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端正认识,加快治理步伐——对陕北水土保持工作的浅见

      1982(3):1-5. CSTR:

      摘要 (1108) HTML (0) PDF 455.68 K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占陕北总面积8.18万平方公里的81.9%;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达1万吨;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6.7亿吨,占流入黄河泥沙总量的40%还多。由此而带来的土壤瘠薄、干旱,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不稳,拖住了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使已是有名的悬河——黄河更悬而又悬,威胁着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水土保持工作迄今仍然是陕北一项紧迫而严重的课题。

    • 加快治理速度的主要因素

      1982(3):6-12. CSTR:

      摘要 (789) HTML (0) PDF 615.19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加重水灾旱灾的危害,是影响山区经济发展,造成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整治国土,是党和国家既定的政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拟通过陕西省建国以来水土保持治理状况和典型资料,探讨治理措施和方法。一、脱离实际情况,欲速则不达治理水土流失,也和其它经济工作一样,既要反对急于求成,更要反对消极等待。过去为了加快治理速度,曾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1956年颁布的《农业发展纲要》第13条明确规定“从1956年起,要求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显著地收到保持水土的功

    • 水土流失触目惊心,生态环境亟待拯救——长江流域陕南部分考察纪实

      1982(3):12-17. CSTR:

      摘要 (631) HTML (0) PDF 538.08 K (1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区。可是近年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水流已日趋混浊,“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生态环境逐渐消迹,大自然的惩罚接踵而来。葛洲大坝曾因泥沙和其它问题而停建过几年。1981年川西、陕南特大洪水灾害造成的惨重损失,长江会不会变成第二条黄河已成为全国人民所关切的问题。国家农委为此责成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抽调有关单位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组成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调查队,分为云贵、湘赣、鄂豫皖、陕甘川四个小组分头进行考察。

    • 秦岭山区重力侵蚀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1982(3):17-20. CSTR:

      摘要 (944) HTML (0) PDF 363.13 K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秦岭山脉东起河南,横穿陕西,西至甘肃,长约300公里,宽约100—120公里,属土石山区。由于地质构造特殊,岩石破碎,土质疏松,大断层多,自古就有“山崩堵江”、“地移掩村”的历史记载和“蛟龙出山”的离奇传说。这些记载与传说的事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泻溜、滑坡、崩塌、走山等重力侵蚀和泥石流灾害。古时的泥石流我们没有体会。1981年秋的泥石流,仅略阳、宁强、勉县、留坝、凤县、太白等六县统计,发生2.5万多处,大者流走土石几百万立方米,小者也有数万立方米,其危害之大,情景之惨,真是令人目不忍睹。

    • 严禁滥伐滥垦,防治山区的水土流失——1981年陕南地区特大洪灾调查

      1982(3):21-25. CSTR:

      摘要 (977) HTML (0) PDF 2.31 M (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1年7、8月间,陕西省南部地区连降大雨、暴雨,致使山洪暴发,广大山区引起了强烈的水土流失,泻溜、滑塌、山崩、泥石流等普遍发生,给山区和平川均造成历史上罕见的灾情。陕南地区近年来水灾频繁,去年的洪水又造成如此严重的灾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如秋雨时间长、雨量多、强度大,这是致灾的直接原因;也有江河治理缺乏统一规划,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但是,从宏观现象来看,现代人们生产活动的盲目性,到处开荒扩种,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强烈的水土流失(现代侵蚀),是加剧降雨成灾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陕南地区水灾频繁,灾情越来越严重,主要是水土流失的严重恶果。

    • 从杨运、杨屯公社的山洪泥石流看山区水土保持方向

      1982(3):25-27,20. CSTR:

      摘要 (901) HTML (0) PDF 353.65 K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1年7月28日,盖县的杨运、杨屯公社的山洪泥石流,是辽宁省南部地区特大暴雨形成的山洪泥石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对受灾地区危害极大。为了吸取教训,防患未然,辽宁省营口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了七个学会,到灾区进行了考察。现将我们的考察情况介绍如下: 一、灾害基本情况杨运和杨屯公社,分别位于熊岳河和

    • 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综合治理刻不容缓——山东省蒙阴县水土保持考察纪要

      1982(3):28-34. CSTR:

      摘要 (826) HTML (0) PDF 609.74 K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搞清山区水土流失现状,研究开展水土保持与发展山区生产的关系,省科协根据专家建议,组织了农业、林业、水利、地理、植物等学会的科技人员,于1981年4月13—27日对蒙阴县做了重点考察,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一、基本情况蒙阴县位于蒙山之北,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237万亩),43.37万余人,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75人。耕地54万亩,占总面积22.7%,其中山地21万亩,丘岭地28万亩,山间平原5万亩,每人平均耕地1.25亩,山滩3亩。

    • 在“81·7”洪灾中水库垮坝失事情况的分析

      1982(3):35-39. CSTR:

