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分析——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

      2006(5):1-3. CSTR:

      摘要 (1055) HTML (0) PDF 350.61 K (1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石漠化与地层岩性、河流切割、土壤侵蚀、坡度及人类活动等有关。主要从地形坡度方面来分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并以贵州高原的清镇市为例,结合石漠化的相关数据,采用GIS技术,对地形坡度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进行空间相关分析,最终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与地形坡度的相关关系。研究得出,地形坡度陡、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石漠化面积最大,石漠化程度高;地形坡度小,人类活动少的地区石漠化面积最小。因此地形坡度与石漠化的级别和分布有密切关系。

    • 咸阳市区黄土显微结构研究

      2006(5):4-9. CSTR:

      摘要 (1136) HTML (0) PDF 763.18 K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对咸阳市区黄土微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市区黄土的微结构特征在平面上随地形地貌不同而异,在剖面上随土层及深度不同而变化。在同一剖面上,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的微结构差异最为明显,黄土层以支架大孔一镶嵌微孔半胶结式结构为主,古土壤以絮凝一凝块胶结式结构为主。在地貌单元上,渭河三级阶地、二级阶地黄土微结构较为疏松,主要为支架大孔一镶嵌微孔半胶结结构,一级阶地黄土微结构较为致密,主要为镶嵌微孔胶结式结构和絮凝胶结式结构。黄土微结构特征沿黄土剖面垂直方向上及沿地貌单元平面上的变化,主要是受黄土堆积环境、成土环境及埋藏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农村聚落土壤侵蚀研究

      2006(5):10-14. CSTR:

      摘要 (1020) HTML (0) PDF 555.66 K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人为因子体系,发现黄土多沙粗沙区农村聚落土壤侵蚀研究是目前该区水土保持工作的薄弱环节。对多沙粗沙区农村聚落抽样调查统计并进行农村聚落土壤侵蚀量计算,得知多沙粗沙区农村聚落常年土壤侵蚀量已占到区内年人为产沙量的9.77%。在研究黄土高原农村聚落土壤侵蚀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农村聚落土壤侵蚀的6项基本防治措施。

    • 沼气生态工程的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2006(5):15-18. CSTR:

      摘要 (1008) HTML (0) PDF 403.08 K (1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红壤丘陵岗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用轻养现象,以江西省上高南方果园科研示范基地为例,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统计分析了在红壤丘陵岗地开发利用中通过建立循环经济系统,实施沼气生态工程建设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研究表明,通过绿肥套种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而开展沼气工程,施用沼肥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较大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 青海湖地区耕地演变过程与影响机制分析

      2006(5):19-22. CSTR:

      摘要 (806) HTML (0) PDF 377.56 K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青海湖地区耕地总面积、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和区域差异的分析,探讨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发现该区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平稳增加、激增、螺旋式增加和锐减的演变趋势,内部结构先呈现水浇地面积的显著增加,浅山地、脑山地相对减少的趋势,然后有出现水浇地和其它类型的耕地此消彼张变化阶段趋势;而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也呈现出全区增长.区域不同步和全区减少的变化趋势。影响研究区耕地变化的原因,除自然因子外,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农业政策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库区岸坡地貌过程的影响

      2006(5):23-25,35. CSTR:

      摘要 (1117) HTML (0) PDF 481.72 K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因库区水位周期性涨落,引起水动力条件明显改变,导致地下水和库水共同作用于岸坡表面和岩土介质,对岩土体产生物理、化学和力学作用,对松散堆积物岸坡和基岩岸坡产生不同的影响,地貌动力作用由在基岩风化剥蚀基础上以重力作用为主变为在库水和地下水作用下以蠕动、滑移、崩塌、侵蚀、冲蚀作用等为主,进而引起岸坡变形,使岸坡地貌过程发生一系列变化,岸坡将经历一个地貌改造一再造的长期过程。

    • 金沙江干暖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抗冲性研究

      2006(5):26-30,42. CSTR:

