22%;T3:土壤含水量为12%∼15%);测定了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应用Fuzzy隶属函数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T3条件下,8个种源的Pn无显著差异(P>0.05);种源2的Tr显著高于种源1,3,5(P<0.05);种源5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种源2,3,4,6,7,8(P<0.05)。与T2条件相比,在T3条件下,各种源的SOD活性均有所增高,多数种源的POD活性均有所增高;种源7,8膜脂过氧化程度较小,而种源1,3,4,5膜脂过氧化程度较大。8个种源的抗旱性依次为:种源8>种源6>种源1>种源5>种源4>种源3>种源7>种源2>。

    •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程度评价及驱动机制

      2009(4):51-56. CSTR:

      摘要 (891) HTML (0) PDF 262.82 K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坡度段的土壤退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引起该区土壤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菜地、园地为未退化,耕地、林地为轻度退化,草地、荒地为中度退化,建设用地为重度退化;不同坡度段紫色土坡地皆为中度退化。人类活动是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土壤侵蚀是土壤退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地形、气候、母岩和紫色土特性等自然因子为土壤退化提供了条件;植被破坏,坡耕地面积较多、垦殖率高,耕作措施不当和种植制度不合理等人为因素则加速和加剧了该区土壤退化的进程。

    • 不同浓度浑水入渗试验研究

      2009(4):57-60,83. CSTR:

      摘要 (1083) HTML (0) PDF 666.06 K (1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暴雨径流形成高含沙浑水,其入渗特点直接影响着坡面产流产沙,探求不同浓度浑水入渗规律,对于坡面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以清水入渗为对照,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浑水入渗特征、入渗过程和浑水减渗率等项目。分析结果表明,第1min末的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均随浑水浓度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递减,而减渗率随浑水浓度增加呈对数函数关系递增。两种关系均随着浓度增加呈稳定趋势。清水的累积入渗量在相同时段内始终最大,随着泥沙浓度增加,累积入渗量减小,说明浑水具有阻渗作用。

    • 铁路边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研究

      2009(4):61-66. CSTR:

      摘要 (1138) HTML (0) PDF 384.92 K (1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境内典型铁路路堑边坡(夹江段、五凤段和白云段)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酶活性。结果表明,铁路边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以夏季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各铁路边坡土壤年均微生物数量均高于对照自然边坡;土壤酶活性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各酶活性最高值普遍出现在夏、秋季节,冬季酶活性最低,土壤年均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蔗糖酶活性低于对照。各铁路边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季节动态规律与对照自然边坡相似。夹江段铁路边坡土壤细菌与藻类数量呈极显著相关(r=0.999),真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相关(r=0.969);五凤段铁路边坡脲酶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相关(r=0.978);白云段铁路边坡细菌数量与藻类数量、脲酶活性之间呈显著相关(r=0.963,r=0.962),各铁路边坡其它因子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温度是影响铁路边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人为扰动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引起了微生物产酶功能的变化。

    • 晋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适宜密度研究

      2009(4):67-71,121. CSTR:

      摘要 (1113) HTML (0) PDF 924.38 K (1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降水、温度等自然气候的限制因素,关于适宜的林分密度的研究至关重要。从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枯落物蓄水能力,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和林地土壤物理特性等方面,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不同密度的人工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林分生长状况,恢复地表草本植物多样性,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角度出发,该地区营造刺槐林时密度以1325株/hm2为宜,油松林的密度以1733株/hm2为宜,侧柏刺槐混交林的密度以2089株/hm2为宜。从增加林地枯落物的蓄水能力考虑,该地区营造刺槐林时密度以2133株/hm2为宜,油松林的密度以2222株/hm2为宜,侧柏刺槐混交林的密度以2356株/hm2为宜。刺槐、油松、侧柏刺槐混交林中,侧柏刺槐混交林地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刺槐林地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最强。

    • 土壤改良剂节水增产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

      2009(4):72-75. CSTR:

      摘要 (1114) HTML (0) PDF 271.17 K (1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了施用土壤改良剂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土壤改良剂能降低作物生育期耗水量,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增加水肥利用效率。在不灌水条件下,施加土壤改良剂1500kg/hm2,能够使冬小麦较对照增产15%,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了21.65%,磷肥利用效率(PUE)较单施磷肥增加2.92%。在灌水33.3mm的条件下,施加土壤改良剂较对照可增产28.57%,将土壤改良剂与磷肥混施增产可达到42.86%。而且,PUE较单施磷肥增加了11.11%,WUE达到25.06kg/(hm2·mm)。

