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甫川流域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农林牧不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大,粗骨性土壤,如披砂石土及风沙土等分布面积达60%以上;土壤物理性质不良,质地粗,含沙量高达70%左右,总孔隙度少、自然含水量低、平均为5%~10%。披砂石土渗透性差,遇暴雨易发生径流,导致河水瀑涨流急,携带大量粗泥沙流入黄河。因而该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多沙粗沙主要产区。为此,加强生物措施,种树种草,是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
摘要:该文论述了秃尾河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了水土流失特点及规律。并对土壤侵蚀方式、强度;风蚀、沙漠化成因,沙漠形态特征和类型分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土保持分区治理开发途径与措施配置,为治理晋陕蒙接壤区多沙粗沙支流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通过分析无定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指出该流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长期不协调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根源。为了促使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转化,实现生态经济同步提高和协调发展,笔者提出了防治对策。
摘要:该文对泾河流域的水沙特性及水沙变化作了分析,并根据其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流域“水文法”减水减沙效益计算,得出:1970~1989年综合治理减水效益为7.5%,减沙效益为14.4%。而降雨量减少影响减水32%,影响减沙48%。经与实施水利水保措施效益的结果对比验证,二者基本接近。同时,对该流域80年代沙量锐减的原因分析表明:80年代减沙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减少,对减沙的影响程度为63%,综合治理影响程度为37%。
摘要:根据东北地区土壤侵蚀遥感制图调查结果,笔者论述了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分布、强度分级和不同侵蚀强度区的侵蚀特点,并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了该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流域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
摘要:我国南方山区的土壤侵蚀,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分析了粤东山区土壤侵蚀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防治土壤侵蚀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关键。同时提出了防治粤东山区土壤侵蚀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摘要:白河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该县坚持20年修田造地不间断,累计修石坎水平梯地17.68万亩,农业人均0.93亩,群众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白河县的自然条件及社经现状,明确指出:该县大力发展以坎边栽桑为主的“石坎经济”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摘要:林地间种红豆草能促进幼树生长,充分利用土地潜力,增加经济收入。坡地采用人工“立体”法种植红豆草比一般单一深度“平播”法种植红豆草越冬率提高65%。冬前复土措施是红豆草播后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红豆草适宜的平茬高度为5~10cm。
摘要:该文研究了宁南水土流失区土壤盐分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其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幼苗期对土壤盐分比较敏感,生长后期抗盐害能力增强。而且,不同肥料对盐碱地春小麦的影响也不同,施磷肥较施氮肥增强了春小麦的耐盐能力,促进了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在土壤盐分含量不同条件下,施磷肥比施氮肥功能叶片数增多,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快,籽粒产量明显增加。
摘要:该文是对土壤抗蚀抗冲性与其内在性质研究历史和特点的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摘要:白发长髯,精神矍铄,今年高龄82岁仍为水土保持事业奋斗的我国著名水土保持专家吴以(学攵),1910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系。1935至1943年在中央水利实验处工作期间,从事水工模型试验和西南水文站网的设置和管理,那时他就非常关心黄河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