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合治理
    •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侵蚀产沙强度变化及其治理目标

      2012(5):1-7.

      摘要 (1445) HTML (0) PDF 1.86 M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确定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治理目标, 采取"水文-地貌法", 利用98个水文站控制区和234个侵蚀产沙单元, 在分析其不同治理阶段土壤侵蚀产沙变化特征与减沙幅度, 不同侵蚀强度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上, 提出了未来20a黄土高原主要流失区的区域治理目标:土壤流失量控制在3.60×108t左右, 土壤侵蚀模数<1300t/(km2.a)左右。 其中, 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为3000t/(km2.a), 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为2000t/(km2.a), 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为2000t/(km2.a), 黄土平岗丘陵沟壑区为1000t/(km2.a), 风沙黄土丘陵沟壑区为1000t/(km2.a), 黄土山麓丘陵沟壑区为1000t/(km2.a), 森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300t/(km2.a), 黄土高塬沟壑区为1500t/(km2.a), 黄土残塬沟壑区为3000t/(km2.a), 黄土阶地区为500t/(km2.a), 风沙草原区为500t/(km2.a), 高原土石山区为100t/(km2.a)。 未来20a黄土高原的治理重点区域为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2.20×104km2)、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1.50×104km2)、黄土高塬沟壑区(8600km2)、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4600km2)。

    • 帕隆藏布江上游冰湖分布及其变化

      2012(5):8-1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2.05.011

      摘要 (2768) HTML (0) PDF 855.09 K (13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判读, 结合现场调查、校核和前人资料分析, 研究了西藏自治区帕隆藏布江上游然乌-培龙段冰湖的分布变化规律。 结果发现:(1)该区有大小冰湖131个, 其中面积>0.01km2的有99个, 最大冰湖面积达到0.976km2。 (2)99个面积>0.01km2的冰湖中冰碛湖最多达68个, 占68.7%;分布于海拔4 500~5 000m的冰湖有53个,占53.3%。 (3)可对比的83个冰湖中, 冰碛湖总面积2005年为7.21km2, 较1988年的7.03km2仅增加2.56%。 其中, 面积减小的有45个, 占54.2%,面积增加的38个, 占45.8%。 (4)近18a来, 该冰湖区总面积变化很小, 但部分冰湖面积增大异常, 受海洋性冰川影响, 在该区域内出现大范围冰湖溃决的可能性很小, 但暴发零星冰湖溃决的可能性很大。

    • 陕北佳县“7·27”特大暴雨中心区侵蚀灾害调查

      2012(5):13-17.

      摘要 (1372) HTML (0) PDF 2.62 M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2012年陕北省佳县"7·27"特大暴雨侵蚀灾害, 以暴雨中心区(王家砭镇)受灾最严重的行政村为对象, 调查了"7·27"特大暴雨中道路、河岸、河道、房屋建筑、坡耕地、退耕林地、退耕草地等的侵蚀灾害情况。 选取不同恢复措施的典型坡面, 量测了地表植被、地形、土壤结皮等状况和"7·27"暴雨侵蚀产生的土壤侵蚀量。 重点调查了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与恢复效果在该次暴雨中的抗侵蚀作用。 对"7·27"特大暴雨侵蚀灾害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植被盖度、植被物种多样性、坡度以及土壤生物结皮对于暴雨侵蚀的防御具有重要影响。

    • 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深层原因及预警防范

      2012(5):18-22,144.

      摘要 (1196) HTML (0) PDF 555.77 K (1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舟曲县“8·8”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从该次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入手, 分析了诱发泥石流的两点主要原因--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进而得出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深层原因, 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警、监测和应急措施。 建议构建综合预警防范机制, 以便从根本上防范此类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

    • 生态退耕背景下甘肃省正宁县耕地保护压力分析

      2012(5):23-27.

      摘要 (1213) HTML (0) PDF 399.20 K (1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甘肃省正宁县1995, 2000和2010年1∶10万的土地利用图和1995-2008年有关耕地利用的统计数据作为分析依据, 以ENVI, ArcGIS和SPSS软件为主要工作平台, 对案例区生态退耕前后的耕地分布格局变化及耕地保护压力进行了分析。 生态退耕实施后, 大部分坡耕地转为林地, 建设用地占用平原耕地明显。 耕地空间分布表现为由分散向集中, 由不规则向规则方向转化。 因子分析显示, 耕地保护压力主要涉及3方面因素:人们生活和生产水平主导的人文因素, 退耕补贴水平体现的政策因素以及成灾面积体现的自然因素。 为了缓解生态退耕区的耕地保护压力, 需要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平原耕地,稳定生态补偿水平以避免已退耕地的复垦。 同时需注意控制农资投入水平, 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风险。

    •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地震诱发型黄土滑坡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

      2012(5):28-31.

      摘要 (1238) HTML (0) PDF 585.20 K (1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震诱发型黄土滑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最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 该区域西南部滑坡规模大, 密度高, 其主要类型是低角度、高速、远程黄土滑坡。 西吉县地震活动处于活跃期, 老滑坡在地震、降雨等诱发因素下极易复活, 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于西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 从规模、形成时代、滑体厚度等方面对地震诱发型黄土滑坡进行了分类统计。 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遥感解译成果, 分析了滑坡的边界特征、表部及内部特征、变形特征、滑动特征, 并进一步总结了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分布规律, 为地震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汉江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2012(5):32-36,60.

      摘要 (1351) HTML (0) PDF 509.73 K (1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汉江流域上游水源保护区主要是指丹江口库区以上的地区。 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优劣对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上游流域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结合水质调查,对沿途各县区水土流失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1)安康水库水质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硝酸盐氮(NO3-N)由蓄水前的年均0.32mg/L上升至20a后的0.99mg/L以上, 是蓄水前的3倍,增加了209.3%。 (2)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状况较好, 除总氮年平均为Ⅳ类水, 其余指标为Ⅰ或Ⅱ类。 (3)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2009年安康、汉中、商洛3市水土流失模数都超过5000t/(km2.a), 安康市7县区水土流失模数高达16352t/(km2.a), 十堰市水土流失模数相对较小, 但也达到了3 528t/(km2.a)。 各市土壤侵蚀总量大小依次为:安康市(7县区)>汉中市(7县区)>商洛市(3县区)>十堰市, 且呈日益增加趋势。 应加大水环境污染整治力度, 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和法制建设,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型工程为民营工程做好环保示范。

    • 河北省武安市生态人口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

      2012(5):37-40,70.