      摘要 (1078) HTML (0) PDF 586.36 K (1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金沙江干暖河谷冲沟侵蚀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进行抗冲性试验研究。结果指出,不论何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抗冲性随时间增长而增强,其关系可以用幂函数得到较好的拟合;土壤抗冲性强弱表现为荒草地稳定沟>荒草地活动沟>耕地>裸地活动沟,这4者的土壤抗冲性指标均值比为1.0:1.4:3.0:21.5(荒草地稳定沟:荒草地活动沟:耕地:裸地活动沟)。这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亚表层土壤的抗冲性也有相同的趋势。研究表明,植物根系有明显的减沙效应,根系密度与根量是土壤抗冲能力的2个重要的生物指标。土壤有机质、>0.25mm水稳性团聚体,尤其是粗粒径(3~5 mm,5~10mm,>10mm)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抗冲性。

    • >研究简报
    • 江苏镇江古运河生态墙建植初探

      2006(5):31-35. CSTR:

      摘要 (1079) HTML (0) PDF 494.78 K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考察镇江古运河堤岸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分述了河流堤岸生态墙的建植原则、总体规划及生态混凝土砖的设计思想,同时结合气象气候特征,对植物遴选进行了优化,并由此规划出详细的生态墙建植工艺。示范工程初步验证,生态墙兼顾了护坡、绿化和截污这3项功能,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面源污染消减功效。

    • 南充市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值研究

      2006(5):36-38. CSTR:

      摘要 (1003) HTML (0) PDF 401.46 K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南充市土壤侵蚀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和估算,把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化值与经济建设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以此反映水土流失的程度。南充市2002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为6.22×108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6%。其中养分价值损失为5.50×108元,占土壤侵蚀经济总损失的88.45%,水土流失损失最严重的区域是南部县和阆中市,应该重点治理。

    • 塔里木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营建与维护

      2006(5):39-42. CSTR:

      摘要 (1129) HTML (0) PDF 374.56 K (1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塔里木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是在沙漠腹地生物防沙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公路沿线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选择和确定防护林生态工程营建的植物种、林地结构布局以及灌溉方式。塔里木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全长436km,林带宽度72~78m,林带面积3128hm2;植物种选用抗逆性极强的柽柳、沙拐枣、梭梭、胡杨、沙枣等灌木及乔木;树种配置采用行间混交,林带结构选用株行距为1m×2m或1m×1m;整体布局包括阻沙带和固沙带;灌溉方式为滴灌;水源为公路沿线的高矿化度地下水。初步观测表明,防护林工程防护效益和环境改善作用明显,防护林灌溉取水没有对地下水环境形成负面影响。

    • 沟渠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初析——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

      2006(5):43-45,64. CSTR:

      摘要 (1288) HTML (0) PDF 416.43 K (1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湿地有其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间许多化学迁移和转化过程不为其它生态系统所共享。沟渠的修建改变了湿地的水文状况,因此影响了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从沟渠对湿地化学元素迁移转化、湿地化学元素输入输出和湿地化学质量平衡影响方面分析了沟渠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沟渠的修建导致湿地大量化学元素丧失,湿地化学质量失衡,最终引起湿地退化。

    • 滹滏平原地下水资源脆弱性时变分析

      2006(5):46-48,74. CSTR:

      摘要 (1299) HTML (0) PDF 457.07 K (1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BP神经网络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用综合指数法分别对滹滏平原1984年和2000年地下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2000年相对于1984年,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脆弱性级别升高。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具有时变性,制定地下水合理利用模式时应当结合现状实际地下水资源脆弱性。

    • TOPMODEL地形指数的计算

      2006(5):49-52. CSTR:

      摘要 (5272) HTML (0) PDF 419.99 K (2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形指数是TOPMODEL(topography index,也称湿润指数,wetness index)中一个重要的输入参数,它把流域饱和缺水量,变动产流面积的概念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定义介绍了它的计算方法,解决了坡度为零的栅格的处理以及河道造成的地形指数值偏大的问题。并以两河口流域(2818km2)分辨率为60m的数字高程模型栅格网为例生成地形指数,配合相应的气象数据和水文资料,在TOPMODEL中进行了径流日模拟,效率在70%左右。

    • 陕北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2006(5):53-56. CSTR:

      摘要 (1148) HTML (0) PDF 421.22 K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光温生产潜力计算的基础上,经过降水、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等自然因素的订正,分析了陕北的土地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潜力。通过对陕北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采用产潜比增长速度法预测了2010年和2020年的粮食产量,并据此计算2010年和2020年的潜在人口最大承载量,提出了陕北建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的关键。

    • 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2006(5):57-61. CSTR:

      摘要 (1217) HTML (0) PDF 473.81 K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土地生态质量问题及土地经济、社会安全问题,参照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RS)评价模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二次函数综合的方法对区域土地资源安全程度作了评价。研究表明,重庆市土地资源处于初步安全状态,从1999年和2004年土地综合安全值来看,土地资源安全整体状况处于好转之中。

    • >水保监测
    • 中国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2006(5):62-64. CSTR:

      摘要 (1108) HTML (0) PDF 347.10 K (1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我国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对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进行了简单论述,同时提出了沙化土地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我国沙化土地防治尚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保持住现有沙化土地逆转态势任重道远。

    • 流域洪水模拟的分布式时变汇流方法及应用

      2006(5):65-70. CSTR:

      摘要 (1198) HTML (0) PDF 585.23 K (1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考虑流域降雨时空变化和流域地形对流域产、汇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流域洪水模拟的新方法——分布式时变汇流方法。该方法在分布式产、汇流模拟过程中,增加了时变因子,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忽略降雨在时间上变化的影响。此外,该方法还充分利用了GIS和遥感技术,使得模型中的大多数参数均可从DEM、土壤类型图或遥感影像中获取,只需要率定少数敏感参数。尽管模型结构简单,却能反映降雨径流过程的物理机制。因此,它可用于无资料地区的水文预报,便于应用与推广。将该方法用于浙江省皎口水库流域的洪水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效率高,模拟的流量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并且模拟结果不受降雨强度大小的限制。对双峰型或多峰型洪水,该方法不仅能很好地模拟出各峰的形状,而且主次洪峰分明。

    • 从GTOPO30到SRTM DEM精度研究——以西藏为例

      2006(5):71-74. CSTR:

      摘要 (1396) HTML (0) PDF 517.76 K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形数据对于我们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土地构成、大气变化,开展区域水土流失研究非常重要。最近,NASA发布了覆盖全球80%陆地面积的90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在SRTM DEM之前,可以免费获得的精度最高的全球DEM数据是GTOPO30(1km)。由于SRTMDEM数据发布不久,对其实际精度缺乏客观了解,因此有必要对其精度开展研究。以广泛应用的GTOPO30为比较对象,对2种DEM的标称精度、生产方法作了介绍,并以西藏地区为例,利用图形和统计方法,分析、比较了2种DEM数据在1 km分辨率下的精度。总的来说,SRTM DEM精度高于GTOPO30,研究对于SRTM DEM在其它地区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变化定量遥感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

      2006(5):75-78,81. CSTR:

      摘要 (1071) HTML (0) PDF 475.41 K (1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SPOT和TM融合遥感影像和GIS技术,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作为评价模型,计算了庆城项目区土壤侵蚀量,并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生成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结果表明,项目区年平均输沙模数为7058 t/km2,侵蚀级别属强度。研究区62.2%的泥沙来自于占流域面积仅24.8%的极强度和剧烈侵蚀区域。经分析,项目区25°以上的坡度土壤平均侵蚀量大于10168t/km2,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

    • 3S技术在厦门市土壤侵蚀监测和评价上的应用

      2006(5):79-81. CSTR:

      摘要 (1089) HTML (0) PDF 274.34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3S技术是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l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于一体的新兴技术。以影响土壤侵蚀最为显著的植被覆盖度、坡度和土地利用状况3大因素,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指标,应用3S技术对厦门市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快速调查,及时掌握监测区域的土壤侵蚀现状,实现对土壤侵蚀的监测和评价,同时探讨了土壤侵蚀分布的规律和成因,为今后厦门市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壤侵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东北地区气候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

      2006(5):82-85,93. CSTR:

      摘要 (1182) HTML (0) PDF 650.86 K (1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基本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及气候分析资料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实现数据的统计计算、查询、追加及空间属性分析等功能设计及分等级的数据共享设计,系统建成后可提供气候资源及生态环境基础数据信息、数据加工信息、图像信息及相关技术产品,为开展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平台。

