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20a多的人工恢复和封禁措施,纸坊沟流域内的植物群落对土壤养分产生明显影响,植被对土壤养分的作用表现为,在植被作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向土壤上层富集,但不同植被对养分的影响不同。从土壤剖面来看,植被对0-20 cm土壤养分作用大于20-40 cm;从植被生活型来看,草本对0-40 cm土壤养分的提高作用大于乔木和灌木。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质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土壤全磷与土壤有机质之间也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其中0-20 cm相关性好,但20-40 cm相关性较差,说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分解对土壤全磷和全氮有重要影响。
摘要:利用Guelph入渗仪研究了我国南方低丘缓坡地不同坡位的土壤渗透性。对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红砂岩发育土壤的研究结果表明,坡地上不同坡位土壤的渗透性差别显著,0-5 cm表层土壤的饱和入渗率Kfs值总是下坡最大;草地上植被覆盖度越高,表层土壤的Kfs值也越大;而旱耕地上表层土壤Kfs值与坡位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
摘要:通过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粉末活性炭、预氯化工艺的对比及它们之间的联用组合工艺的试验研究,证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与粉末活性炭联用组合对微污染水的除色、除味、降低出水浊度效果明显。从而为老水厂寻找了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去污染手段。
摘要:研究了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八十里河流域采用乔灌混交治理措施恢复的马尾松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严重侵蚀地经过整地、施肥、混交胡枝子等措施治理18a后,林下植物种类增加,计有22科30属33种。群落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生活型以常绿灌木最多,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极少,高位芽植物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群落灌木中以胡枝子、黄瑞木、杉木、油茶和赤楠等树种的重要值较大,草本以芒萁占绝对优势,Shannon-wiener等多样性指数以灌木层最大,草本层次之,藤本层最小,而Shannon-wiener 均匀度指数藤本层的最大,草本层的最小。
摘要:在野外考察和遥感制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形成的环境条件和分异过程,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对土地资源进行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全面阐述了各种土地类型的形态特征、利用状况、质量差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资源的开发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
摘要:皇甫川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在分析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工程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在参考规范性文件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进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经济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建设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且经济上可行。
摘要:从西北地区城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诊断入手,指出了西北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控需节流、开源引水、合理开采、补给保护、科学管理,治污为本,依法治水等应对措施。
摘要:研究一个地区的作物生产潜力可以发现提高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合理进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依据。以长武试区冬小麦和春玉米为例,计算了黄土塬区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并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区光温潜力多年平均值冬小麦为6910.5 kg/hm2,春玉米为10718.6 kg/hm2,年际变化不大;气候生产潜力多年平均值冬小麦为6190.3 kg/hm2,春玉米为8768.7 kg/hm2,年际波动较大。1986-1990年,试区作物产量潜势实现率较低。1990-1994年,小麦和玉米大田产量已经接近当地的气候生产潜力。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注意稳定化肥用量,使N,P比更加合理,并大力推广地膜及秸杆覆盖技术,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等。
摘要:在利用RS & GIS(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和编制土壤侵蚀图时,可以采用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结构。分析了基于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结构进行侵蚀强度判别时的有关技术和方法,包括侵蚀图斑的确定、侵蚀因子值的提取以及侵蚀强度判别的方法等,并举例分析了两种方法在反映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认为这两种方法均可应用于土壤侵蚀强度判别,但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判别方法能够更精细地反映土壤侵蚀在微域上的差异,而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判别方法更能够反映不同强度等级侵蚀的总体分布。从动态监测和趋势预测角度分析,采用栅格数据结构的判别方法更方便、更有利于快速提取侵蚀因子和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分析和预报。
摘要: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网络)的聚类功能,应用MATLAB 5.3软件编程,对三江平原地区的21个土壤采样进行了分类,并与有关文献的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SOM网络可以很好地反映、提取土壤样本间复杂的信息,分类效果较好,可以在土壤分类中应用。
摘要:通过对中国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食用菌开发3大效益的分析以及对延安市生态环境建设中食用菌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和农户的食用菌开发模式,并对食用生态工业园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和分析。
摘要:以江西省为例,在合理地选择对水土流失有影响的生态环境因子基础上,利用土壤侵蚀公式计算值,按环境因子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危险程度,对各环境因子进行风险打分,在ARC/INFO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同时选出主成分,把主成分与其权重相乘得到风险图,在ARCVIEW下定出风险等级,从而对江西省的生态环境风险性作出评价。
摘要:分析了江西省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提出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原则、目标、范围与内容。并指出该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必须加强网络体系、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这“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全省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
摘要:在肯定10a来福建省水保监督执法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水保监督执法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应确立正确指导思想、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拓宽工作领域、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和进一步完善水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取向与建议。
摘要:选择了吉林省西部潜水位埋深与盐碱化程度的空间相关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潜水钠离子含量、土壤质地、人口密度和草场载畜量作为预警因子,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警。预警结果表明该区无警区占20.12%,轻警区面积占20.92%,中警区面积占33.22%,重警区面积占25.74%。
摘要:为了能在一定范围内对水质进行预警,运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共享软件,并将预警结果与其它地理信息相叠加,定量研究水质预警;提出了GIS支持下的水质预警的方法和流程;对吉林西部实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将GIS应用于水质预警,其方法精确、实用,而且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摘要:分析了西部地区当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认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长期战略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要大力推行中国生态农业,实行节水农业技术;要大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摘要:根据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应用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理论对宝塔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划分出不同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将宝塔区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区、8个生态经济亚区,对各区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生态建设方向。结合宝塔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以生态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生态示范区主要建设领域,按照区域特点,提出了各领域的生态建设模式。
摘要:粤北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的人为干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建立结构功能合理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加大农业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办好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治理试验示范、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摘要: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工业污染等几个方面对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指出了制约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所在。同时,针对陕西省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节水社会;加速林草建设,保护生物资源;优化城乡能源结构,优化工业和城镇布局;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政策;从加速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对改善和促进陕西省环境状况,加速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