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半干旱退化山区坡地改造工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05(5):1-4.

      摘要 (981) HTML (0) PDF 244.25 K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野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整地方式山杏、山桃灌木林地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通过人工坡地改造工程,山坡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明显的提高,在林木根系活动层40—60cm土壤有机质、氮素增量高于其它处理,土壤速效磷增幅较小;土壤速效钾有少量增加。

    • 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2005(5):5-11.

      摘要 (1128) HTML (0) PDF 608.36 K (1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亚洲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气候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22 Ma B.P.改变了东亚地面行星风系并出现季风效应;8.5 Ma B.P.东亚季风效应增强,干旱化程度的加剧,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开始;3.6 Ma B.P.起,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与放大作用增强;1.2 Ma B.P.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现代冬夏季风气候效应逐级增强。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使黄土高原发生了阶段性抬升与构造变形,并引起多种黄土地质灾害与水土侵蚀,其中,黄土高原的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下降,为重力侵蚀、沟谷溯源侵蚀和流水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构造变形会造成黄土产生构造裂隙、节理,增大黄土的侵蚀速率,促进黄土的坍塌和滑坡等侵蚀灾害的发生;地形突变带、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带等稳定性条件差的黄土分布区,是黄土侵蚀最剧烈的地区。

    • 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林改造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005(5):12-16.

      摘要 (1139) HTML (0) PDF 863.34 K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岷江上游中山区存在大面积低效林,其萌蘖枝多而密,无明显主干,林地阴闭,光照少,土壤干燥,生态服务功能极为低下。经萌蘖更新调控技术2a的改造后,土壤生态功能大大改善,改造林地土壤容重较对照林地低9.6%~32.6%,土壤孔隙状况明显改善,表层总孔隙和毛管孔隙较对照林地提高30.9%和31.5%,非毛管孔隙随改造时间先增加后减少,土壤孔隙配比更为合理。由于土壤孔隙得到改善,土壤持水性能也明显地提高,表层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自然含水量较对照林地分别提高87.5%,94.6%和64.0%,非毛管持水量在改造2a后,表层土壤也较对照林地高72.3%。萌蘖更新调控技术通过调控植物结构和功能,加快林地物质循环,促进植物生长和根系活动能力,来改善土壤生态功能。萌蘖更新技术在岷江上游中山区试验效果明显,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强,为该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总碳分布与储量研究

      2005(5):17-19.

      摘要 (1025) HTML (0) PDF 1.02 M (1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位于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的砖窑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流域内土壤分层取样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壤总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运用Kriging插值法生成流域土壤总碳含量空间分布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土壤碳储量估算模型,估算出流域土壤总碳储量。结果表明,砖窑沟流域土壤总碳含量总体上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同一深度层内土壤总碳含量沿梁峁顶部→梁峁坡→沟坝地依次减少;流域内0—100cm深度内土壤总碳储量占0—200cm深度内土壤总碳储量的51.8%。100—200cm深度的土壤碳储量在0—200cm深总碳储量中仍占较大比重。因此,在研究黄土高原土壤碳储量时,100cm深度以下的土壤碳储量不容忽视。

    • 人类活动对黄土沟壑区小流域水沙影响的研究

      2005(5):20-23.

      摘要 (1058) HTML (0) PDF 202.98 K (1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西峰杨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降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治理前后水沙变化。通过分析发现,治理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使年均径流量比治理以前略有增加,而年均输沙量却比治理以前大幅度减少。

    • >研究简报
    • 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地甘肃鼢鼠数量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研究

      2005(5):24-27.

      摘要 (1041) HTML (0) PDF 600.83 K (1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简述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地植被恢复的时间序列和该时序中鼢鼠种群的消长规律。通过延安市17个样地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甘肃鼢鼠的种群密度与退耕还林地的植被覆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黄土高原,针对预防鼢鼠危害,认为幼林成林的生态安全植被覆盖度的阈值为64.15%。

    • 黑龙江省东部水源区植被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2005(5):28-31.

      摘要 (1097) HTML (0) PDF 233.94 K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黑龙江省东部水源区5种不同植被土壤层的水分物理性质、蓄水性能、渗透性能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基础上,对各植被土壤层的水文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天然林和灌丛林林地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最强,针叶林地一般,云杉幼林地最差。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提高灌丛在当地林木植被资源中的比例,加强人工针叶林林分结构的调整与抚育管理,是提高当地森林植被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的有效途径。

    •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2005(5):32-36.

      摘要 (1158) HTML (0) PDF 978.68 K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王东沟流域1994年和2002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近几年来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园地、林地为主,变化以耕地和园地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塬面上。自然因素、比较经济效益和宏观政策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后,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对试区土地利用提出了建议。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研究

      2005(5):37-41.