      摘要 (896) HTML (0) PDF 440.54 K (1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1年,在几次大暴雨的袭击中,四川省垮坝失事的水库共59座。59座水库中,有已成水库54座,在建水库5座。按工程规模分:有中型1座,小(一)型3座,小(二)型55座。从坝型看:有土坝55座,土石混合坝1座,石坝3座。由于洪水翻坝而导致失事的有48座,因渗透管涌等其它原因而引起失事的有11座。导致水库失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组合。在诸因素中,降大暴雨是其客观因素,而工程本身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以及对防汛保安工作重视不够,则是其主观原因。

    • 黄土高原水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有关因素

      1982(3):40-44. CSTR:

      摘要 (1259) HTML (0) PDF 1.23 M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五、植被因素: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1960年我们已作系统的总结,现在我们补充近年来的资料陈述于后。植被永远是防止地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因为它一方面可以保护土壤,免受降水直接打击,并可阻缓或消失地面径流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可防治和消灭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并使它们的危害作用消失,甚至完全消失。为什么植被对于水土流失有这么巨大的影响呢?大家都知道,植被既可以被覆地面,拦截降雨,保护地表不直接遭受雨滴的打击,又可阻缓暴雨强度,调节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渗透时间,消减径流动能,以及加强和增进土壤渗透性、抗蚀性和抗冲性等。

    • 暴雨洪水灾害与森林植被的关系

      1982(3):45-50. CSTR:

      摘要 (1365) HTML (0) PDF 2.57 M (1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1年7、8月间,汉中地区连降大雨和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滑坡垮山,江河横溢,堤防决口,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弄清灾害的成因,总结经验教训,省、地林学会先后组织了《水灾与森林》调查和学术讨论会,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这次灾害造成山区水土严重流失,滑坡崩塌;江河堤防决口,两岸房屋、农田遭受洪水淹冲,损失惨重。我认为,虽然造成这次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引起我区较长时期的连绵阴雨和较大强度的大雨和暴雨,而全区的特别是汉江流域上游的森林植被遭

    • 森林采伐与洪水灾害关系初探

      1982(3):51-53,44. CSTR:

      摘要 (1078) HTML (0) PDF 342.50 K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森林和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资源宝库,也是人们利用自然因素、战胜自然灾害的有力武器。近两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太白林区遭受越来越重的洪水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本文想就太白林区如何利用森林的自然效益、减少洪水灾害方面,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 发挥森林在理水保水中的作用

      1982(3):54-56,65. CSTR:

      摘要 (850) HTML (0) PDF 347.87 K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灾是人类的奇祸。古往今来都是一样,洪水直接冲溃堤防工程,冲毁房屋桥梁,淹没农田以至伤亡人畜。1981年8月14—22日,凤县、太白县连降大雨和暴雨,造成历史上一次罕见的特大洪灾。宋史记载,1009年8月,凤县曾有过类似水灾“漂溺民居”,比之去年水灾危害面之广,损失之大,不可同日而语。去年水灾的特殊性,在于大气环流形成久雨,土壤饱和,继之暴雨形成洪流。据凤县气象资料:8月14—22日降雨量为363.8毫米,超过常年同月降雨量的4倍。特别是8月21日凌晨3时半开始至下午6时半,降雨106.3毫米。下午4—7时,嘉陵江流量为3,500立方米/秒,超过有资料记载的1,400立方米/秒的1.5倍。久雨酿成隐患,暴雨造成灾难。

    • 吴旗飞播区沙打旺根系的研究

      1982(3):57-62. CSTR:

      摘要 (1243) HTML (0) PDF 443.29 K (1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对于土壤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系的特性、构造和其生理特点。一定植物品种的特性、特征以至产量的形成,植物所需水分和矿物营养的供应及对不良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抵抗力等,都与根系有着密切关系。研究植物根系对正确理解和掌握植物在个体发育中的特点、特性,以及它们中间、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至选择出适应性强、生产力高的品种和种群都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豆科植物根系的研究更为人们所重视。为了了解和掌握沙打旺根系生长发育的特性,根系与产量、根系与环境条件等的关系,我们对吴旗县飞播的各年生沙打旺根系作了初步观测,现将结果介绍于下。

    • 沙打旺开花习性的观察

      1982(3):63-65. CSTR:

      摘要 (1229) HTML (0) PDF 195.73 K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豆科牧草沙打旺先后在陕北的安塞、吴旗、延安等地大面积推广,适应性很强,能抗寒、耐旱、耐瘠薄,产草量高,根系发达,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显著,受到普遍欢迎。我们从1974年起对它的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1、花序的形成。武功地区7月底8月初的日平均气温28℃左右,沙打旺株高70厘米左右时,叶腋间开始出现花序。花序多分布在一级分枝顶端和二、三级分枝上,二级分枝上能开花结实的花序1—4个,最多8个;能开花结实两个以上的花序,多是早期形成的近基部的二级分枝;三级分枝能开花结实的花序2—3个,多则5个。花序的形成和发育与气温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