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治理荒山、荒坡与农村经济改革

      1985(3):1-6.

      摘要 (1150) HTML (0) PDF 562.17 K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广大农村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就,走完了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一步。目前,广大山区,户包治理小流域迅速发展,出现了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开发荒山、荒坡(包括荒沟、荒滩、荒沙、荒水)的生动局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迈开了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的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二步。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治理荒山、荒坡与农村经济改革的关系问题谈几点意见。

    • 黄土高原的人口剧增与水土流失

      1985(3):7-11.

      摘要 (865) HTML (0) PDF 469.48 K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国家决定建设重点转移到大西北,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际,很有必要探索这些地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根源。本文试图说明控制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恢复植被,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

    • 急需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

      1985(3):12-14.

      摘要 (1029) HTML (0) PDF 263.51 K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省是国家确定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富煤多矿是有利条件,缺水和水土流失严重则是限制因素。在全省113个县(区)中,有68个县(区)有煤,探明储量2,023.7亿吨,工业储量890.7亿吨。目前年开采量1.4亿吨,规划到2000年,年开采量达4.0亿吨。除煤之外,铁、铜、硫磺、石棉等矿藏资源也很丰富。全省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114亿立方米,地下水排泄量2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2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80亿立方米。每人平均水量477立方米,亩平均水量199立方米,分别比全国平均值少82.8%和88.7%。全省总土地面积15.6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

    • 农林牧优化生态经济结构的实验研究

      1985(3):15-21.

      摘要 (879) HTML (0) PDF 571.58 K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夏固原县东部黄土丘陵区,在综合考察中制定出以牧为主、综合发展的生产建设方向,并提出在综合发展中应将农林牧合理结构作为系统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1982年作了选点、调查,开展了部分工作。随后经中国科学院和宁夏自治区批准,分别列为攻关和重点研究课题。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又严重水土流失的黄土丘陵区,开展多学科的农业综合研究所面临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比国外许多地方作同类工作要复杂得多。就我们所知,美、苏、澳分别在西部大平原、西伯利亚、南澳的治理虽见成效,但他们是在开发期短(几十年至二百年左右)、地

    • 试论土地综合利用配置的镶嵌模式

      1985(3):21-24.

      摘要 (992) HTML (0) PDF 350.08 K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振兴社会经济,自五十年代以来,我们在丘陵区的许多地方,先后作过将近03个生产单位或小流域的土地利用配置规划。

    • 水土保持中间试验的特点、启示和设想

      1985(3):25-27.

      摘要 (729) HTML (0) PDF 275.89 K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和陕西省安塞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与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签订的“陕北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农林牧综合治理中间试验”专项合同,今年即将期满。1984年8月初在现场召开了预备验收会议。通过两年多来执行合同的实践和成效,使我们从这一水土保持中间试验的特点中,受到一些启示,有了几点设想。

    • 关中地区滑坡的成因和预防

      1985(3):28-33,11.

      摘要 (806) HTML (0) PDF 822.24 K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4年秋季以来,陕西省连续发生滑坡,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如1984年10月2日凌晨4时45分,在铜川市郊区城关二队发生黄土地段的滑坡,滑坡体积6,000立方米,范围2,000多平方米,造成居住在滑坡体上的5户居民中除一人因外出幸存外,其余50人全部遇难;1985年1月4日晚21时在榆林县桐条沟乡张硷村发生一个小滑坡,掩埋了3户人家,压死21人;在关中地区,滑坡更为广泛而密集,仅西安地区,从1984年7月到11月就出现滑坡30余起。目前,在一部分乡民中,对滑坡是否会导致地震这个问题也产生了疑虑。本文着重从我们重点考察过的两个滑坡探讨关中地区滑坡的成因、特点和预防。

    • 黑山沟“84·5·27”泥石流调查分析

      1985(3):34-36.

      摘要 (817) HTML (0) PDF 273.79 K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省东川市因民区黑山沟,于1984年5月27日凌晨4点半左右发生了巨大泥石流。泥石流堵塞沟道,冲毁沿沟两岸的大部分房屋建筑及其它工业设施,中断交通,人、畜伤亡严重,使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 承德山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与治理

      1985(3):37-39.

      摘要 (1140) HTML (0) PDF 253.73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北省承德山区在1958—1979年21年间,分别在兴隆、滦平、青龙等地发生了4次较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给当地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危害。尤其是1979年青龙县三拨子公社发生的泥石流,损失折款高达3,000多万元。本文根据4次调查资料,结合当地群众经验,对本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与治理作一初探,供研究和防治工作参考。

    • 三家村、永安寨的泥石流治理效益

      1985(3):40-42,36.