      摘要 (1311) HTML (0) PDF 532.57 K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生态足迹理论, 设计出了河北省武安市生态环境人口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10年武安市生态环境人口承载力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SPSS软件对结果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 进行了可持续状态分析和驱动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 武安市200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矛盾较为突出。 2007年以后武安市加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逐步缓和, 开始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该市人均化石燃料足迹强烈影响着可承载人口数量, 是影响武安市生态承载人口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 汉江上游白河县河段现代洪痕调查与实测洪水校核

      2012(5):41-44.

      摘要 (1030) HTML (0) PDF 334.36 K (1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汉江上游的实地考察, 分别在陕西省白河县上下游河段的夹河镇和羊尾镇房屋墙壁上发现了1983年以来的4次现代洪水痕迹的标记。 结合实地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 准确确定了这4次洪痕的对应年代,并利用比降法重建了洪峰流量。 将所重建的洪峰流量与白河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进行对比发现, 二者基本接近, 在夹河镇和羊尾镇计算误差分别在0.5%~5.3%和-0.2%~5.1%。 结果表明,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 对于突发性特大洪水灾害, 可以借助河流两岸遗留的洪水痕迹来恢复洪峰流量, 以提高水文测量精确度。 进而为防洪减灾或水资源开发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同时还可以为水文数据不足河段的洪峰流量推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西油东送”工程甘肃段水土流失防治研究

      2012(5):45-49,81.

      摘要 (1049) HTML (0) PDF 647.34 K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石油西部成品油管道是目前国内运输距离最长的输油管道之一。 管道铺设过程中, 大量采用机械施工, 路堑开挖, 路堤填筑, 取土采石和架桥砌涵等, 破坏了公路沿线原生地貌及植被, 扰动了表土结构, 致使土体抗蚀能力降低。 在总结工程区自然情况基础上, 分析了“西油东送”工程甘肃段的水土流失问题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认为管道工程防护类型必须坚持"三同时"原则, 并应该采取如下防治方针:(1)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 (2)科学配置防治措施; (3)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发生。

    • 西苕溪流域健康状况的模糊诊断

      2012(5):50-55.

      摘要 (1425) HTML (0) PDF 500.49 K (1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苕溪是太湖上游的重要支流,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 河流健康状况受损, 功能下降。 基于河流健康的内涵, 选取河流形态结构、河流社会经济功能和河流生态功能3类诊断河流健康状况的1级指标。 针对西苕溪流域健康现状和可获取的资料, 构建了诊断西苕溪健康状况的18个2级指标。 选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模型诊断西苕溪健康状况, 建立了各指标标准特征值, 确定了各指标权重。 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西苕溪综合健康状况大部分处于中等和良好状态, 河流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较差的水质是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原因。 西苕溪流域的生态修复措施主要包括创建多样性生物栖息地, 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建立水库适应性管理程序等。

    •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2(5):56-60.

      摘要 (894) HTML (0) PDF 526.72 K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加速发展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经济,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以2000-2009年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统计数据为依据, 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协调程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 农村经济发展快于农业生态环境; 二者总体协调发展曲线呈现上升趋势, 属于优质协调发展类型; 2007年以前农村经济滞后于农业生态环境, 从2007年开始农业生态环境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说明目前农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因此, 应加大治理“三废”污染的力度,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减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使其与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主要农作物碳足迹研究

      2012(5):61-65.

      摘要 (1472) HTML (0) PDF 340.59 K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田碳足迹可以全面地反映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引起的碳排放效应, 是指导农业生产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 为探明农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农田生产的实地调查数据, 利用碳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测算了该县农作物碳足迹。 结果表明, 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碳足迹分别为1 487.56±164.59,913.03±142.99和809.75±144.99kg Ce/(hm2.a); 碳成本分别为0.17±0.05, 0.08±0.02g和0.12±0.03kg Ce/kg; 化肥的施用量是影响碳足迹的主要因素, 而水稻生产过程中灌溉水及育秧过程也是其碳足迹较高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农田固碳减排增汇效益,应压缩水稻种植面积, 扩大玉米和小麦种植, 同时, 建立节肥低碳高效的种植模式是实现平罗县农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 基于生态文明的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研究

      2012(5):66-70.

      摘要 (1365) HTML (0) PDF 462.56 K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全面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更准确地对土地集约利用合理程度进行评价, 从经济、空间、生态3个方面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F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的复合评价模型, 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和评价。 结果表明,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综合分值为78.67, 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上较为合理,经济效益和空间效益集约合理度水平一般, 生态效益集约合理度很好。 最后根据评价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该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价土地集约利用合理程度提供参考,为区域土地利用、发展定位、规划决策提供借鉴。

    •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灾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2(5):71-74.

      摘要 (1205) HTML (0) PDF 273.70 K (1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历史灾情数据表征区域承灾体的脆弱性, 分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灾脆弱性特征。 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水灾脆弱性指标进行反演, 研究了影响水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1)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灾脆弱性由淮河干流向两侧递变, 由淮河以南向淮河以北逐渐降低; (2)人均GDP、年降水量、人口密度和水灾脆弱性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3)除涝面积、防洪面积等和水灾脆弱性相关关系很弱。 该研究可为区域减灾政策的制订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 甘肃省古浪县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

      2012(5):75-81.

      摘要 (1032) HTML (0) PDF 537.25 K (1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对指导区域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照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相关概念, 从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构建评价模型, 对甘肃省古浪县2000-2008年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的相对和绝对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研究结果表明, 古浪县的相对协调度等级变化较大, 2001, 2002和2006年属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型, 2003年属于土地利用倒退型, 2004-2005, 2007-2008年属于土地利用快速发展型; 绝对协调度等级较高, 2000年属于中级协调, 其余年份协调度等级属于优质协调; 协调发展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由轻度失调社会经济滞后型上升到了良好协调土地利用滞后型。

    • 江苏省农业过剩氮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拟合分析

      2012(5):82-86,92.

