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2004(4):1-5. CSTR:

      摘要 (1115) HTML (0) PDF 456.72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重要途径。以永久性天然草地和三龄沙打旺人工草地为对照,在对黄土丘陵区坡地退耕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群落演替、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长及其组成动态变化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主要群落下土壤的入渗能力。研究表明,随着植被演替的进展,群落生物量逐步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显著改善。退耕草地土壤表层0-20cm土壤渗透能力(K 10℃)每年可提高0.10mm。植被改善土壤入渗能力的有效深度达40cm。说明黄土丘陵区通过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可以改善土壤渗透性能,强化降雨就地入渗,减少水土流失。

    • 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实施对局地降水影响初析

      2004(4):6-9,13. CSTR:

      摘要 (1288) HTML (0) PDF 232.13 K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库高水位运行期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8a来有关监测数据,结合区域内气象资料,分析了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实施所引起局地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水库大量蓄水和大规模林草、梯田等坡面措施及相当数量沟道坝库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下垫面状况,而且较多地截留雨水和拦蓄地表径流,增多了内源水汽,加快了区域水分循环,从而改变了当地小气候特性,并对局地降水产生一定影响。

    •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关系分析——以四川盆地遂宁市市中区为例

      2004(4):10-13. CSTR:

      摘要 (1281) HTML (0) PDF 243.83 K (1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对遂宁市市中区1995—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遂宁市市中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水土保持、土壤侵蚀面积减少和侵蚀强度降低。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发生在丘陵旱地,其中水土保持效果最显著的是旱地的内部转化,这充分体现了坡改梯工程在土壤侵蚀治理中的重要性。旱地向林地的转化对该区土壤侵蚀的治理也是很有利的,退耕还林工程同样不可忽视。换言之,"长治"工程综合治理在遂宁市市中区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生态效益,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 陕北黄土丘陵区植被建设分区研究

      2004(4):14-18,22. CSTR:

      摘要 (1558) HTML (0) PDF 267.79 K (1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陕北丘陵沟壑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植被分布状况,将该区植被建设划分为北部毛乌素沙地沿线丘陵沟壑区,东北部黄土丘陵及黄河谷地区,西北部白于山及横山山区,东部黄土丘陵及黄河谷地区和南部黄龙山、崂山沿线次生林区等5个区域,并阐述了每个区域的植被类型、建设任务、经营方向、经营模式和不同立地条件适宜的植被种类。

    • 晋西黄土区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

      2004(4):19-22. CSTR:

      摘要 (1035) HTML (0) PDF 393.69 K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晋西黄土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了7个典型小流域,根据14a的定位观测结果,对流域泥沙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小流域泥沙来源的地貌部位划分,沟谷地(沟头、沟道和沟坡)产沙量>沟间地(坡面、梁峁坡)产沙量,沟谷地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60%以上,沟谷地侵蚀模数是沟间地的1.28~2.48倍,坡耕地、裸露地是主要产沙地类。

    • >研究简报
    •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设计——以四川省遂宁市百佛寺支流域为例

      2004(4):23-26. CSTR:

      摘要 (1510) HTML (0) PDF 407.02 K (1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四川省遂宁市百佛寺支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了该支流域在土地利用、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支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设计。设计中,将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应用作为重要目标,发展立体农业,建立和完善坡面水系,开发绿色产业和近郊旅游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此项设计力图为川中丘陵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示范。

    • 三峡库区奉节县欧营移民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2004(4):27-30. CSTR:

      摘要 (1204) HTML (0) PDF 407.32 K (1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库区的移民安置则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控途径。在对移民生态环境容量界定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2个方面对奉节县欧营移民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和现有的产业模式下,1500人的移民数量是可以接受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该地区移民生态环境容量还可以略有提高。

    • 不同类型水源保护林水资源保护功能的分析和评价

      2004(4):31-33. CSTR:

      摘要 (1146) HTML (0) PDF 139.57 K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北京市密云县密云水库上游清水河流域现有水源保护林类型现状,对油松林、刺槐林、板栗林及混交林4个林分类型的截留降雨、枯枝落叶容纳雨量、林地土壤蓄水、减少地表径流及净化水质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最小消耗水资源和有利于水资源积累的前提下,水源保护林中的油松水资源消耗较少,混交林次之,刺槐林、板栗林最多。因此建议水源保护林营造应加大耗水能力小和净化水质的树种比例。

    • 陕西省泾阳南塬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及成因分析

      2004(4):34-37. CSTR:

