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研究
    •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性质和当前森林培育的策略

      2002(6):2-6. CSTR:

      摘要 (1322) HTML (0) PDF 233.65 K (1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比和分析了前人对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的研究成果后认为陕北黄土高原的阔叶栎林为主的森林界限截止于渭北黄土高原北部,即陇县、彬县、宜君、铜川、黄龙一线。经过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后土壤基质已经严重旱化和贫瘠化,通过重建植被土壤基质是可以逐步恢复的。植被的重建应该首选择先锋植物种类,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改造,使其向接近该区天然林(植被)的方向发展,并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续的森林经营体系。

    •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的策略

      2002(6):7-10. CSTR:

      摘要 (1128) HTML (0) PDF 183.52 K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了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立法过程,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对全球变化、人类活动与西部生态环境变化的耦合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应重在综合治理,制定不同生态区域,不同地区类型的生态恢复重建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善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管理机构,提高生态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完善农业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开发项目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生态审计"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西部地区生态重建的顺利实施。

    •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

      2002(6):11-14. CSTR:

      摘要 (1053) HTML (0) PDF 201.42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西北地区是山西省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区域。分析了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并针对关键性问题提出了改变区域耕牧传统旧习和舍饲畜牧业等较为科学和适应发展的对策。

    • >试验研究
    • 三川河流域水沙变化水文分析

      2002(6):15-19. CSTR:

      摘要 (1014) HTML (0) PDF 223.98 K (1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三川河流域实测降雨、洪水、泥沙资料,在统计分析和探讨产洪产沙机理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降雨产洪产沙数学模型,并用之计算了三川河流域1970-1996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洪减沙效益,对三川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水沙变化进行了重点分析,还采用另外4种水文分析方法进行了平行计算和验证,取得了比较理想和真实的结果,为全面分析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三川河流域降雨资料的系列化处理方法、径流系数变化趋势以及河道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方法对黄河中游其它多沙粗沙支流的水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城市扩建诱发水土流失的空间地理场分析

      2002(6):20-22. CSTR:

      摘要 (993) HTML (0) PDF 197.80 K (1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杭州市的城市发展速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辐射腹地的地形结构,应用地理区位空间原理,分析了杭州市城市扩建中诱发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特点。(1)以市区为中心,向西呈扇状辐射,辐射圈带的宽度窄,过渡快(2)层状地形面和2条主公路将扇状带分割呈网格状圈带(3)环境保护高效带与建筑活动集中带突变明显(4)建筑材料集中获取带是水土流失的突发带(5)土地利用多变的城市菜篮子地逐渐向坡地移动,是诱发水土流失的主要潜在策源地。

    • 子午岭林区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素的效应

      2002(6):23-25. CSTR:

      摘要 (1038) HTML (0) PDF 155.66 K (1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子午岭次生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为对象,研究了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长期草地(白羊草地和茭蒿草地)、灌木林和乔木林地表层土壤(0-5cm)的全氮含量为坡耕地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的1.4~2.5倍。长期草地和乔木林地表层土壤(0-5cm)全氮的含量相近,高于灌木林地及恢复草地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在林草植被下,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的含量,土壤剖面中全氮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为下降趋势。与坡耕地相比,草、灌木和乔木可以分别提高0-15cm,0-25cm和0-50cm土层中土壤全氮的含量,表明了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说明,在黄土丘陵区,坡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可以有效地驱动上层土壤氮素含量逐渐提高。

    • >研究简报
    • 电解质脉冲法测量降雨条件下坡地水流速度的实验研究

      2002(6):26-28. CSTR:

      摘要 (970) HTML (0) PDF 162.88 K (1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降雨强度为 50mm/h的条件下,在降雨10min后,在坡面初步形成细沟时,用电解质脉冲法对4种坡度的水流速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无论土壤表面是细漫流或细沟流,用这种方法均可进行测量。从理论上和拟合结果来看,这种方法测量水流速度是可行的。若进一步研究,有可能用于解释细沟侵蚀的机理。

    •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评价

      2002(6):29-31. CSTR:

      摘要 (1157) HTML (0) PDF 145.14 K (2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历来以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而著称,这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成因,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方针为立足点,对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经济效果、生态效果和社会效果进行评价。重点从投入产出角度,以常规树种为例比较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经济效果。从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 陕西省人口、耕地与粮食系统互动平衡研究

      2002(6):32-36. CSTR:

      摘要 (965) HTML (0) PDF 233.60 K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陕西省人口、耕地与粮食系统现状的分析,采用Logistic曲线预测未来10a该省人口、耕地资源、粮食诸因子的变化趋势,测算出不同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量。并分析了系统不平衡的原由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性战略措施。