      摘要 (913) HTML (0) PDF 612.88 K (1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江苏省1990-2007年的农业生产数据, 运用曲劳(Truog)的养分平衡法理论, 测算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过剩氮的总量, 研究了江苏省农业过剩氮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关系的变化趋势。 在对时序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模型模拟发现3次回归曲线能较好地反映过剩氮排放量与人均生活消费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业生产中过剩氮的产生是从1990年开始的, 2007年过剩氮的总量已经达到1.48×106t, 是1990年的8.38倍。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90年787元增长到2007年4 792元, 17a间增长6倍, 年均递增11.6%。 (2)证实了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一种可能而不是一种必然。 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转折点以及到达转折点的不同时间跨度; (3)江苏省的过剩氮量与人均生活消费量关系曲线并不完全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呈现N型曲线特征。 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合理施用肥料, 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 粮食主产区耕地集约利用及障碍因素诊断

      2012(5):87-92,86.

      摘要 (1181) HTML (0) PDF 522.72 K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耕地是土地的精华, 其集约利用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 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态等方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突变级数模型和熵权系数法定量分析1996-2008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状况, 并诊断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 研究表明:(1)1996-2008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受自然灾害影响, 2002-2004年出现小幅波动; (2)1996-2008年河南省耕地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果、持续状态等均总体呈增加态势; (3)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地均农电投入、地均农机动力、地均利润、城镇化水平等,因而政府应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提高农民积极性, 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 重庆市长寿区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2012(5):93-96,102.

      摘要 (1165) HTML (0) PDF 460.44 K (1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利用是自然与人文交互作用的结果, 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影响景观格局, 还对生态系统服务有一定影响。 基于RS和GIS技术, 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 选取和计算景观指数, 分析长寿区景观格局变化;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分析了2002-2009年长寿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该区7a间景观斑块总数有所增多, 其中有林地、灌木林、城镇用地、居民用地斑块数目增加; 水田、旱地、未利用地斑块数目减少; 长寿区整体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指数略有增大, 说明该区景观多样化、破碎化程度有所提高。 2002-2009年长寿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从1.91×109元增加到1.97×109元, 净增加6.10×107元, 其中林地对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 这反映了长寿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 河南省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

      2012(5):97-102.

      摘要 (1252) HTML (0) PDF 543.62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等, 对河南省2001和2005年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 结果表明, 2001和2005年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1.04×1010元和1.46×1010元, 各项生态服务指标的价值顺序为:保育土壤>农田防护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生态服务的总价值年均增加1.53×109元, 其中保育土壤的价值增加最大为9.94×108元, 其余依次是农田防护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产品、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增加价值分别为3.01×108, 1.25×108, 7.00×107, 3.77×107, 7.79×105元。 因此, 农田防护林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巨大的, 应该尽快建立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机制和完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促进农田防护林从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

    • 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林地水文效应

      2012(5):103-106,112.

      摘要 (1237) HTML (0) PDF 337.74 K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内选定3种典型退耕还林模式, 基于2007-2009年连续3a的观测, 对退耕还林林地水文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1)与坡耕地比较, 退耕还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增加4.2%~11.5%, 非毛管孔隙度增加了69.1%~162.6%, 平均可增加饱和蓄水量42.5%, 非毛管蓄水量221.4%; (2)各退耕还林模式A层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分别在2.73~4.74mm/min和1.30~2.96mm/min, 与对照相比A层土壤渗透性能差异不大, B层土壤初渗及稳渗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0.85~5.21倍和3.33~6.83倍, 在0.14~0.87mm/min和0.06~0.47mm/min间变动; (3)各退耕还林模式年均径流深为13.21~22.38mm, 较农耕地减少74.7%~57.3%, 各退耕模式土壤侵蚀模数在137.1~331.1t/(km2.a), 较对照减少92.4%~81.6%。

    • 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

      2012(5):107-112.

      摘要 (1124) HTML (0) PDF 358.41 K (1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整理经济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把可拓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土地整理工程中,建立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经典域物元、节域物元和待评物元模型, 借助可拓方法中距, 建立了关联函数模型; 通过简单关联函数计算指标的权重值, 建立各指标与标准等级的综合关联度模型, 将关联度值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加权关联度值, 并进行规范化处理, 得到综合关联度值, 然后计算出评价等级值。 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计算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等级值为2.204, 属于“良好”级别。 实例研究证明, 基于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拓展了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方法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汶川地震震后降雨滑坡的类型、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

      2012(5):113-116,121.

      摘要 (942) HTML (0) PDF 879.27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汶川地震造成许多山体的整体性破坏, 部分山体后缘出现裂缝, 岩土体在主震作用下产生损伤, 边坡稳定性大大降低, 在降雨激发作用下极易产生新的滑坡灾害。 在分析汶川震后滑坡发育条件变化和降雨滑坡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将震后降雨诱发滑坡分为5种类型。 震后降雨滑坡的活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小型的塌滑最为典型且数量多, 沿河道两岸广泛发育, 且震区滑坡发生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滑坡发生滞后时间短, 在强暴雨条件下多为群发型滑坡。 从震后降雨滑坡发展趋势来看, 初期主要以中小型的滑塌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小型滑塌数量将逐渐减少, 大型、特大型滑坡发生的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 黄土坡面细沟水流流速试验研究

      2012(5):117-121.

