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水土保持专家田均良先生论退耕还林还草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02(4):0-0. CSTR:

      摘要 (572) HTML (0) PDF 63.34 K (1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我国广大干部群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退耕还林还草的事实表明,现阶段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条件是国家在粮食和资金方面给予退耕农民的补助政策。退耕还林坚持生态优先只有在与其它方式措施解决群众长期生活问题同步进行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落实,才能彻底制止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

    • >试验研究
    • 东辽河水质演化及其对环境酸化的响应

      2002(4):1-5. CSTR:

      摘要 (991) HTML (0) PDF 216.39 K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东辽河流域的自然特征,以二龙山水库为界,将东辽河分成山区和平原区河流两段进行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统计口径水质演化的年际和月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水质演化与环境酸化之间的关系。东辽河流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必需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整治;流域水质演化的动力学因子主要为有机污染类物质,平原片和全流域统计口径污染因素类似程度较高,从整个流域来看,二龙山水库以下的污染 (包括公主岭市的城市污水和梨树县的农业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水质演化具有明显的逐月和年际变化规律;水质演化对环境酸化具有很好的响应。

    •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2002(4):6-9. CSTR:

      摘要 (1136) HTML (0) PDF 192.48 K (1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王东沟小流域内,土壤剖面中 0-2m的土层经过一个雨季之后,土壤水分得到了部分的恢复;2 m以下土层,由于没有水分补给,相对比较干燥。该流域内农地的土壤贮水量高于草地,草地高于果园地,林地的土壤贮水量最低。而在同一地理位置,土壤的水分分布又受坡度、坡向、坡位、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特性

    • 基于灰色动态模型群法的河流水质预测研究

      2002(4):10-12. CSTR:

      摘要 (1245) HTML (0) PDF 146.85 K (1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质预测是水环境规划、评价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构造了一个由 6个GM(1,1)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并运用该模型群对淮河干流枯水期氨氮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研究表明,灰色动态模型群法能够充分利用近期水质资料信息预测未来水质变化趋势;以模型群统计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值,避免了单一灰色模型容易利用不稳定信息的缺陷,使得预测精度更加准确,预测结果更为可信。

    • >研究简报
    •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退耕还林问题研究

      2002(4):13-17. CSTR:

      摘要 (1033) HTML (0) PDF 220.44 K (1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很严重,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坡耕地是该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类,对不宜耕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分析了该流域目前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科学实施退耕还林 (草)工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2002(4):18-19. CSTR:

      摘要 (1006) HTML (0) PDF 106.17 K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区首批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县——绥德县的具体实践,指出在退耕还林还草中必须处理好如下问题:(1)统一对退耕还林还草的认识;(2)认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3)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4)退耕还林还草必须实行分类指导;(5)从实际出发,走综合治理的路子。

    • 西安市环城绿化带的景观生态效应

      2002(4):20-23. CSTR:

      摘要 (1129) HTML (0) PDF 214.66 K (1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安市拟沿绕城高速公路建设100~300m宽的环城林带。对环城林带的景观生态效应从理论上作了分析,认为林带的建设对完善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强化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西安市城市景观异质性与连接度、增加边缘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 福建省东南沿海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测报

      2002(4):24-28,49. CSTR:

      摘要 (750) HTML (0) PDF 284.07 K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福建省东南沿海水蚀区的晋江流域 (泉州市)为实验区,(1)利用大量的水土保持实验数据和USLE原型结构(即A=fRKSLCP),建立了适合该流域水蚀区的土壤侵蚀遥感测报模型;(2)在中国南方红壤地区率先建立了县(市)级土壤侵蚀定量遥感测报系统,实现了土壤侵蚀定量、实时、快速测报,并在全流域 1.10× 104km2土地上推广应用;(3)建立了以像元(30m×30m)为基础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及其可更新的 GIS系统,同时,还建立了防治类型预报模型,能够根据当地土壤侵蚀防治需要与经济承受能力提出了防治类型预报建议。根据对流域中下游的南安市 (面积2042.72km2)实现动态测报,与水文法、径流小区法、实地调查法和档案法比较,其一致性达80%以上。

    • >应用技术
    • 基于遥感和GIS的全国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2002(4):29-32. CSTR:

      摘要 (1094) HTML (0) PDF 191.87 K (1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阐述了在遥感和 GIS技术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判读分析进行全国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在全国第 2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分类系统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两期遥感信息的比较、人机交互解译土壤侵蚀动态图斑、矢量图编辑、面积汇总的全数字方式,完成 1995— 2 0 0 0年 1∶ 10万比例尺的全国土壤侵蚀动态遥感监测与数据库更新。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坡度分级系统及地面坡谱对比

      2002(4):33-36. CSTR:

      摘要 (1325) HTML (0) PDF 209.16 K (1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面坡度是最重要的地形定量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地面坡度分级体系是对坡度进行科学研究与坡度图制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总结了近年来在坡度分级研究方面的已有成果,将坡度分级方法归并为临界坡度分级、等差坡度分级、模糊坡度分级 3种方法。在说明了各种分类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应用的适用性。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韭园沟流域为实验样区,利用高精度 1∶ 1万比例尺的 DEM数据为信息源,建立了栅格数字坡度模型。利用分级统计的结果,对各种坡度分类方法所得到的地面坡谱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 农业土壤环境综合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2002(4):37-39. CSTR:

      摘要 (1101) HTML (0) PDF 141.97 K (1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农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的级别、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系数及关联度,进而建立了农业土壤环境综合模型,通过应用实例加以说明,并用 Hamming贴近度法、Fuzzy综合评判法、分级贴近度法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的效果

    •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类型TM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2002(4):40-43. CSTR:

      摘要 (1035) HTML (0) PDF 183.79 K (1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河源区是近年来西部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两大河流上游的水源涵养区。基于 RS和GIS对该地区两个不同时期 (1986和2000年)生态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M影像在同一个分类系统下进行信息提取。分类系统共分8类 34个类型,原则是根据地域特点来划分的,主要有:(1)地域差异原则;(2)分区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3)综合因素与主导因子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影像解译标志,利于今后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进一步研究和和监测。

    • >综合治理
    • 宜昌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其成效

      2002(4):44-49. CSTR:

      摘要 (1332) HTML (0) PDF 274.98 K (1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宜昌市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8372km2,其中土壤侵蚀面积 4710.22km2,占56.26%。这里山高坡陡,降雨集中,崩塌、滑坡频繁,移民迁建任务重,水土流失严重。选择坡改梯、经果林基地作为突破口,实施点、线、面措施优化布局,达到条、块、带状分布格局,建成了综合防治体系,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具有特色的茶、柑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青藏铁路建设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

      2002(4):50-5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02.04.013 CSTR:

      摘要 (2410) HTML (0) PDF 208.46 K (5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的生态环境本底状况作了全面地分析,指出建于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面上的青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具有无以比拟的特殊性、敏感性、脆弱性和生态景观的差异性,如果施工期间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那么巨大的土石开挖量、堆积量和工程迹地量定会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期对铁路建设单位有所帮助,将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使生态环境恢复到最好

    • 宣威市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

      2002(4):54-56,61. CSTR:

      摘要 (1159) HTML (0) PDF 191.16 K (1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先进典型——宣威市的水土流失特点、现状及成因,以及重点治理以来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经验。认为在沟蚀严重地区实施生物谷坊,能够弥补砌石谷坊的缺点,降低成本;重点治理的水土保持区的正确划分能够使治理工作重点突出,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 >综合研究
    • 城市防洪及其规划问题的思考

      2002(4):57-61. CSTR:

      摘要 (1206) HTML (0) PDF 232.54 K (1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建设在确保城市安全中居极重要的地位。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城市防洪的严峻形势及其原因,对未来城市防洪对策提出了建议,并对现行城市防洪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

    • 长江上游成为第二条黄河的可能性及其防治对策

      2002(4):62-66. CSTR:

      摘要 (1041) HTML (0) PDF 216.98 K (1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气象因素和下垫面因素出发,重点针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金沙江和嘉陵江流域2个主要产沙区地表侵蚀和河流泥沙输移特征、来水来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分析了长江上游成为第2条黄河的可能性。认为气象因素是影响重点产沙区沙量变化的关键因素,而长江上游地面物质侵蚀量和河流泥沙的发展主要受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水热条件和地貌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考虑“长治”工程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工作,长江上游的河流泥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最后还根据该地区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与建议。

    • 中国西部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的限制因素

      2002(4):67-71. CSTR:

      摘要 (1052) HTML (0) PDF 224.57 K (1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地旅游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极为重要的一种自然旅游资源,从地理学角度对中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具有6个显著的特点,并对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及需注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宏观水土保持监测研究及其进展

      2002(4):72-76. CSTR:

      摘要 (1231) HTML (0) PDF 221.39 K (1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宏观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监测两大重要分支之一,在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区域生态环境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它在监测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与微观监测都有显著区别。关于宏观水土保持监测的理论问题可以分为关于理论的研究和区域水土保持动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而且都体现出其研究尺度的明显影响。目前在我国其研究和实践发展很快,多数研究都应用了遥感和GIS方法,但基本理论研究还很缺乏。随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成和地球信息技术的进步,宏观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将继续得到加强

    • 西北地区盐渍土形成特点及开发利用

      2002(4):77-78. CSTR:

      摘要 (1106) HTML (0) PDF 100.34 K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了西北地区盐渍土形成特点,并指出该区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农田面积过大、灌溉效率低、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缺乏排盐规划和对盐害认识不清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水土保持专家介绍
    • 水土保持专家介绍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家郑粉莉博士

      2002(4):78-78. CSTR:

      摘要 (642) HTML (0) PDF 65.74 K (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郑粉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博士后。1960年10月生, 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