    • 魔芋超强吸水剂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

      2009(4):76-80. CSTR:

      摘要 (1143) HTML (0) PDF 231.92 K (1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利用析因设计法研究了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超强吸水剂的施入方式、用量、粒径对不同类型土壤保水性能影响达到高度显著水平(P<0.01);浇水频率对魔芋超强吸水剂的保水性能影响不显著。魔芋超强吸水剂用量0.30%,粒径0.80mm,以表层喷洒的方式分别加入沙、红壤和棕壤中,沙的有效含水量增加32.7%,红壤的有效含水量增加18.1%,棕壤的有效含水量增加24.3%。

    • >研究简报
    • 不同材料覆盖的土壤蒸发效果分析

      2009(4):81-83. CSTR:

      摘要 (1118) HTML (0) PDF 216.60 K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有效控制草地退化,保护生物资源,保持"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在希拉穆仁草原典型地带进行不同材料覆盖的土壤蒸发实验,并以恢复生态学为指导思想,研究了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草、砾石覆盖均能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相比对照而言,整个蒸发过程中,干草覆盖比砾石更能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 >论文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关中地区全新世黄土质地类型判定

      2009(4):84-87. CSTR:

      摘要 (1252) HTML (0) PDF 270.15 K (1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质地判定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具有模糊性的评判问题,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卡钦斯基土壤分类标准为基础,采用岭型隶属函数,运用加权平均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关中地区4个剖面30层的全新世黄土粒度实测数据进行土壤质地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在所测的4个剖面中,马兰黄土(L1)、淀积层(Ck)和全新世黄土(L0)这3个土层判定的土壤质地类型是相同的,因而不具有指示意义。存在土壤质地差异的是全新世古土壤(S0)、风化淋滤黄土(C1)和现代表土(Ts)这3个层位,其中S0和C1层位还表现出自东向西,土壤质地类型由重壤变为中壤和由中壤变为轻壤的方向性,而Ts层位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变化方向不确定。

    • 杨树无性系气体交换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2009(4):88-92. CSTR:

      摘要 (1082) HTML (0) PDF 334.16 K (1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3个杨树无性系(JK-7,JK-10,JK-11)气体交换参数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测定,对其光合与水分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对同一环境的响应不同。JK-7和JK-11的蒸腾速率(Tr)和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型,JK-10呈双峰型;3个无性系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它们的Pn,Tr差异显著(P<0.05),WUE差异不显著,其中JK-10的Pn,Tr均显著高于JK-7。3个无性系的气体交换受气孔导度(Gs)、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均比较大,同时,JK-7受相对湿度(RH)的影响较大,JK-10受气温(Ta)影响也较大。3个无性系的WUE均与Gs显著负相关。

    • 农田防护林混交对林木蒸腾速率的影响

      2009(4):93-97. CSTR:

      摘要 (1067) HTML (0) PDF 256.48 K (1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称重法对樟子松、落叶松和小黑杨纯林,小黑杨和樟子松混交林,小黑杨和落叶松混交林中的各树种蒸腾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小黑杨混交的樟子松和樟子松纯林蒸腾速率日变化差别不大,蒸腾速率的月变化差异最小,各结构防护林树种的蒸腾速率均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2)与小黑杨混交的落叶松在整个生长季的月平均蒸腾速率为落叶松纯林的76.96%,与落叶松混交的小黑杨的蒸腾速率比小黑杨纯林低17.43%,小黑杨与落叶松混交林能够有效地降低这两个树种的蒸腾速率。(3)农田防护林在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其蒸腾速率受大气温度和太阳总辐射的影响较大,并且蒸腾速率与大气温度、太阳总辐射和土壤水含量均表现出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均表现出负相关。

    • 路堤和路堑边坡土壤水分变化研究--以陕蒙沙漠高速公路为例

      2009(4):98-100. CSTR:

      摘要 (1086) HTML (0) PDF 512.13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高速路边坡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动态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提高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位取样法研究了陕蒙沙漠高速公路路堤和路堑边坡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路堤和路堑边坡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中5-6月土壤含水量较高,7-9月较低,10-12月期间土壤水分逐渐恢复;路堤和路堑边坡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表现为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路堤边坡各层土壤含水量高于路堑边坡。

    • 极端干旱区生态信息表达方法

      2009(4):101-105. CSTR:

      摘要 (815) HTML (0) PDF 469.88 K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极端干旱区生态过程与生态现象具有特殊性,分析生态信息的表达模式与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其内涵、特征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以20世纪90年代初、2000年的TM和2005年的CBERS-2/CCD影像作为提取生态景观信息图谱的基础资料;依据干旱区MODS特有的耦合关系,将我国极端干旱区的新疆吐鲁番划分为4个一级类型与13个二级类型。同时,借助GIS符号库,从客观真实性与美观实用性等角度,设计了景观生态专题制图符号体系;极端干旱区景观生态信息图谱模式由图形和特殊符号,描述性数字参数,数学模型3个成分组成;在ERDAS8.5及ArcGIS9.0的支持下,编制了景观生态专题图,最终实现了景观要素的图谱表达。

    • 基于线性分解时序方法的径流序列长度影响研究

      2009(4):106-109,179. CSTR:

      摘要 (1151) HTML (0) PDF 1001.34 K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线性分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揭示径流序列特征的成果较多,但很少涉及序列长度对径流线性分解结果的影响问题。利用闽江流域竹岐站年径流和松花江流域白山水库入库年径流近70a的径流序列对此进行了探讨。将约70a的径流资料分成各相差5a的6种不同径流序列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序列长度对径流序列线性分解的结果有十分明显的影响,调整序列长度导致径流的趋势、跳跃和周期等特征产生变化,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径流时间序列分析要选取合理的序列长度,且合理的序列长度可能与时间尺度有关。

    • 小流域尺度土壤水分与地形湿度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2009(4):110-113. CSTR:

      摘要 (1324) HTML (0) PDF 511.33 K (2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陕北黄土高原为实验样区,考虑到流向的计算方法会对计算地形湿度指数产生影响,因而采用单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计算得到地形湿度指数,将地形湿度指数和实测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叠加,据此分析土壤水分与地形湿度指数的相关性。同时对比分析单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计算得到的地形湿度指数质量的优劣,提出了利用地形湿度指数模拟土壤水分的最佳流向算法。

    • SWAT模型在陕西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中的应用

      2009(4):114-117,219. CSTR:

      摘要 (1311) HTML (0) PDF 717.42 K (1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SWAT模型是最具有活力的非点源污染模型之一,能够与GIS结合模拟复杂大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非点源污染情况。本研究在建立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实测资料的完整性,运用GIS与分布式参数机理模型SWAT2000版本的集成,利用1991-1996年的实测水量、泥沙和营养负荷数据进行参数率定,应用1997-1998年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从而确定SWAT模型在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可为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

    • 基于GIS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009(4):118-121. CSTR:

      摘要 (1033) HTML (0) PDF 275.78 K (1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农地流转信息系统(RLCIS)可以实现对农地流转的自动化管理、智能查询与统计分析,并辅助相关主体进行决策。在农地流转管理的业务流程建模基础上明确了系统设计的目标和运作流程。根据其运作流程,设计出农地流转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并进一步明确了系统的建立过程和具有的主要功能。最终设计出可供县级土地主管部门使用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系统。

    • 原状黄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2009(4):122-124,158. CSTR:

      摘要 (1169) HTML (0) PDF 695.43 K (1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在陕西省杨凌区所采集的黄土样品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原状黄土进行了剪切蠕变试验,获取了蠕变曲线和蠕变特征参数,并研究了含水率、剪应力水平对蠕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一定时,剪应力水平对黄土的蠕变特性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剪应力愈大,黄土的蠕变应变愈大;当剪应力水平一定时,含水率对黄土蠕变特性影响明显,表现为含水率愈大,蠕变应变愈大。根据蠕变曲线特征,建立了原状黄土的蠕变本构模型,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本构模型中的参数。经验证,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杨凌地区原状黄土的蠕变特性。

    • 基于ArcEngine的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构建

      2009(4):125-129. CSTR:

      摘要 (1182) HTML (0) PDF 225.21 K (1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实现土壤资源的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为例,采用Geodatabase模型和Access数据库分别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结合ADO.NET技术,基于ArcEngine9.2组件在VS2005.NET环境框架中设计和构建了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图层管理、数据管理、输出管理、空间分析、专题评价等功能模块,对陕西省土壤信息化具有实践意义。

    • 振动频率对压实黄土动强度特性的影响

      2009(4):130-133. CSTR:

      摘要 (1134) HTML (0) PDF 747.02 K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动扭剪三轴仪对压实黄土进行了不同振动频率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振动频率f对压实黄土的动强度和动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一定围压下,压实黄土动强度均随振动频率f的升高而增大,与振动频率呈正相关关系;在试样振动频率确定的情况下,压实黄土的动强度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压实黄土的动黏聚力cd和动内摩擦角φd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升高;动强度参数中cd和φd随振次的增加均呈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

    • 人工降雨条件下谷子地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2009(4):134-137. CSTR:

      摘要 (1158) HTML (0) PDF 200.75 K (1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谷子地不同留茬高度及不同坡度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5cm留茬高度相对于未留茬处理径流量减少了18.6%,留茬5cm与10cm无显著减少径流作用;留茬能够减小产沙量14.36%∼19.47%;5,10,及15cm留茬高度对产流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坡度的变化对产流时间无显著影响;坡度为10°时,径流对土壤的侵蚀最明显;留茬高度为15cm的处理水土保持效应最佳。

    • 两种综合赋权法应用于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评价的比较研究

      2009(4):138-142. CSTR:

      摘要 (1083) HTML (0) PDF 304.89 K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综合后评估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评价结果的客观合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选用两种不同原理的综合赋权法对灌区节水改造资源性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并分别应用得出的权重值计算了灌区节水改造资源性效益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两种综合赋权方法得出的指标权重向量大小排序结果一致,应用于灌区评价时所得4个灌区节水改造资源性效益两种综合评价值大小不一样,但排序结果一致。最后,对该结果出现的原因及两种综合赋权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 >综合治理
    • 陕西省米脂县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安全研究

      2009(4):143-148. CSTR:

      摘要 (1162) HTML (0) PDF 408.71 K (1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米脂县1990-2007年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对该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动态变化以及粮食总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总产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最关键因子;持续增长的人口造成耕地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并对该区实现粮食安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保护耕地,挖掘耕地潜力等措施以保障该区域的粮食安全,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粮食安全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论文
    • 丹江口库区湿地植被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响应研究

      2009(4):149-152,185. CSTR:

      摘要 (1162) HTML (0) PDF 249.93 K (1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维护其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对调水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良好的植被条件则是湿地健康和功能完整性的必要基础。通过对丹江口库区湿地植被的全面调查,表明目前的库区湿地具有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湿地植物群落。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大部分的消涨带植被永久被淹没,并在更高海拔的区域形成新的消涨带湿地植被。进而,通过构建目前库区湿地植被与环境因子的CCA和逐步回归模型预测了新消涨带的潜在植被。结果表明,丹江口大坝加高蓄水后,在高坡度的湿地生境下,植被将由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偏旱生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也较低;而在坡度平缓的区域,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等湿生群落将占优势,物种多样性也相对较高。

    • 咸阳市1999-2006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2009(4):153-158. CSTR:

      摘要 (1135) HTML (0) PDF 380.91 K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生态足迹原理,对咸阳市1999-2006年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人均生态赤字、生态压力不断增加,表明该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生态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万元GDP生态足迹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大于1999年的全国水平,说明咸阳市的资源利用方式仍处于消耗型、粗放型阶段。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咸阳市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

    •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以志丹县和子洲县为例

      2009(4):159-173. CSTR:

      摘要 (1278) HTML (0) PDF 280.82 K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退耕还林草工程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给退耕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陕北地区的志丹县和子洲县进行了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研究了退耕对粮食产量、农业产值、林业产值,农、林、牧产值及构成比,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从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年度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方面做社会效益对比分析,对两县退耕还林成果的保持与区域发展提出建议,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 宁波市本地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9(4):160-168. CSTR:

      摘要 (1108) HTML (0) PDF 211.37 K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足迹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干预程度的度量指标。通过对一般生态足迹法的调整,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宁波市2002年和2005年本地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宁波市人均本地生态足迹分别为3.1553和4.344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3514和0.3649hm2,人均本地生态赤字分别为2.8253和3.9992hm2;2005年宁波市生态足迹强度指数达到了12.599,这意味着宁波市在向每1hm2土地索取本应是12.599hm2土地才能提供的生态服务,反映出宁波市的生产和消费需求超过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 中南丘陵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

      2009(4):169-173. CSTR:

      摘要 (1160) HTML (0) PDF 214.72 K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了醴陵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水域的减少和林地、建设用地的增加。价值系数的差异造成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互抵消,但醴陵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仍减少了3562万元,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 重庆缙云山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2009(4):174-179. CSTR:

      摘要 (1266) HTML (0) PDF 141.31 K (1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重庆市缙云山中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混交林(MDH)、四川大头茶+山矾混交林(DSH)、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MKZH)、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GSZH)、马尾松火烧迹地(MJD)和楠竹+山矾+马尾松混交林(NMH)水源涵养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种林分的地上部分持水总量DSH(73.871t/hm2)>NMH(71.136t/hm2)>MDH(58.103t/hm2)>MKZH(57.430t/hm2)>GSZH(30.677t/hm2)>MJD(19.010t/hm2);各种林分的枯落物实际拦蓄效应排序为NMH>DSH>MKZH>GSZH>MDH>MJD;非毛管持水量顺序为:NMH(204.300mm)>MJD(168.909mm)>MKZH(145.598mm)>GSZH(137.547mm)>MDH(48.919mm)>DSH(43.096mm);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顺序为NMH(211.4mm)>MJD(170.8mm)>MKZH(151.2mm)>GSZH(140.6mm)>MDH(54.6mm)>DSH(50.2mm);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排序为NMH(0.864)>MKZH(0.767)>DSH(0.744)>MDH(0.613)>GSZH(0.512)>MJD(0.477)。

    • 安徽省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其预测研究

      2009(4):180-185. CSTR:

      摘要 (1135) HTML (0) PDF 423.76 K (1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996-200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资料,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该省土地利用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地利用多样性和均匀度呈增强趋势,优势度则呈减弱趋势。并运用NOSA的典型相关分析进行了土地利用格局演变驱动机制研究,借助GKSIM模型对土地利用格局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安徽省耕地、园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将减少,而林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减小。该研究结果对安徽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2009(4):186-190,223. CSTR:

      摘要 (1368) HTML (0) PDF 350.83 K (2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对城市森林的营建、管理以及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都十分重要。选取土壤容重、质地、pH值、有机质、速效钾和纤维素酶活性6个指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南京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森林土壤综合肥力系数(Q)变幅为0.85∼1.51,平均为1.19±0.17;其中,肥力属于"中"一级(1.0≤Q<1.5)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90.91%;城郊天然林和林、灌、草混交林土壤肥力系数较高,而道路绿化带和草坪覆盖较低。表明南京城市森林土壤肥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要加强土壤肥力质量改良;草坪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改良能力较弱。

    • 黄延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与土壤特性调查研究

      2009(4):191-195. CSTR:

      摘要 (1286) HTML (0) PDF 310.72 K (1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现场调查、观测、试验等多种试验方法,对黄延高速公路绿化植物、边坡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总结了中央分隔带、平台和边坡绿化植物种类以及边坡有效配置模式,分析了土壤养分贫瘠的原因和提高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肥力与植物恢复是相辅相成的,土壤肥力随人工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随着时间序列的延长,其物种数目和比例也发生较大变化,有利于护坡植物群落最终实现结构稳定。

    • 景电灌区人工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2009(4):196-199. CSTR:

      摘要 (1128) HTML (0) PDF 273.15 K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能值分析法,以景电灌区沙漠绿洲边缘的一个典型村落--大咀子村为研究对象,对其能值产投结构和指标进行了计算。该村落净能值产出率为3.10,能值投入率为17.38,环境承载力为0.82,能值可持续性指数为3.77,自系统能值反馈率0.39。将研究区的能值指标与江苏省、海南省、甘肃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经引黄提灌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增强了该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该区以高投能,种养结合为特点,属干旱区的典型生产模式。针对该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 基于GIS的宝鸡市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2009(4):200-204. CSTR:

      摘要 (1080) HTML (0) PDF 429.63 K (2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陕西省宝鸡市为研究对象,在GIS系统支持下,运用单要素敏感性评价和综合敏感性评价两种方法,从土壤侵蚀、生境、地质灾害3个方面对宝鸡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轻度敏感区占市域总面积的62.1%,中度敏感区占37.0%,高度敏感区所占的比例较小,占0.9%。最后结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提出了各区块的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策,为宝鸡市区域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 3S支持下的陇中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2009(4):205-208,228. CSTR:

      摘要 (1023) HTML (0) PDF 811.80 K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遥感影像、DEM和调查数据,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生成各参评因子的专题栅格图层。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自然和人文因子的角度出发,选择活力、组织结构、负荷能力、恢复力、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外部投入及人群健康状况作为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7个要素,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健康等级划分为:很健康、健康、中度健康、一般病态和疾病5级。研究结果表明,该县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一般病态面积占到45%∼50%,而且从1991年-2002年-2006年病态面积逐年增加,健康面积逐步缩小,反映出榆中县2006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2002年和1991年有所下降。

