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川秀美工程是陕西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首场战役。通过对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调查,明确了陕西省在贯彻落实朱容基总理“退耕还林 (草)”的重要批示中,创出了融退耕还林(草)于综合治理之中,走林牧双赢之路等工程建设的好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山川秀美,以及实施山川秀美工程的总体布局问题。指出了当前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关重要建议。
摘要:堤防对防洪安全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堤防侵蚀主要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生物潜蚀和风力-水力侵蚀。系统地归纳了长江中下游堤防侵蚀的主要形式与危害,并结合工程整险实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技术措施。
摘要:对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类型的饱和导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变化于 7.20×10-5~6.33×10-4cm/s,并随着深度的增加饱和导水率迅速下降;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相差很大,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容重、孔隙度和结构系数等均对饱和导水率有一定的影响。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对研究土壤水分平衡和水土保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只能作为一种农业工程的参考数据被运用。
摘要:研究了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人工刺槐水源保护林水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化学元素含量不同,在观测时段内6月份化学元素含量最高,所测定元素加权平均值之和为12.001mg/L,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K>Mg>Na>P>Fe>Zn>Cu>Mn;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林内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不一,但元素总含量增加,林内穿透降水化学元素含量之和为46.192 mg/ L,树干茎流为61.586 mg/L,分别高于大气降水 34.191mg/L和49.585 mg/L。
摘要:以在陕北丘陵沟壑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法试验7a的资料为依据,论述了不同耕作法的水分利用土壤水分平衡及单位面积产量和水土保持等综合效益。作物生长主要依赖生育期内自然降雨;作物耗水量与每年生育期降雨量及土壤供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耕作法之间变化不大,作物主要利用0-120cm土层内的水分。同一年内不同耕作法的综合效益从优到劣、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宽梯田>窄梯田>水平沟>平播>水平阶>隔坡梯田。而水土保持效益排列顺序为:梯田>水平沟>隔坡梯田>水平阶>平播>裸地。认为坡耕地确实应尽快退耕还林还草,以加速陕北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摘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径流小区集水技术与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对 1989年开始治理的龙川河小流域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林蓄积量、流域林草覆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定量地探讨了龙川河小流域治理和维护8a来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情况。研究表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功能的增强十分显著,在云贵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摘要:通过1987-1995年对对四平市条子河底泥和水质的同步监测,指出四平市条子河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污染河段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比背景含量要高出1~3.97倍,年际变化出现波状起伏的特征。底泥的含量受到河流水质的酸(碱)特性和氧化特征的影响,同时受区域环境背景的影响和工业废物排放的影响。控制条子河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应采取化学和生态重建与修复的措施。
摘要:概述了黄土高原森林各层次的水文生态功能和水土保持效益。在此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提出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协调经济发展的适宜林草覆盖指标。
摘要:在分析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县南部7乡镇的沟壑密度、布坝密度、现有坝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今后发展坝地的规模及淤地坝建设模式。
摘要:提出了建立中国西部水土流失动态监控体系的基本设想,介绍了主要监控内容、方式和技术路线,探讨了综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小波图像变换技术实现遥感图像-地面图像一体化监控的可行性。
摘要:分析了陕西省开展集雨节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陕西省不同地区集雨节灌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做好规划,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分步实施,加大集蓄雨水的配套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步伐,加强工程管理,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等对策。
摘要:主要研究了采取覆草、覆膜及保水剂等措施的保水效果。在对不同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和入渗性能研究的同时,还进行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最后的试验结果表明:覆膜的保水效果明显优于覆草,覆草又明显优于对照;适量的保水剂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在新梯田、老梯田与坡耕地的保水效果研究中,保水效果强弱顺序为:老梯田>坡耕地>新梯田。
摘要:根据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景观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单元景观的基本概念和分异规律,建立了数字单元景观的技术方法,并以燕沟为例,简要阐述了数字单元景观研究的程序、方法和实践意义。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荒漠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监测结果分析,论述了云南省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类型及开发利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摘要:福建省开垦为果园的侵蚀坡地在利用中还存在工程措施不规范、地面覆盖度低、光能利用率不高和土壤肥力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都可以用成熟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然而,由于农民科技水平不高,缺乏水土保持和果园生态栽培意识,先进的坡地果园管理措施屡推不开。因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推行生草覆盖等果园生态栽培模式,是确保侵蚀坡地果园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摘要:分析了陕北红柳河流域库坝工程对该地区水土保持及减少入黄泥沙的显著作用,强调了工程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重要地位,并根据红柳河流域库坝群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严重危害,提出必须加快红柳河流域库坝群的治理。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