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绵远河流域地震侵蚀与泥沙输移特征

      2014(6):1-5,3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07

      摘要 (793) HTML (0) PDF 489.19 K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汶川地震引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为震区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对处于地震极重灾区的绵远河流域进行了地震侵蚀与流域内的泥沙输移状况的调查统计。绵远河山区河段地震时产生了1.15×108 m3的松散堆积物,相当于正常年份土壤侵蚀量的约100倍。5 a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崩塌滑坡体绝大部分堆积在支沟中。在震后水文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松散堆积物中占多数的大粒径颗粒超过了河流输运能力,仅少量细颗粒物质以悬移质形式被输送到下游。研究表明,虽然绵远河上游地震侵蚀产沙总量巨大,但汶川地震后与震前进入绵远河平原河段的泥沙量变化不大,近期内对绵远河下游及沱江的泥沙输移没有明显影响。

    • 城市土壤重金属有机酸淋溶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2014(6):6-1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08

      摘要 (829) HTML (0) PDF 476.32 K (1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典型工业城陕西省铜川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CR(欧共体标准物质局)连续形态分级法和Hakanson潜在风险指数法分别研究了人类活动性元素Pb,Cu,Cr,Zn的形态分布特征、环境迁移与生态风险;利用振荡浸提动力学试验(25℃平衡振荡24 h)探讨了人工合成低氨基多羧酸(APCAs)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和低分子有机酸(LMWOAs)抗坏血酸(Vc)对重金属Pb,Cu,Cr,Zn的淋溶解吸特征与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铜川市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严重,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强;重金属Zn和Cu的环境迁移趋势较大。淋溶动力学试验表明,不同类型有机酸对土壤Pb,Cr,Cu和Zn的淋溶解吸具有相似的动力学过程,但淋溶速率和解吸量随有机酸的不同各异。重金属Pb,Cr,Cu和Zn各形态量之和与有机酸EDTA和DTPA淋溶解吸量呈指数关系,而与低分子有机酸Vc淋溶解吸量成线性关系。从而进一步表明低分子有机酸Vc与氨基多羧酸类有机酸EDTA和DTPA对土壤重金属Pb,Cr,Cu,Zn淋溶解吸机制不同。

    • 中药废渣对干旱区弃耕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2014(6):13-1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09

      摘要 (1124) HTML (0) PDF 283.76 K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宁夏干旱区弃耕盐碱地施用苦豆子草渣、苦豆子籽渣和甘草渣3种中药废渣,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3种中药废渣改良弃耕盐碱地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3种中药废渣后,土壤容重、pH值、全盐均低于CK(未施药渣),其中pH值、全盐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CK;土壤养分含量全面提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得到显著提高,不同处理间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差异显著(p<0.05),其中苦豆子籽渣提供速效氮、速效钾的能力显著高于甘草渣和苦豆子草渣,而甘草渣提供速效磷的能力显著高于苦豆子草渣和籽渣;施用废渣后的表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CK;苦豆子草渣、苦豆子籽渣和甘草渣对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苦豆子籽渣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相互促进作用明显,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 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

      2014(6):18-2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0

      摘要 (864) HTML (0) PDF 256.33 K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取野外大田试验,定量分析了7.1和1.9 mm不同降水脉动下3 d内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压砂地土壤含水率与时间呈指函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0.9381~0.9873,土壤含水率增加量表现为:新压砂地 >中压砂地 >老压砂地。降水脉动为7.1 mm时,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在降水后第3天土壤含水率比降水前分别增加了42.3%,27.4%和23.2%,平均含水率较裸地分别增加了52.7%,45.5%和38.2%。降水脉动为1.9 mm时,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了22.6%,21.7%和7.6%,平均含水率较裸地分别增加了171.8%,156.4%,110.3%。两次降水土壤平均含水率均表现为:新压砂地 >中压砂地 >老压砂地 >裸地。降水分别为7.1和1.9 mm时,压砂地土壤含水率分别在降水后第7天和第5天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和裸地相比,压砂地显著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

    • 大孔隙分布对坡地产汇流及溶质运移的影响

      2014(6):22-2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1

      摘要 (893) HTML (0) PDF 402.92 K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室内土槽为平台,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粉砂壤土中两种不同大孔隙分布情况下,土槽中土壤含水量、坡面流速、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溶质运移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面大孔隙度为19%,容积大孔隙度为0.095%的未加密型的土槽,面大孔隙度为57%,容积大孔隙度为0.285%的大孔隙加密型土槽中各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幅度、平均坡面流速及地面径流量相对偏小,地下流出现时间较早且径流量较大,地面径流中溴离子、铵根离子浓度、硝酸根离子浓度偏小。在地下水出流前期,大孔隙加密型土槽中的铵根离子浓度和浓度变化幅度都偏小,但溴离子、硝酸根离子浓度则偏大。