      摘要 (1155) HTML (0) PDF 249.97 K (2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泾阳南塬崩塌、滑坡带是关中地区黄土台塬地质灾害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该类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活动构造、地震、地貌、地层岩土、河流侵蚀是该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人类过度扰动及灌溉是其形成的诱因。提出该类预防总体应以避让为主,局部兼以工程治理。

    •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林植物群落演替研究

      2004(4):38-39,50. CSTR:

      摘要 (1036) HTML (0) PDF 316.98 K (1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调查资料,研究了东江流域上杨水土保持试验区内4种典型人工生态修复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分布及林冠郁闭度、地表覆盖度等多项植物群落学。通过与未经生态修复的稀树草坡植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林植物群落次生演替状况,并针对生态修复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 陕西省降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2004(4):40-43. CSTR:

      摘要 (1109) HTML (0) PDF 443.22 K (2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陕西省20个测站1951—2000年(4—9月)的降水资料,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陕西省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对降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4—9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尤以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减少最为显著。预测表明21世纪前10a陕西省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同时分析了降水变化对河川径流、沙漠化及水土流失的可能影响。

    • >综合治理
    • 高寒地区荒漠化动态监测技术构想

      2004(4):44-46. CSTR:

      摘要 (1333) HTML (0) PDF 215.39 K (1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进行中国高寒地区荒漠化动态监测具有其极端重要性。在西藏、青海两省设置了荒漠化监测中心,在柴达木、青海湖、共和、阿里、那曲和日喀则设置了6个基层监测站,组成高寒地区荒漠化动态监测网,并且提出了基于"3S"(GIS,RS,GPS)技术进行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及成果要求,最后讨论了监测技术路线实施的困难性。

    • 利用TM监测中国西部沙漠化进程

      2004(4):47-50. CSTR:

      摘要 (1246) HTML (0) PDF 187.87 K (1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1986年和2000年的TM数据,通过全数字化解释,得出了土地利用/覆盖在14a内的变化情况。研究工具采用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图像的增强、假彩色合成、几何精纠正、镶嵌、分幅,以及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分县统计出了6省的TM目视解释结果。土地利用/覆盖采用了3级分类体系,第1级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6大类。2000年,这6省沙漠、沙地和沙漠化土地面积为85425467h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6%,大多数位于新疆、内蒙古西部、青海和甘肃,新疆最多,为52035232hm2,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32%。14a来,6省新增沙漠化土地面积1610062hm2,已沙漠化土地重新被利用面积为291776hm2,净增1318286hm2,占总面积的0.40%。6类土地类型中,草地沙漠化最严重,达到797081hm2,占到了新增沙漠化土地的50%。

    • 陕北黄土丘陵地区坡耕地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2004(4):51-54. CSTR:

      摘要 (1091) HTML (0) PDF 326.05 K (1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陡坡开垦使坡耕地面积扩大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应用遥感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坡耕地的分布特征及面积数据,对合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意义重大。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实验样区,以TM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方法提取坡耕地信息。通过改进采样方法,在非监督分类生成的初始训练样本的基础上,进行删除、增补、合并等样本调整,使训练样本的选取精度大大提高,明显提高了分类精度。研究证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混合分类方法进行坡耕地分类,较好地解决了大量存在的坡耕地同物异谱的现象,是进行坡耕地调查与监测的理想方法。

    • DEM地形复杂度指数及提取方法研究

      2004(4):55-58. CSTR:

      摘要 (1796) HTML (0) PDF 321.78 K (1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充分阐述各种地形信息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栅格DEM的地形复杂度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认为,DEM的地形复杂度指数是描述地形变化程度的综合指标。可以在一个3×3窗口中,通过提取栅格中心点与其邻域栅格所组成的相邻的空间平面之间的夹角来表示。根据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1∶5万DEM的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所提取的地形复杂度指数,可有效地描述该类DEM信息源的地面形态变化情况。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DEM地形信息量的概念体系,以及地形信息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随空间尺度(比例尺、栅格分辨率)变化的规律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 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砾砂混合料筑坝分析

      2004(4):59-62,80. CSTR:

      摘要 (818) HTML (0) PDF 327.58 K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干旱风沙区修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可同时起到拦泥与蓄水的作用,并对改善风沙区生态环境、发展绿洲农业起到促进作用。用沟道内洪水冲积形成的砾砂混合料作为筑坝材料,既可以就地取材,又可以充分发挥土料透水性强的优势达到雨洪转化的目的。通过野外和室内试验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应用多种方法对宁夏同心县长沙河流域的上流水骨干工程的坝坡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风沙区砾砂混合料用于修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能满足坝坡稳定和渗透稳定的要求。