      摘要 (1023) HTML (0) PDF 270.28 K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生态—生产范式区划,可以了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特点、潜力及农牧业潜在的发展方向,了解目前农牧林业生产特点,从而为确定一致而长期的治理方针和措施、确定进行生态重建和持续发展生产的宏观地域格局提供前提和基础。在借鉴相关区划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生产范式区划的原则,构建了区划的等级系统和指标体系,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生态—生产范式区划研究,将其划分为3个范式区、7个范式小区和21个单元区。

    • >应用技术
    • 降雨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005(5):42-44.

      摘要 (1140) HTML (0) PDF 451.06 K (1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定性地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以及土壤渗水性对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定量地分析了含水率变化与黄土抗剪强度的关系,并通过计算分析了不同入渗深度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对某一特定边坡均有一个临界入渗深度值。对于已形成的边坡可以根据临界入渗深度值,按预报的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计算出可能的入渗深度,进而判断该边坡是否稳定;对于将要开挖的黄土边坡,根据不同的降雨频率,得出可能的入渗深度,按此入渗深度确定出合理的边坡型式。

    • GIS空间分析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研究

      2005(5):45-49.

      摘要 (1106) HTML (0) PDF 412.52 K (1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空间分析功能是GIS的本质特征。选择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草)工程为研究对象,以探讨GIS空间分析在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的应用方法为目标,确定了一种基于GIS空间分析的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草)规划方法;建立了相关地理编码体系和规则,并运用GIS空间分析的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叠置分析、属性分析等功能实现了规划的全过程,完成了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草)规划图以及退耕地还林面积和还林规划面积统计。结果表明,此方法在以小流域治理为特点的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中有借鉴意义。

    • RaA氡气、甚低频测试在复核某电站库首变形体边界中的应用

      2005(5):50-53.

      摘要 (1062) HTML (0) PDF 1018.99 K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西南某水电站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的地形地貌,先从地质定性分析出发,初步确定拉裂变形体的上下游边界及前后缘边界。介于地质体的不均匀性及不可预见性,再在初步圈定的拉裂变形体上布置低线公路、高线便道以及纵线3条测线,通过RaA氡气、甚低频测试这2种科学手段加以测试。最后在室内进行数据整理之后,作出各测点氡气值柱状图和甚低频视电阻率图,并在其原理基础上结合地质情况加以量化评判,结果表明它与地质定性分析得出的边界情况基本吻合。可见,这2种测试手段为拉裂变形体的边界确定作出了较为充分的论证。

    • 等雨量线的自动绘制方法

      2005(5):54-57.

      摘要 (1131) HTML (0) PDF 399.13 K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雨量站点及等雨量线的特征,讨论了一种新的等雨量线追踪途径。该方法首先用二次曲面对不规则站点雨量进行格网化,然后在格网上对等雨量点进行判断、追踪以及在追踪过程中如何消除追踪的二义性。最后对开曲等雨量线和闭曲等雨量线的起点、终点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绘制等雨量线的质量,对于计算流域的面雨量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小流域“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2005(5):58-61.

      摘要 (1418) HTML (0) PDF 201.41 K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猪沼果”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是一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农村能源建设和种植业有机结合成一个物质循环系统的新型治理模式。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小流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阐释了“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技术原理,总结分析了河子背、柏树芫2条小流域实施“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商洛山区土壤状况与适种中药材研究

      2005(5):62-65.

      摘要 (1176) HTML (0) PDF 192.75 K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商洛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从商洛山区中药材生产实际出发,对商洛土壤类型、分布规律、性状特征、养分含量与适种药材种类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商洛山区土壤种类对商洛中药材的道地性形成及确定中药材最佳适生区的重要意义,并就该区中药材栽培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综合治理
    • 毛乌素沙地植被特征与建设

      2005(5):66-70.

      摘要 (1156) HTML (0) PDF 276.55 K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乌素沙地的高等植物共有1 106种,分属于98科420属。主要的科有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藜科。主要的属有蒿属、黄芪属、葱属、柳属、杨属,主要的种有沙蒿、沙竹、牛心朴子、沙柳、乌柳。植物群落类型有草原植被、草原和荒漠灌丛、沙生植被、草甸植被、盐生植被、沼泽和沼泽性植被、水生植被,其中沙生植被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草甸植被。植物群落主要有沙蒿群落、沙蒿—柠条群落和沙柳、乌柳、沙棘组成的“柳湾”。简述了毛乌素沙地的植被分布特征,提出该区植被建设应以灌木为主,采取灌、乔、草相结合等措施。

    • 坡耕地地表糙度的量测与计算

      2005(5):71-74.