    • 冻融作用对东北黑土磷素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

      2014(6):27-3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2

      摘要 (888) HTML (0) PDF 355.27 K (1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土壤中磷素的吸附-解吸特性。以东北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的方法,研究了冻融条件下黑土磷素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冻融条件下黑土对磷的吸附规律均随着外源磷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当外源磷浓度为120 mg/L时吸附曲线出现明显拐点;与未冻融土壤相比,冻融过程中土壤吸附更多的磷,具有更高的磷素吸附率;外源磷浓度低时,冻融作用对土壤磷吸附影响较大,外源磷浓度高时冻融作用对土壤磷吸附影响降低;冻融条件下磷等温吸附曲线采用Langmuir方程拟合的相关性最优,在连续的冻融循环条件下,土壤磷最大吸附量Pmax值逐渐增大,土壤与磷之间结合能力和磷吸附最大缓冲容量也有同样的趋势。

    • 土壤有机质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2014(6):32-35,4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3

      摘要 (955) HTML (0) PDF 376.91 K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去除有机质前后汞(Ⅱ)在棕壤中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汞的吸附贡献很大。去除有机质后,棕壤对汞(Ⅱ)的吸附率由95.62%~93.18%下降到62.8%~56.70%,解吸率则由2.39%~7.47%提高到2.65%~11.23%。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Henry模型以及Temkin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去除有机质前后棕壤对汞的等温吸附过程。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棕壤去除有机质后,对汞(Ⅱ)的吸附-解吸速率均降低,其中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拟合效果最优,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R>0.708)。

    • 土壤水分胁迫对红砂幼苗细根形态和功能特征的影响

      2014(6):36-4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4

      摘要 (1019) HTML (0) PDF 474.65 K (1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人工模拟干旱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红砂幼苗细根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胁迫程度的加剧红砂幼苗细根直径和体积呈减小趋势,而根长、比根长、表面积、比表面积均呈增大趋势,表明在胁迫条件下,红砂幼苗细根可通过根长、比根长、表面积、比表面积的增加与直径和体积的减小来适应逆境胁迫。随根序的升高红砂幼苗细根直径呈增大趋势,而根长和比根长表现出减小趋势,比表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随胁迫程度的加剧红砂幼苗细根全C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全N含量先呈明显的降低趋势,后呈升高趋势,表明在中度胁迫下红砂幼苗细根呼吸作用明显降低。随根序的升高红砂幼苗细根全C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全N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红砂幼苗较低级根序具有较强的呼吸作用与代谢活性。(3)红砂幼苗细根根长与全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直径与全C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比根长与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 生物活性肥配方筛选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2014(6):43-48,5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5

      摘要 (858) HTML (0) PDF 400.53 K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甘肃省河西走廊淡漠土区连续种植制种玉米12 a的试验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生物活性肥配方的筛选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活性肥配方最佳组合为:功能性改土剂0.12 t,生物菌肥0.09 t,多元复混肥1.20 t。生物活性肥施用量与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持水量、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回归统计分析,生物活性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可用二次函数拟合,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1.80 t/hm2,玉米的理论产量为6597.24 kg/hm2

    • 采石场松散体坡面两种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2014(6):49-5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6

      摘要 (665) HTML (0) PDF 357.91 K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修建径流小区,对北京市房山区黄院采石场的治理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坡面径流观测,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采石场治理初期不同年份内不同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在采石场治理初期,不同的坡度、不同的治理措施、不同的植被覆盖度均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当坡度为25°时,铺设生态袋措施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当植被覆盖度小于15%时,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为松散体坡面的孔隙度;当植被覆盖度大于60%时,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 太湖流域平原区土壤水分动态分析

      2014(6):54-5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7

      摘要 (822) HTML (0) PDF 448.41 K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太湖流域平原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和菜地)为例,在长期定位观测土壤水分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法定量分析了土壤水分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降水量在时间上不相关,而各层土壤水分均为自相关序列;(2)降水与土壤水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时长受季节、土壤深度、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影响较为明显(1~8 d不等);(3)林地相关时长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 >春季 >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菜地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相关关系在夏秋季节呈减小趋势,而在冬春季节则相反。整体上林地降水对土壤含水量的有效影响时间长于菜地,且林地降水量与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的规律性优于菜地。