      摘要 (1394) HTML (0) PDF 576.67 K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水流水力学参数之一, 阐明细沟水流流速变化的特征对于揭示坡面细沟侵蚀动力学过程机理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具有定流量人工放水的组合小区模拟降雨试验方法, 对黄土坡面细沟水流流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细沟径流流速随径流历时的变化过程在不同雨强下不断递减, 可用指数方程很好地描述, 递减速率在产流后6min内较大, 以后减小, 各雨强下递减速率基本分别一致;(2)细沟径流流速随径流历时的变化过程在不同坡度下也不断减小, 可用指数方程很好地描述, 各坡度下变化趋势一致, 整个径流过程中减小速率也基本一致; (3)细沟水流平均流速随雨强增大而增大, 可用对数方程很好地描述; 随坡度增大而增大, 可用幂函数方程很好地描述; 随雨强及坡度的变化可用二元对数方程描述。

    • 渭河流域相对湿度与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响应关系

      2012(5):122-127.

      摘要 (1268) HTML (0) PDF 582.97 K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GIS、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渭河流域相对湿度和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 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对该地区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1)近60a相对湿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纬度地带性, 存在由北向南递增的特点。 相对湿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退耕10a间呈微弱上升趋势。 (2)退耕10a间植被覆盖呈整体改善, 局部恶化的趋势, 近1/3的地区植被覆盖基本不变。 植被覆盖状况改善较为明显的几个县(市)主要集中在渭河干流及泾河上游、马莲河上游、北洛河中游一带, 植被退化的县(市)大多位于渭河中下游、泾河中上游地区。 (3)退耕前的50a对于相对湿度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降水、日照和气温。 退耕后的10a相对湿度随着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退化)而相应上升(下降)。 (4)吴旗县冬季和年的相对湿度与NDVI呈负相关, 春季和夏季的相对湿度与NDVI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1982-2006年夏季湿润则植被状况较好, 夏季干燥则植被状况较差。

    • 土壤对铜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2012(5):128-131,230.

      摘要 (1109) HTML (0) PDF 656.50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吸附平衡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对Cu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 对比了农田和未利用地土壤吸附与解吸能力的差异, 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 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吸附作用可用Langmuir, 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 以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最佳。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的两种土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 961mg/kg和3 521mg/kg, 农田土壤对Cu2+的吸附能力强于未利用地土壤;土壤Cu2+的解吸量远远小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 与农田土壤相比, 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有滞后现象;农田土壤和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0.35%和0.15%~1.8%, 农田土壤的解吸率明显低于未利用地土壤。综合分析认为, 两种土壤吸附-解吸特征的差异与农田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 从而在土壤胶体表面形成较多的吸附位点有关。

    •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典型小流域不同种植模式坡面径流产沙研究

      2012(5):132-135.

      摘要 (1396) HTML (0) PDF 296.57 K (1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位于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龙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10个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进行了试验观测。研究表明, 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 灌木(如树莓)、天然草地和撂荒地等坡面径流产沙量较小, 径流量分别为0.71, 0.74和0.71m3, 产沙量分别为20.3, 20.3和20.16g, 上述3种种植模式坡面水土保持功能较好。乔木种植模式则因未能形成灌木层、草本层及枯枝落叶层等, 其坡面水土保持功能较差, 3个乔木径流小区的径流量分别为1.18, 0.98和0.95m3;产沙量分别为119.56, 126.56和125.89g, 均远大于其他几种种植模式。坡耕地因免耕、地表结皮等原因, 其水土保持功能也好于乔木种植小区。

    • 天然降雨下红壤坡地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分析

      2012(5):136-140.

      摘要 (1105) HTML (0) PDF 664.70 K (1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野外实测资料, 对天然降雨条件下南方红壤区自然坡面的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自然条件下, 由于降雨强度的时间变化不稳定, 且不连续, 自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也是不稳定和不连续的, 呈现出一峰或多峰的特性;同一场降雨下自然坡面的产沙过程与产流过程基本一致, 累积产沙量和累积径流量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小幅增长后快速增加, 最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坡面径流中总磷的输出浓度始终小于总氮输出浓度, 且总磷变化稳定, 总氮波动较大;侵蚀泥沙中均存在养分富集现象, 且总氮富集比要小于总磷富集比。

    • 贵州省中部喀斯特山区城镇化对浅层地下水氮磷的影响及评价

      2012(5):141-144.

      摘要 (1242) HTML (0) PDF 532.71 K (1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贵州中部普定县后寨河喀斯特流域为研究对象, 采集林区、农区、村寨居民区、城镇居民区常年流出的泉水进行化学分析, 探讨城镇化对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及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NO3-浓度变化范围在1.18~43.6 mg/L, NH4+浓度变化范围在0.017~0.290mg/L, 其中村寨居民区浅层地下水中NO3-, NH4+含量达Ⅲ类水质标准, 城镇居民区NH4+含量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总磷含量变化范围在0.012~0.682mg/L, 城镇居民区、村寨居民区总磷含量超过直接影响水质的限值。喀斯特山区城镇化造成地下水氮、磷含量增加, 从而明显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2(5):145-151.

      摘要 (1389) HTML (0) PDF 685.14 K (1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认识和评价石油开采对陇东地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采用平板培养和多元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石油污染程度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显示:(1)微生物3大类群的数量以距污染源30m的样地S1-3最高, 200m的S7-9次之, 100m的S4-6最低;放线菌数量变化对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较大。 (2)土壤有机质、含油量、含盐量、速效磷均为S1-3最高, S4-6次之, S7-9最低; 土壤pH值、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均以S7-9最高, S4-6次之, S1-3最低。 (3)PCA结果显示TPHs含量在8种环境因子中作用最大, 其含量的上升导致了土壤含盐率、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增加, 进而影响到了土壤含水量、pH值、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及其他环境因子。 研究表明,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时, 应充分开发利用土壤细菌及放线菌资源, 并外源投加N, K等营养元素, 从而刺激土著石油降解菌的生长, 进而提高石油烃的降解效率。

    • PAM与不同土壤调理剂混合施用对降雨入渗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2012(5):152-155.