    • 城市内小流域综合整治及效益分析--以重庆市清水溪流域为例

      2002(6):37-39. CSTR: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45.58 K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内小流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小流域的合理规划和综合整治,是城市水土保持和城市可持续的重要途径。清水溪是流经重庆市主城区的一条河流,流域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已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制约城市发展。本文在界定城市内小流域概念的基础上,对清水溪小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及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内小流域的综合整治应以通过恢复小流域生态系统为目标城市内小流域综合整治的效益分析,应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 基于GIS的闽东南小城镇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2002(6):40-44. CSTR:

      摘要 (1047) HTML (0) PDF 259.53 K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GIS等技术,分析与探讨了闽东南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环境承载力与小城镇发展污染集聚的矛盾,环境治理与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矛盾,开发建设中的小城镇与用地、水土保持的矛盾,以及法规出台滞后与产业化发展的矛盾,并提出了相关解决途径。

    • >水保监测
    • 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

      2002(6):45-47. CSTR:

      摘要 (1058) HTML (0) PDF 149.17 K (1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RS,GIS,GPS进行土壤侵蚀快速调查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有益尝试,也是"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应用研究的前沿。土壤侵蚀调查是一项十分繁复的任务。在总结历次遥感侵蚀调查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第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存在的有关技术问题,如信息源问题、土地利用定性参考层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路线中存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同行商榷,供决策层参考。

    • 潍河下游平原咸水入侵监测研究

      2002(6):48-51. CSTR:

      摘要 (999) HTML (0) PDF 194.05 K (1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咸水入侵作为研究区内的一种环境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对研究区影响咸水入侵的因素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方面对咸水入侵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可以作为咸水入侵的指示标志。监测网系统的建立为咸水入侵区的灾害治理提供基本信息和依据。

    • 基于3S技术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建立

      2002(6):52-55. CSTR:

      摘要 (1137) HTML (0) PDF 194.77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系统内容、应用模块设计与建立,并阐述了系统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在3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构筑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壤侵蚀评价2个应用模块。

    • >综合治理
    • 岷江上游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2002(6):56-58. CSTR:

      摘要 (1094) HTML (0) PDF 186.44 K (1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退化是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的土地退化已成为岷江上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分析了该区土地退化的现状: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河谷进一步扩大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人口快速增长和草场过度放牧等土地退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改善生态环境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坡耕地的坡改梯力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法制建设及其监督管理的土地退化防治对策。

    • 泥石流野外调查方法

      2002(6):59-61. CSTR:

      摘要 (1425) HTML (0) PDF 144.13 K (2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野外现场调查是勘测泥石流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泥石流野外调查分为区域调查和沟谷调查2种。区域调查主要对泥石流形成和活动区域的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识别出泥石流沟沟谷调查是对某一具体的泥石流沟的地貌、地质、气候、水文等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所需的各种参数。本文对2种调查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与系统阐述。

    • 商州市川垣河谷区生态农业建设初探

      2002(6):62-64. CSTR:

      摘要 (786) HTML (0) PDF 147.90 K (1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商州市川垣河谷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生产发展限制因素,提出该区若能加强水平梯田建设,积极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发展高效设施生态农业,加强核桃、柿子、花椒和中草药、食用菌的生产,封山育林,植树种草等,则该区一定会变成山青、水秀、民富的生态经济型现代新农村。

    • 利用生态能源原理解决流域治理中能源短缺问题

      2002(6):65-67. CSTR:

      摘要 (695) HTML (0) PDF 145.13 K (1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赣南兴国县水土流失典型区的调查,从小流域的生态能源系统分析出发,提出了促进维护良好的生态经济水平条件下小流域治理和管理应遵循生态能源原则和经济原则,为我国南方小流域治理和北方沙漠化防治提供了能源理论依据。流域治理中配置生态能源系统可巩固治理成果,有效减少人为对系统的破坏,是解决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有效途径。

    • 关于红寺堡新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2002(6):68-70. CSTR:

      摘要 (1063) HTML (0) PDF 152.60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红寺堡新绿洲存在着风沙灾害频繁,种植业结构单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壤肥力低下以及移民经济基础薄弱和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等制约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子系统、发展支持子系统、环境支持子系统、社会支持子系统及智力支持子系统等5个子系统的相关方面分析了该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实现水资源增值建设完整的防护林网体系建立混合型及少耕、免耕的保护性耕作制度快速培肥土壤,建设高产农田系统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对策。

    •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简介

      2002(6):71-71. CSTR:

      摘要 (1946) HTML (0) PDF 59.13 K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中心内设综合处、监测处、咨询评估处和技术处。

    • 新世纪土壤科学的现实与面临的挑战--从第17届世界土壤科学大会看土壤学的发展

      2002(6):72-73. CSTR:

      摘要 (1134) HTML (0) PDF 96.20 K (1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的资助,笔者于2002年8月参加了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第17届世界土壤科学大会。会议期间,除参加了一天的大会报告外,重点参加了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土壤与环境及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学术活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