    • 基于改进PSR模型的恩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009(4):209-214. CSTR:

      摘要 (1097) HTML (0) PDF 247.84 K (1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具有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特征的恩平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PSR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量化和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了引起土地质量变化的机制和过程,揭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计算出恩平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压力、状态、相应、综合协调度,论证了PSR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备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认为,模型适宜在数据较齐备的区域进行量化和分析。指出恩平市土地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利用,应当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集约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复垦整理,选取适度的城市化进程。

    • 高耐盐性吸水树脂在新疆盐渍土治理中的应用试验

      2009(4):215-219. CSTR:

      摘要 (1286) HTML (0) PDF 334.56 K (1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紫外(UV)光引发法合成了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吸蒸馏水倍率4100g/g,吸盐水(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倍率达405g/g。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砂土和溶液中水量、时间、pH值、温度、肥料对聚丙烯酸钠吸液倍率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了聚丙烯酸钠对土壤保水性能及出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砂土中,聚丙烯酸钠的吸液倍率比溶液中低,吸液饱和时间比溶液中长;(2)pH值(4∼11),温度(20℃∼70℃)对聚丙烯酸钠吸液倍率影响不大;(3)非电解质肥料对吸液倍率影响很小,电解质肥料对吸液倍率影响较大;(4)盆栽实验表明该聚丙烯酸钠对提高出苗率及土壤保水有很大改善。

    •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适宜覆膜时间研究

      2009(4):220-223. CSTR:

      摘要 (1198) HTML (0) PDF 186.32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未能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实现秋雨春用。以秋季、顶凌、播前3个时间覆膜为处理,进行了为期3a的小区试验,探讨了甘肃省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适宜覆盖时间。结果表明,秋季全覆膜、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全覆膜在播前→出苗→拔节期0-1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2.7%和1.5%;1m土壤贮水量分别相当于增加245∼501m3/hm2,138∼317m3/hm2;降水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5%和5.6%;水分利用效益分别增加了5.54和2.88kg/(mm·hm2)。秋季和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技术是海拔2300m以下,年降雨350∼500mm的干旱、半干旱旱作农业区玉米降水高效利用的技术模式。以秋末土壤封冻前(一般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及早春土壤昼消夜冻时(一般3月上中旬)覆膜为宜。

    • 基于RS和GIS的渭南8县市地貌类型及居民地时空变化分析

      2009(4):224-228. CSTR:

      摘要 (1224) HTML (0) PDF 1.08 M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以2000年TM和2007年CBERS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渭南8县(市、区)地貌格局及居民地面积的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川、塬、沟壑、沙地和河道兼具,以渭北台塬和渭北沟壑面积最广,比重均超过20%;(2)7a间研究区居民地增加6044.1hm2,其中临渭区增长2718.6hm2,面积变化最多,其次是大荔县,面积增长1057.8hm2,潼关县增长最少,为123.1hm2;研究区居民地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变化率)均值为2.03%,而各县年变化率以临渭区最高(3.75%),澄城县最低,仅0.85%。

    • 广州市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研究

      2009(4):229-234. CSTR:

      摘要 (1223) HTML (0) PDF 384.72 K (1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定量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为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与有效补偿,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析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参考Costanza及谢高地等人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广州市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探讨了生态服务价值与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林地、水域和园地等地类的生态服务价值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结构和各类土地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服务价值量的变化,广州市生态服务价值与总人口、GDP及城市化水平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该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为代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对人口、GDP和城市化水平总体上缺乏弹性。相对而言,对于人口的变动较为敏感,其次是城市化水平,对GDP变动的影响敏感性最弱。

    • 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地不同抗侵蚀植物的消长变化过程

      2009(4):235-240. CSTR:

      摘要 (1072) HTML (0) PDF 260.21 K (1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演替阶段与植物生长型,将抗侵蚀植物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根茎禾草植物,多年生根蘖性草本和半灌木植物、灌木植物和乔木植物5类。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根茎禾草植物适应土壤侵蚀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灌木和乔木植物适应土壤侵蚀环境的能力比较弱,而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很强;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植物适应土壤侵蚀环境的能力适中,而防止土壤侵蚀作用的能力优于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根茎禾草群落,但不及乔灌木群落。并提出了在天然草本植被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造林的相关建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