      摘要 (1145) HTML (0) PDF 317.32 K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可以提高降雨入渗率, 减少土壤侵蚀量。 PAM大多施用于土壤表面。 为了研究PAM与不同土壤调理剂混合施用对入渗率和侵蚀量的影响, 对PAM(22.5kg/hm2)与保水剂(45kg/hm2)、粉煤灰(1 500kg/hm2)、腐殖酸(900kg/hm2)混合的6种施用方法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施加了PAM的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提高降雨入渗率和减少土壤侵蚀量。 与对照相比, 施加了PAM处理的降雨入渗率较对照试验提高了1.8~2.7倍, 土壤侵蚀量减少约50%~70%, PAM与粉煤灰和腐殖酸混合施用提高降雨入渗率效果最为显著, PAM和保水剂混合施用减少土壤侵蚀量最多, PAM与粉煤灰和腐殖酸混合施用相比单独施用PAM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综合比较结果发现, PAM与粉煤灰混合施用增加降雨入渗率和减少径流的效果最好, PAM与保水剂混合施用抗土壤侵蚀效果最好。

    • 4种典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土壤呼吸对封育禁牧的响应

      2012(5):156-160.

      摘要 (1120) HTML (0) PDF 637.87 K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 分别研究了放牧与围封条件下赖草群落、沙蒿群落、甘草群落、冰草群落4种典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土壤呼吸及其与温度因子的关系, 揭示了4种典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土壤呼吸对封育禁牧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 放牧与围封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均呈现出不对称的单峰型曲线, 高峰值一般出现在14:00-16:00。围封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值大于放牧样地, 但各监测时刻差异显著性不尽相同。放牧与围封样地各植物群落中较深层土温(10, 15cm)和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普遍高于浅层土温(5cm)、深层土温(20cm)和气温, 其中15cm土层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相关性最高。除沙蒿群落外, 其他3种植物群落放牧样地Q10值均显著低于围封样地, Q10值大小依次均为:沙蒿群落>赖草群落>甘草群落>冰草群落, 其中沙蒿群落Q10值远高于其他3个群落。

    • 基于DEM的黄土坡面流水侵蚀潜能因子初步研究

      2012(5):161-165.

      摘要 (1535) HTML (0) PDF 834.98 K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坡面径流对地表的侵蚀, 本质上是由于流水重力势能累积作用的结果。从坡面流水的能量累积角度, 提出了一种反映原始坡面侵蚀动力的流水侵蚀潜能因子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原理;设计了基于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流水侵蚀潜能因子的计算方法, 完成了多期模拟小流域的流水侵蚀潜能因子的计算, 并基于该因子获取了相应的侵蚀动力点结果;分析了侵蚀动力点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以此为依据, 初步讨论了地形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运用坡面流水侵蚀潜能因子进行坡面侵蚀强度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 黄土残塬沟壑区阔叶树种枯落叶对针叶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效应

      2012(5):166-170.

      摘要 (1225) HTML (0) PDF 295.01 K (1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人工针叶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退化的问题, 通过土壤与枯落叶混合后进行室内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黄土残塬沟壑区阔叶树种枯落叶对针叶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1)小叶杨枯落叶对侧柏林地土壤碱解氮、有机C和胡敏素的改善效果显著;沙棘枯落叶对油松林地土壤速效磷和侧柏林地土壤pH值、速效磷、速效钾、富啡酸的改善效果显著;柠条枯落叶对油松林地土壤速效钾、有机C、胡敏酸和胡敏素的改善效果显著。(2)对油松林地来说, 枯落叶的综合改善效应为:沙棘>柠条>辽东栎>小叶杨>刺槐枯落叶;对侧柏林地来说, 枯落叶的综合改善效应为:小叶杨>沙棘>辽东栎>柠条>刺槐枯落叶。

    • 黄河三角洲退化刺槐林不同改造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2012(5):171-175,181.

      摘要 (1234) HTML (0) PDF 620.46 K (1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 选取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刺槐林的4种改造方式, 即棉田、白蜡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棉花(农林间作), 以未改造的重度退化刺槐林地作为对照, 对改造5a后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容重、孔隙度、盐碱状况及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1)4种改造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 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 过氧化物酶虽有增加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 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排序均为:混交林>白蜡林>农林间作>棉田;混交林、农林间作、白蜡林、棉田改造方式下的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3.5, 3.2, 1.7, 1.6倍。 (2)改造林地的土壤容重、含盐量均表现降低趋势, 其均值大小均表现为:混交林<农林间作<白蜡林<棉田, 分别比对照下降14.5%, 12.3%, 9.0%, 7.7%和35.3%, 27.9%, 13.2%, 7.4%;总孔隙度表现为增大趋势, 棉田、白蜡林改造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增碱负效应。(3)改造后土壤养分增加显著, 土壤有机质及有效N, P, K总体表现为混交林改造方式下最高, 农林间作高于白蜡林, 棉田波动较大。 混交林和农林间作改造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总体改善效果较好, 建议作为重度退化刺槐林的主要改造方式进行推广。

    • 辽西半干旱区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研究

      2012(5):176-181.

      摘要 (1095) HTML (0) PDF 877.74 K (1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 研究了辽西半干旱区8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下土壤大孔隙半径分布在0.5~2.3mm, 加权平均半径在0.61~1.85mm, 均值为0.95mm, 均值为粗通气孔隙标准的近2倍, >1.4mm的特大孔隙仅为大孔隙总数的2.73%, 0.5~1.4mm的孔隙占97.27%, 表现出大半径孔隙少而小半径孔隙多的特点。不同植被下土壤大孔隙度在0.95%~5.24%, 仅占土壤体积很小的一部分, 但大孔隙平均半径与稳定出流速率和饱和导水率之间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决定了稳定出流速率71%的变异和饱和导水率50%的变异。

    • 嘉陵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分析

      2012(5):182-185.

      摘要 (1168) HTML (0) PDF 374.04 K (1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降雨侵蚀力是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对预测土壤侵蚀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嘉陵江流域12个气象站的日降雨量资料, 利用章文波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流域的降雨侵蚀力。 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异与降雨量的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变化于800~9 000MJ.mm/(hm2·h·a)之间;流域内降雨侵蚀力年际变率Cv在0.346~0.493之间, 除平武站呈显著减少外并无显著变化趋势;年内降雨侵蚀力随季节变化, 夏秋季降雨侵蚀力较大, 冬春季降雨侵蚀力较小。 降雨侵蚀力年内集中度高, 6-9月份的降雨侵蚀力占全年降雨侵蚀力的80%以上。近50a降雨侵蚀力存在35a, 21a的主周期变化, 且对应不同的丰枯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年降雨侵蚀力无明显变化, 但年内却相对集中于夏秋两季, 因此仍要做好汛期的水土流失等灾害的防治。

    • 滨海盐土盐分含量与其光谱特征的关系研究

      2012(5):186-190.