    • >综合治理
    • 黄土高原向阳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

      2006(5):86-88,93. CSTR:

      摘要 (1040) HTML (0) PDF 369.26 K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ArcGIS软件的辅助下,根据不同坡度的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将向阳沟流域划分了5个坡度等级单元,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对流域现有水土保持措施下不同坡度等级单元侵蚀量进行了估算,并与治理前土壤侵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有了极大的改善,水保效益较为可观,但区域仍属中度侵蚀,25°~35°坡度等级单元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15°~25°和>35°等级单元。根据不同坡度等级单元的水土流失侵蚀模数估算结果分析,结合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治理的的几点建议。

    • 常州市太湖湾地区采石场景观污染评价与生态恢复研究

      2006(5):89-93. CSTR:

      摘要 (1227) HTML (0) PDF 526.39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苏省常州市太湖湾地区的废弃采石场已经造成严重的景观污染。使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采石场的特征数据,进而使用景观污染指数对常州太湖湾沿岸废弃采石场的景观污染现象进行定量的景观污染评价,筛选出已造成严重景观污染的废弃采石场,为决策管理部门合理安排整个废弃采石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该区废弃采石场的现场实地调查,制定出该区生态恢复工程的系统集成技术;根据生态恢复植物品种筛选原则和本地采石场废弃采石壁出现的先锋植被情况,选择了用于生态恢复的植物品种并分别对该区27个废弃采石场提出5种不同的生态恢复方案。

    • 河溪缓冲带的生态功能及其管理原则

      2006(5):94-97. CSTR:

      摘要 (1104) HTML (0) PDF 519.66 K (1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溪缓冲带位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之间,是河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着重介绍了河溪缓冲带的物种天堂、养分来源、稳固河岸、改善水质、景观价值、缓解影响这6种功能。由于现在交通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河溪缓冲带的人为破坏现象严重,亟需得到科学的管理和恢复。提出了3条缓冲带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为不同地域、不同等级的河溪缓冲带的建设和恢复提供了指导。并以北京市海淀区内的南沙河河溪缓冲带的情况为例,加以印证说明。

    •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荒漠化—绿洲化演变研究——以新疆于田县为例

      2006(5):98-101. CSTR:

      摘要 (1177) HTML (0) PDF 540.85 K (1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对干旱区绿洲荒漠化一绿洲化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数据和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对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动态变化进行规律性分析得出,由于水土开发失调,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国家政策和制度变化等原因导致干旱区绿洲人地关系矛盾突出,较大地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只有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区域地理建设才是使干旱区绿洲地区趋于绿洲化,避免荒漠化的惟一道路。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初探——以湖南省为例

      2006(5):102-107. CSTR:

      摘要 (1051) HTML (0) PDF 655.37 K (1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从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生态安全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湖南省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生态—环境整治及建设能力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空间格局大致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说明生态环境质量是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的基础,但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及整治、建设能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空间格局。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 黄土高原沟沿线的廊道防蚀效应探析

      2006(5):108-110,118. CSTR:

      摘要 (1038) HTML (0) PDF 492.77 K (1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沿线、沟沿线上下沟间地和沟谷地土壤侵蚀特征、小流域泥沙来源、坡沟侵蚀产沙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廊道的生态功能和以往的研究结果,认为在沟沿线的上部建立草灌与整地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植物廊道,来拦蓄阻截沟间地的来水来沙,可使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减少54.5%~77.0%。

    • 水土保持与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6(5):111-113,118. CSTR:

      摘要 (1229) HTML (0) PDF 438.92 K (1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受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分析,指出了水土保持是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出搞好水土保持,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重点抓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拦沙蓄水工程和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 关中灌区改造工程综合效益分析

      2006(5):114-118. CSTR:

      摘要 (1142) HTML (0) PDF 456.13 K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由社会性指标、资源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和生态环境性指标等5大体系8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效益差、效益一般、效益良好、效益优良4个等级,通过模糊分析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分值。研究表明,陕西省关中灌区改造后效益综合指标提升了一个级别,即从合格级别上升为良好级别。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