    • 基于物元分析的流域产流预报

      2004(4):63-66. CSTR:

      摘要 (1107) HTML (0) PDF 296.50 K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前期的预报因子进行计算,使物元分析具有了预报功能。通过反复调整各因子的等级分界值(经典域和节域),可以使流域产流计算等级和实际等级的拟合率达到最大,其结果比较好。实例表明这是流域产流预报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兰新铁路风沙区提速改建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004(4):67-70. CSTR:

      摘要 (1085) HTML (0) PDF 395.04 K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北戈壁荒漠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风蚀为主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区域的道路建设也在加速发展,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也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兰新铁路"百里风区"提速改建工程项目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 杭州湾南岸农业环境资源及农业综合开发研究

      2004(4):71-75. CSTR:

      摘要 (1221) HTML (0) PDF 234.19 K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环境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杭州湾南岸农业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发展。通过对杭州湾南岸农业环境资源的评价,探讨了区域农业发展优势,并提出杭州湾南岸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对策。

    • 辽宁省矿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方略

      2004(4):76-80. CSTR:

      摘要 (1048) HTML (0) PDF 229.87 K (1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辽宁省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历时10个月,亲自到各矿山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辽宁省矿区具有矿点数量多,分布广,开采历史长,废弃矿点相对较多,水土流失强度大,流失量大,恢复治理率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剧烈等特点,并根据破坏迹地特点和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因矿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加强科研,提高效率;软硬兼施,综合治理"的生态重建方略。

    •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低效林分改造措施及生态恢复对策

      2004(4):81-84,93. CSTR:

      摘要 (1044) HTML (0) PDF 460.69 K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低效林分的现状、特征。根据现有林分和立地条件,将研究区的低效林分划分为低产经济林、低效落叶阔叶林、低效常绿针阔混交林、低效灌木林、低效石山灌丛等5种类型,又把低效石山灌丛分为封山育林和困难地段造林。采用封、补、改、造、抚等措施对不同的低效林分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进行改造。并结合该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生态、生活和生产方面提出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石灰岩山地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东北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评价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黑龙江省东部红旗流域为例

      2004(4):85-87. CSTR:

      摘要 (1047) HTML (0) PDF 207.97 K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综合调查和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对东北低山丘陵区有代表性的红旗流域土地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流域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要求,调整了其土地利用结构。确定了该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工程规模,并计算了其效益。

    • >综合研究
    • 西部地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重构研究

      2004(4):88-93. CSTR:

      摘要 (974) HTML (0) PDF 538.93 K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存在"国家公园论"与"经营权转移论"两种旅游管理模式论争。在国内外旅游管理模式述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地区旅游管理模式重构问题。以青海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重构管理模式和重组管理体制,并总结了管理模式的实施结构。最后讨论了如下问题:(1)高度重视西部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特征;(2)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与监护权的分离与制衡;(3)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反映各相关利益主体彼此独立、相互制约的制度与关系。

    • 对河南省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建议——以河南省中牟县为例

      2004(4):94-100. CSTR:

      摘要 (1087) HTML (0) PDF 294.00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南省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草)已经进行了3~4a,但中部由于本身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社会背景,无法照搬西部地区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以地处黄河故道地区的河南省中牟县为例,通过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状况的农户调查结果分析,对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草)的提出了5条建议。

    • 论西部大开发中榆林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2004(4):101-102,106. CSTR:

      摘要 (1146) HTML (0) PDF 276.27 K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榆林市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生态环境建设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等问题,认为榆林市生态环境建设在规划上必须树立长远观念、系统观念和资源观念,走封山(沙)绿化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道路。在林种配置上应以防护林为主,适当发展经济林、薪炭林和风景林。在树种选择上应避免单一树种造林,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

    • 民营水土保持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04(4):103-106. CSTR:

      摘要 (778) HTML (0) PDF 183.68 K (1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民营水保的出现昭示着今后水土保持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经营方式主要有租赁承包、返租倒包、股份合作、买断和公司+农户等。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种植、种养加、旅游和综合型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资金扶持渠道不畅、政策难到位和侵犯利益现象时有发生等,其对策是:政策配套,规范管理;确认产权,保障权益;大力扶持,强化服务;抓大放小,以大带小。

    • 河南省淅川县退耕还林实践与思考

      2004(4):107-110. CSTR:

      摘要 (1018) HTML (0) PDF 230.72 K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淅川县两年来退耕还林实践的分析,总结了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指出了淅川县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和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