      摘要 (1311) HTML (0) PDF 563.39 K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连云港典型滨海盐土盐分含量和室内高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盐土的光谱特征和盐分含量的分布特点, 研究了土壤盐分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及其变换形式之间的相关性。 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和曲线模拟构建土壤盐分含量的高光谱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 盐土在400~900nm范围内整体呈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规律, 在600~625nm范围内不同土样的反射率存在较大差异。土壤盐分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导数以及反射率倒数的一阶导数存在显著相关性, 与615nm波段的反射率一阶导数相关性最大, 相关系数达-0.739。 运用S函数构建土壤盐分含量的预测模型精度最高, R2为0.555。 该研究可为深入探讨典型滨海盐土盐分含量的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 结实期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2012(5):191-198,223.

      摘要 (1042) HTML (0) PDF 1003.25 K (1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为材料, 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 通过防雨棚内的盆栽控水试验, 研究了结实期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结实期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 有利于垦鉴稻5号整精米率的提高和垩白率、垩白度的降低, 不利于垦稻12号整精米率的提高和垩白率、垩白度的降低, 使2品种各粒位直链淀粉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 米饭食味评分值降低。结实前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持续控水处理, 有利于垦鉴稻5号整精米率的提高, 不利于垦稻12号整精米率的提高和垩白率、垩白度的降低, 使2品种各粒位的长/宽, 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 米饭食味评分值降低。

    • 抽穗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012(5):199-204.

      摘要 (1146) HTML (0) PDF 889.21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为材料, 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 通过防雨棚内的盆栽控水试验, 研究了水稻抽穗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抽穗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 垦鉴稻5号的经济产量增加, 垦稻12号的经济产量降低;这2品种的叶龄进程略有提前, 株高增加, 茎数减少。 抽穗前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持续控水处理, 2品种的产量均极显著降低, 垦鉴稻5号的叶龄进程表现先落后, 后提前, 垦稻12号的叶龄进程滞后, 2品种的株高极显著地降低, 茎数极显著减少, 干物质生产量和叶面积减少。 抽穗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可作为寒地水稻增产保优灌溉的土壤水势指标, 抽穗前不宜持续进行土壤水势为-18~-20kPa以下的控水处理。

    • >应用技术
    • 近51a来额济纳旗绿洲胡杨年生长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12(5):205-209.

      摘要 (1303) HTML (0) PDF 766.12 K (1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额济纳旗绿洲胡杨林分布区内的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最低、最高气温的数据, 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胡杨年生长期开始日、终止日、生长期天数、展叶始期、叶黄始日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表明, 近51a来研究区胡杨年生长期有开始日提早, 终止日推后, 年生长期延长, 展叶始期提前, 叶黄始日微推后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胡杨年生长期开始日受3月平均气温影响最大, 终止日受10月平均气温影响最大, 胡杨生长期与3-11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4月平均气温对胡杨展叶始期的影响最大, 且展叶始期与4月平均温度的负相关关系最显著, 相关系数达0.6782(α=0.001)。胡杨叶黄始日受9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最大, 且平均气温越高, 胡杨叶黄始日越推迟。 可见, 研究区内胡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

    •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陕北地区近57a气候的影响

      2012(5):210-214.

      摘要 (1399) HTML (0) PDF 615.62 K (1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陕北地区近57a的气象资料, 对榆林、绥德、延安3个地区的气象因子、气象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榆林、绥德、延安地区暖事件年降水减少, 平均气温增加, 与正常年份相比降水量分别减少61.59, 76.10, 73.33mm, 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23, 0.13, 0.11℃; 冷事件年降水减少, 平均气温降低, 与正常年份相比降水量分别减少15.68, 25.61, 41.89mm, 平均气温分别降低0.22, 0.15, 0.24℃。 ENSO事件年易发生干旱灾害, 且厄尔尼诺年发生干旱气象灾害的概率大于拉尼娜年灾害发生的概率。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进展

      2012(5):215-219,264.

      摘要 (1140) HTML (0) PDF 591.40 K (2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具有复杂性。 一方面,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水文水资源;另一方面, 水文水资源又会对这种影响做出响应, 这种双向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比较复杂且发展较为缓慢。 当前国内该方面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指出了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 并展望了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或者人类活动单一影响因素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较多, 将二者结合并定量化区分的研究并不多见。加强定量化研究, 明确各因素的影响比重, 对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有深远意义。

    • 4种公路工程生态护坡类型的防治效果研究

      2012(5):220-223.

      摘要 (1128) HTML (0) PDF 459.87 K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护坡能有效地防治公路工程水土流失, 在生境的重建及生态系统的恢复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 选择重庆市巴南区及南岸区4种典型的生态护坡类型--裸坡、菱形骨架植草护坡、乔木护坡和植草护坡进行了采样、监测, 研究各种边坡土壤侵蚀强度、相对系数、土壤平均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土壤组成成分等指标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1)在4种生态护坡措施中, 菱形骨架边坡的护坡效果最好, 乔木护坡优于植草护坡, 裸坡最差; (2)土壤中组成成分的变化不仅受土壤流失量的影响, 而且植被本身也影响到土壤组成成分的增减; (3)植草护坡保持水土效果要略强于菱形骨架生态护坡, 但在后期, 其覆盖度增长不快, 恢复效果差于菱形骨架护坡; (4)对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 菱形骨架生态护坡的流失量相对比较均衡。

    • 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的陕北农村土地利用生态经济分析--以延安市赵庄村为例

      2012(5):224-230.