      摘要 (1187) HTML (0) PDF 292.73 K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回顾了地表糙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后,经实验证实,Brough D L,Linden D R和Van Doren D M等人提出的糙度测量和计算方法,均能满足黄土高原坡耕地人为耕作管理形成的微地形特征的研究需求。

    • 宝鸡城区北坡土壤侵蚀及其防治

      2005(5):75-77.

      摘要 (943) HTML (0) PDF 143.14 K (1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区北坡作为宝鸡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其生态功能价值日益突出。但这一地带生态问题严重,是制约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重大障碍之一。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土壤侵蚀是该地带的主要生态问题,土壤侵蚀以重力侵蚀、水力侵蚀为主。分析了该区土壤重力侵蚀、水力侵蚀的成因,提出了防治的对策措施。

    • 陕西省黑河流域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估算

      2005(5):78-80.

      摘要 (1050) HTML (0) PDF 282.54 K (1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控制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改善黑河水库水质,按照行政区将黑河流域划分为9个地域单元。通过专家评判模式估算出了各行政单元的土壤侵蚀量。利用吸附态氮磷污染估算模型估算出了污染物流失量和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厚畛子乡、陈河乡、甘峪湾乡以及马召乡4村是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关键源区。退耕还林、减少耕地、增加植被覆盖度、合理利用土地是控制土壤侵蚀型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 渭河流域地表水资源未来变化趋势分析

      2005(5):81-84.

      摘要 (977) HTML (0) PDF 206.15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球气候的暖干变化,将会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在分析渭河流域降水及径流量时空分布基础上,根据渭河产流和水平衡原理,依据假定的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采用模型模拟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趋势。提出了该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

    • >综合研究
    • 我国不同空间尺度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

      2005(5):85-89.

      摘要 (1003) HTML (0) PDF 1.04 M (1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50a来,我国水土流失(含水蚀、风蚀)总面积呈抛物线形发展态势,水蚀趋势亦然,但风蚀面积则呈连续增长趋势,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强调指出领导重视、科学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依靠科技、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经济改善、农村能源得到缓解等,是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由破坏大于治理到治理大于破坏,走向健康发展的新阶段的重要因素。

    • 杨凌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2005(5):90-93.

      摘要 (1149) HTML (0) PDF 559.48 K (1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杨凌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区建设的设计构想。示范区设计以现有节水农业技术在西北半湿润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为基础。通过技术筛选、技术集成及示范,形成规范化技术标准。在综合分析节水示范区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基础上,对节水技术进行组装凝练,建设综合节水示范区,监测示范区的农业和生态用水变化状况,评估节水效益;探索渠灌区节水农业综合示范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和发展模式,形成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示范区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示范区节水效益评估方法及监测指标体系。

    •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政府管制的作用分析

      2005(5):94-99.

      摘要 (970) HTML (0) PDF 291.70 K (1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主要指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满足生态基流量需求,保证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所依赖的水资源水量和水质服务的持续性。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例,通过博弈特征的分析,以及静态和演化博弈说明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进一步阐明政府管制的具体作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流量、分配初始水权、集中配置和公平的作用等等。最后指出了政府管制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新疆绿洲生态用水若干问题

      2005(5):100-104.

      摘要 (1021) HTML (0) PDF 436.98 K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是中国西部干旱区的典型地区,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用水的理论与方法亟需解决。以新疆为代表的干旱区生态用水具有一系列规律与特征。生态用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变幅范围,用水的方式比较灵活,水分的供给状况影响生物的生产力。生态用水受制于GSPAC中水分循环与转化的效率,并与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地形特点、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生态用水量的估算有许多参数与模型需要率定;干旱区生态用水观念的确立,对于完善生态水文学的学科体系,指导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实践,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生态购买是西部生态建设的新战略

      2005(5):105-107.

      摘要 (1039) HTML (0) PDF 588.50 K (1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购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强烈要求,也是我国“只能保证过程,不能保证结果”生态建设模式反思的结果。“国有私营”生态购买初衷是政府收购生态建设的产品,既帮助脱贫致富,又确保生态建设产品的形成、巩固和转化利用。生态购买以生态建设成果(生态产品)为投资管理的重点,确保生态产品形成效率和转化利用速度,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购买不仅使生态产品商品化和货币化,实现“生态致富”,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市场意识、思维、文化,加速培育生态建设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增强生态建设的实力、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从经济角度和政策层面,探讨生态购买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原理、功能、方法、程序等,为生态购买的实施提供启发和对策。

    • 编制矿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几点经验

      2005(5):108-110.

      摘要 (925) HTML (0) PDF 145.06 K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矿业开发破坏地表植被,扰动岩石结构,常造成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通过几年来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对矿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措施的合理布设,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布置既要经济合理,又要满足各项水土流失防治理目标,它包括工程防治措施和植物防治措施2个部分。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