      摘要 (697) HTML (0) PDF 347.41 K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梁河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全县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人口11.95万人,居住着傣、景颇、阿侣、栗粟、崩龙、瓦、汉等民族。地形北高南低,县内最高点为癞痢山,海拔2,672米,最低点为猛养坝的老芒东。海拔865米。气候属南亚热带气候,立体差异较大。在河谷坝区年平均气温为18.3℃,最高月平均气温22.7℃,最低月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1,048—1,868毫米,山区降水受地形影响偏多,在1,600—2,000毫米左右。县内大盈江流域,是主要泥石流暴发地区,尤以东岸各支流泥石流发展更为活跃。大盈江在

    • 沟道密度的统计数学模型

      1985(3):43-46.

      摘要 (1120) HTML (0) PDF 293.48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般来说,沟道切割密度的大小,反映着土壤侵蚀的强弱及沟道发育程度。许多学者(侵蚀地貌、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等),非常重视沟道切割密度这一数量指标。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28.56万平方公里,如果逐条一一量测沟道密度,工作量是惊人的。为了减少量算时的工作量,进一步研究沟道切割密度与其它地貌形态数量间的关系是很必要的。本文采用《水土保持通报》1983年第4期“杏子河流域沟道切割密度的量算及分布规律”文中的资料,按小流域进行统计,得出沟道频数与平均沟道长度间成幂相关关系,并建立了沟道密度统计数学模型。

    • ICP-AES法测定土壤流失过程中的迁移元素

      1985(3):46-50.

      摘要 (1086) HTML (0) PDF 362.30 K (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土壤流失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化学元素的迁移,由此引起元素的分散或富集。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是由于受了能量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其迁移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的迁移能力强,如钾、钠、钙、镁、铝和铁;有的迁移能力弱,如钛、锇、铂。由于元素的迁移,土壤化学组成也随之改变,这种变化有时是很微小的。由于分析测试手段的限制,目前人们对因水土流失引起的元素迁移的研究仅限于三个主要的植物营养元素——氮、磷、钾。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9种元素的含量。样品经酸溶解后,不需加任何试剂,即可由仪器进行测定,并由打字机打印出各元素的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简称ICP—AES,是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激发光

    • 降雨、径流因子的初步研究——Ⅱ—土壤坡面侵蚀量预报

      1985(3):51-55.

      摘要 (1041) HTML (0) PDF 359.01 K (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土壤侵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常常要求对山丘地区坡面上的土壤侵蚀量作出预报,以便采取侵蚀的防患措施。预报土壤侵蚀量的方法,美国曾提出土壤流失预报通用方程,就中将引起土壤侵蚀的所有因子归纳为降雨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经营管理和保土因子。在这些因子中,除降雨因子外,其它因子的实际值都是根据经验或与标准地块相比而得出的。因此,对于地形不甚复杂、地域较大、研究工作又较为规范化时,才有可能建立土壤流失预报通用方程。但如果地域不大、地形复杂,又还未取得足够的完整资料,建立或应用土壤流失预报通用方程就很困难。然而应用现有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山丘坡面土壤侵蚀量预报则是可能

    • 干旱地区沙打旺飞机播种试验

      1985(3):56-61.

      摘要 (1088) HTML (0) PDF 505.42 K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作为优良牧草在黄土高原进行飞机播种试验,是1976年由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延安地区林业局等单位在陕西省吴旗县首先开始的。试验区位于该县黄土丘陵沟壑半干旱地区,海拔1,400—1,650米,年平均降水量约400毫米,气温7.8℃。试验于1979年取得成功并通过鉴定后,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委都很重视,认为这将为治理黄土高原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因此,这一成果在生产上得到了迅速推广。与此同时,一些著名牧草专家,在充分肯定这一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在低于400毫米降水量的干旱地区进行沙打旺飞播试验的问题,并认为这对于具有大面积干旱区的我国北方地区,将是一件很有必要和很

    • 沙打旺特早熟品种选育初报

      1985(3):61-64,50.

      摘要 (987) HTML (0) PDF 371.00 K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沙打旺(Astraglus adsurgens Pall)是我国优良的豆科牧草之一。有高度的抗寒,耐早,耐瘠薄,抗风沙能力,是北方地区水土保持及快速绿化荒山的先锋草种。但沙打旺生育期长达186天左右,在年平均气温低于10℃、无霜期少于160天的地区不结籽或结籽较少,不能自落自生,草地不能天然更新,6—8年以后逐渐衰亡。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沙打旺绿化荒山的作用。所以解决沙打旺在寒冷地区结籽问题,有迫切的现实性。我们从1980年开始用辐射方法处理沙打旺干种子和越冬芽,诱发早熟突变,进行沙打旺早熟品种选育研究。到1984年经过五代(5年)的选育,已选出比未处理的原种沙打旺早开花(早熟)60天以上的特早熟稳定品种6个,定名为科辐一号、科辐二号、科辐四号、科辐六号、科辐十号和科辐十二号。这6个品种表现出开花(成熟)早,产籽、产草量高,抗逆性强,植株性状好等特点。由于性状相近,以科辐一号、科辐二号和科辐六号为代表加以介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