      摘要 (1241) HTML (0) PDF 695.98 K (1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陕北延安市城郊赵庄村为研究对象, 以农户地块调查和土壤类型相结合, 选取了高、中、低收入农户共33户进行了实地调查, 其中涉及到298块地块和14种土地利用方式, 28种分析单元。 在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基础上, 将地块尺度和流域尺度结合起来进行城郊农村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分析, 探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点。 研究结果表明, 除部分红土类型外, 延安市赵庄村大多数土地的生态类型对于农业基本是适宜的。 但是除部分对于比较传统的种植业高度适宜外, 其他都基本适宜, 适宜度并不很高。 对于传统的种植作物, 如玉米、谷糜, 在以后的管理中, 要提高经济效益, 需要多施有机肥, 做到合理施肥。对于小瓜、大棚蔬菜等特色种植业, 应以提高技术水平为主, 提高其经济效益。 对于豆类、白菜种植来说, 劳动力对其产量影响程度很小;对于薯类和萝卜, 技术水平对其影响可以忽略。

    • 高速公路边坡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防范

      2012(5):231-234.

      摘要 (1157) HTML (0) PDF 421.76 K (1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 外来入侵植物逐渐增多, 对生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查清高速公路中出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 对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进行了德式多度制统计, 共调查植物58种。 发现已有外来入侵植物4种, 有些入侵植物如加拿大蓬的入侵情况已经比较严重, 而有些人工种植植物如波斯菊由于不适应野外环境而频临灭绝。 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了高速公路边坡入侵植物的防治建议, 即加大人工防治的力度, 缩短边坡植被恢复时间, 慎选观赏植物, 加强入侵植物研究等。

    • 滑坡变形的多因素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2012(5):235-238.

      摘要 (1075) HTML (0) PDF 488.06 K (1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结合了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局域化性质及传统神经网络具有的自学习功能, 具有良好的逼近与容错能力。 以某水电工程区的典型滑坡为例, 在对滑坡的基本特征、滑坡变形与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滑坡位移速率和对滑坡位移起控制作用的降雨2个因素, 建立了滑坡变形的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并与其他多因素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所建的滑坡多因素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总体均比较高, 其中以位移速率和降雨量建立的2因素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 优于其他小波神经网络模型。

    • 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绩效评价--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为例

      2012(5):239-243.

      摘要 (1156) HTML (0) PDF 597.52 K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为例, 通过对该工程特点的分析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绩效指标体系和成效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绩效评价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成效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向量为0.8751, 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向量为0.6170。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 该工程无论是成效评价还是绩效评价均属于优质工程。

    • 滴灌条件下核桃灌溉制度研究

      2012(5):244-247.

      摘要 (1219) HTML (0) PDF 249.77 K (1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核桃的灌溉制度。 研究表明, 不同水分下限处理的核桃耗水总量为711.77~814.38 mm, 生育期内各处理各月的日耗水强度4月为3.57~4.18mm/d, 5月为3.78~4.87mm/d, 6, 7月达到最大值5.9~7.35mm/d, 8月为3.6~4.46mm/d。 综合分析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出仁率, 结果认为, 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及硬核期的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分别为60%, 60%和50%, 全年灌水12次, 灌水定额为680m3/hm2

    • 腐殖酸与活性污泥对污染土壤联合修复研究

      2012(5):248-252.

      摘要 (1221) HTML (0) PDF 663.13 K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溶出和微生物降解联合作用对重金属铜、锌、铅和多环芳烃菲、萘、芘人工老化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选择腐殖酸为表面活性剂, 强化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性能, 将高效降解菌的降解能力有效地发挥出来; 用驯化的活性污泥为土壤生物修复剂, 强化腐殖酸对重金属的洗提作用, 旨在降低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污染作用, 提高修复效率。 结果表明, 接种2.0%活性污泥, 温度为35℃, pH值为6.5, 腐殖酸加入量为5mg/g的土壤为最佳修复条件, 在此条件下菲、萘、芘的总修复率分别为73.4%, 80.5%和68.2%; 重金属离子Cu2+, Zn2+, Pb3+的总修复率分别为75.5%, 64.2%和71.7%。 添加腐殖酸和驯化活性污泥可明显提高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修复效率, 表明化学溶出与生物降解同时作用于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 混掺小麦秸秆对不同土壤育苗砖蒸发的影响

      2012(5):253-256.

      摘要 (1116) HTML (0) PDF 438.12 K (1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育苗砖能为植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引导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且苗的移栽不受时间限制。对红黏土、黄绵土、山地白土和黑麻土分别添加0%, 5%, 8%和10%的小麦秸秆后制得育苗砖, 并对其进行蒸发试验。 在相同土壤下测得它们蒸发量大小顺序为:混掺0%小麦秸秆的育苗砖>混掺5%小麦秸秆的育苗砖>混掺8%小麦秸秆的育苗砖>混掺10%小麦秸秆的育苗砖。 结果表明, 混掺小麦秸秆对育苗砖蒸发影响显著, 而且秸秆混掺比例越大蒸发量越小, 故添加秸秆可有效减少育苗砖的蒸发损失。 混掺相同比例小麦秸秆的不同土壤育苗砖, 蒸发量大小顺序为:红黏土育苗砖>黑麻土育苗砖>山地白土育苗砖>黄绵土育苗砖。 综合分析来看, 混掺10%小麦秸秆的黄绵土育苗砖蒸发损失最小。

    • 基于Elman动态神经网络的土壤墒情预测研究

      2012(5):257-260.

      摘要 (1193) HTML (0) PDF 492.54 K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墒情是一个非线性、时空异质性和动态不确定过程, 利用Elman动态神经网络对研究区临沂站和平邑站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网络模型能够对土壤墒情进行成功模拟, 预测的土壤水分值与观测值吻合得较好, 模拟精度较高。 临沂站和平邑站模拟土壤墒情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8%和1.07%, 平均相对误差为10.2%和11.0%。 Elman动态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其独特的非线性、非凸性和适应时变特性的能力从时空变率复杂的土壤水分运移系统中找出一定的演变规律, 为土壤水分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验证该方法的优越性, 还需要更多的样本数据, 更多的区域和更全面的敏感影响因素来验证, 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分析。

    • MBER固化土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

      2012(5):261-264.

      摘要 (1577) HTML (0) PDF 621.44 K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弹性模量是固化土一项基本的力学性能指标, 直接影响结构的静力和动力力学分析计算, 对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针对固化土弹性模量研究薄弱的问题, 以自主研发的MBER土壤固化剂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杨凌试验区土样进行室内试验, 分别对影响MBER固化土的弹性模量的土壤固化剂剂量、不同含水率和不同龄期3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试验结果, 获得了MBER固化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得出固化土弹性模量在300~1000MPa。 固化土的弹性模量随着土壤固化剂剂量, 含水率及龄期的增长呈增加趋势, 而当含水率达到一定值时, 固化土的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 因此, 通过合理控制土壤固化剂剂量及含水率, 能够改善固化土的力学性能, 进而达到改良固化土的目的。

    • 那曲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价值损益比较分析

      2012(5):265-269,285.

      摘要 (1494) HTML (0) PDF 571.99 K (1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电开发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会对其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生态环境价值损益分析在统一量纲下, 将结果利用货币形式表达出来, 实现水电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可为工程决策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以那曲河2种方案的梯级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为例, 筛选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对流域内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生态效益和生态环境成本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那曲河2种方案梯级水电开发带来的直接生态环境价值分别为1.05×108元/a和1.46×108元/a, 能源替代的间接生态环境价值分别为5.13×107元/a和5.04×107元/a, 而生态环境成本价值则为9.40×107元/a和9.73×107元/a。 2种方案直接环境价值和生态环境成本的比值为1.1∶1和1.5∶1, 说明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效益大于成本, 且方案2优于方案1。 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价方法还不成熟, 且评价指标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 因此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 只能为水电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借鉴依据。

    •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条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2012(5):270-276.

      摘要 (1259) HTML (0) PDF 764.10 K (1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鉴别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 开展了沟施、混施、撒施、穴施的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施用方式提高了土壤水分, 特别是在干旱的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具有显著作用。 幼苗期、三叶期不同施用方式的土壤温度上升缓慢, 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 拔节期到收获期不同施用方式促进了玉米生长, 延长了玉米生长期, 提高了玉米产量及生物量, 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和灌溉水产出率。 不同施用方式中, 沟施的效果相对较好, 撒施较差。 研究表明, 河套灌区玉米生产中施用保水剂应以沟施为主。

    • 支持向量机函数拟合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2012(5):277-280.

      摘要 (834) HTML (0) PDF 337.60 K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深入探求陕西省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 在综合分析了各种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测方法。 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的支持向量机程序, 建立了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 以灌区多年实测数据为学习样本和测试样本, 讨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下水动态分析方法及其可行性。 结果表明, 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可以很好地描述地下水动态与各因子之间响应关系, 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 以及其复杂的耦合关系。 研究表明, 这种方法运用到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测中是切实可行的。

    • 改土型专用肥对玉米田物理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影响

      2012(5):281-285.

      摘要 (1092) HTML (0) PDF 546.28 K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内陆灌区连作8a的制种玉米田上,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改土型专用肥与制种玉米田物理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依次是:CO(NH2)2>(NH4)2HPO4>PVA和ZnSO4·7H2O;因素间最佳组合是:PVA 30kg/hm2, CO(NH2)2736kg/hm2, (NH4)2HPO4420kg/hm2, ZnSO4·7H2O 52kg/hm2。 随着改土型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 玉米田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团聚体在增大, 而容重在降低。 改土型专用肥施用量增加后, 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在增加, 但单位(1kg)改土型专用肥的增产量则随着改土型专用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出现报酬递减律。 随着改土型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 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 改土型专用肥施用量在1350kg/hm2的基础上, 再增加337.50kg/hm2, 收益出现负值。 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350.01kg/hm2, 玉米理论产量为6700.99kg/hm2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评价

      2012(5):286-290,295.

      摘要 (1334) HTML (0) PDF 587.51 K (1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是不同项目分类治理的依据。 采用层次分析法, 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最主要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防治效果、水土流失危害3个方面为基础, 构建了水土保持评价模型, 并对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点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要大于线状项目, 点状项目水土保持效益波动性比线状项目要小;点状生产建设项目中房地产类项目水土保持效益最大, 其次为电厂项目, 最后为矿场项目, 水土保持效益波动性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电厂项目、矿场项目、房地产项目。

    •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侵蚀模数的批量计算方法--基于CSLE和GIS的土壤水蚀模数计算器设计与应用

      2012(5):291-295.

      摘要 (1296) HTML (0) PDF 628.29 K (2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快速有效地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中30 000多个野外调查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采用.NET平台并结合ArcEngine二次开发包, 开发了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的土壤水蚀模数计算器软件。 以陕西省安塞县野外调查单元数据为例, 应用该软件进行计算并得到了野外调查单元的水蚀模数, 将计算结果与手工操作ArcMap计算得到的侵蚀模数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利用水蚀模数计算器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 并可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 该软件可用于区域水土流失调查水蚀模数的计算。

    •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宝汉线为例

      2012(5):296-300.

      摘要 (1216) HTML (0) PDF 515.03 K (1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生态足迹法为基础, 阐述了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高速公路宝(宝鸡市)汉(汉中市)线为例, 将污染消纳生态足迹考虑其中, 计算了高速公路修建前后沿线县域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的变化, 预测评价了研究段公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高速公路建设后, 沿线的县域人均生态赤字增加0.0164hm2, 生态压力指数较建设前略有增加, 表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西安市至安康市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形式及其对比分析

      2012(5):301-304.

      摘要 (1152) HTML (0) PDF 372.74 K (1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路边坡是公路建设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根据在陕西省西安市至安康市高速公路进行的试验研究, 总结出了护面墙、框格防护、铺砌片石护坡、排水固结等19种边坡防护形式。 施工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确定合适的防护方式。 在该段高速公路具有代表性边坡和二级边坡设定了22个监测点, 以观测包括灌木的干茎、冠径、高度的变化, 草坪的覆盖度、成活率、出苗率、生长势等项目, 并且分析了植被生长情况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