    • 皖南茶园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

      2014(6):59-6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8

      摘要 (899) HTML (0) PDF 296.22 K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皖南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Tessier连续提取分级法对茶园土壤重金属(Zn,Cu,Pb,Ni)全量及其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活性态重金属占全量之比来评价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中Zn,Cu,Pb,Ni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除Zn外,其他元素均高出背景值,存在较明显的富集现象;土壤中4种重金属在5种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Zn,Cu,Ni以残渣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2.55%,90.00%和81.79%,而Pb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占总量的70.09%;Zn,Cu,Pb,Ni的活性态部分占全量比例分别为5.04%,1.51%,0.97%和0.23%,土壤重金属活性态部分与茶叶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皖南茶区的茶叶重金属含量在限量值的安全范围内。

    • 漓江最枯径流量演变分析

      2014(6):64-67,7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19

      摘要 (854) HTML (0) PDF 440.16 K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小波和R/S分析方法,探讨了漓江流域桂林水文站55 a年最枯径流量序列的演变特性。结果显示:(1)最枯径流量存在12和30 a尺度的两个主周期,同时也存在4和6 a尺度的两个次周期,使其呈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2)桂林站年最枯径流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6,12,30 a的最枯径流量也有减少趋势,而4 a周期最枯径流量有增加趋势。与此同时,运用P-Ⅲ型曲线对各个周期最小值发生的频率进行了计算,4 a周期最枯径流量(8.09 m3/s)发生频率为35%~40%,6 a周期最枯径流量(5.3 m3/s)发生频率为10%~15%,12 a周期最枯径流量(10.2 m3/s)发生频率为55%~60%,30 a周期最枯径流量3.8 m3/s发生频率为1%~5%。

    • 不同施磷水平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钝化效果评价

      2014(6):68-7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0

      摘要 (937) HTML (0) PDF 461.90 K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P/Cd摩尔配比分别为0,2:3,3:2,2:1,4:1进行了不同磷肥钝化修复Cd污染土壤试验。采用毒性淋溶提取法(TCLP)和形态分析法评价了磷酸氢二铵(DAP)、磷酸二氢钾(MPP)、过磷酸钙(SSP)和磷酸钙(TCP)对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磷肥的钝化效果依次为:MPP >DAP >SSP >TCP,4种磷肥的钝化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在磷肥剂量水平P/Cd为4:1时对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最佳,最大降低幅度为49%;添加磷肥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相同磷水平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高低次序为:MPP >DAP >SSP >TCP,TCLP提取态Cd含量随土壤速效磷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R=-0.903**);DAP,MPP,SSP和TCP处理后交换态Cd的浓度降幅分别为23.75%,39.06%,16.60%和18.36%,而碳酸盐结合态(WSA)、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e-Mn-OX)、有机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S)Cd的含量均有所升高,表明磷素是通过改变Cd的存在形态而降低其有效态含量的。

    • 杉木幼树树干液流影响因子及其对杉木林蒸腾量的贡献

      2014(6):73-7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1

      摘要 (893) HTML (0) PDF 420.08 K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利用包裹式树干液流仪、插针式树干液流仪和小气象站对南京市东善桥林场的杉木幼树树干液流速率、杉木树干液流速率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了杉木幼树树干液流影响因子及其对杉木林蒸腾的贡献。结果表明:(1)杉木幼树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具有季节差异性,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并且日间液流速率大于夜间;(2)春、夏、秋、冬季液流速率峰值分别为:79.97,105.22,70.30,33.19 g/h;(3)太阳辐射是影响杉木幼树树干液流速率的主导因子,其次是饱和水汽压差,日液流量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各层次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分别建立了液流速率、日液流量与环境因子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液流速率与日液流量的变化;(5)杉木幼树全年液流量对杉木林蒸腾量的贡献率为6.12%,夏季的贡献率最大。

    • 赤峰杨幼林枝条水势及生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2014(6):79-82,8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2

      摘要 (943) HTML (0) PDF 389.02 K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赤峰杨幼林地进行控水试验,测定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赤峰杨枝条水势、幼林平均株高、地径生长量及生长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高于15.6%时,赤峰杨枝条水势没有明显变化,低于11.03%时,枝条水势迅速下降;当土壤含水量大于(17.72±2.75)%时,赤峰杨幼树生长正常,生长量增加趋势快速明显,而当土壤含水量低于(7.12±2.75)%时,赤峰杨出现严重衰退特征,生长基本停滞,个体开始出现死亡。综合分析枝条水势、株高生长、地径生长等指标,表明有利于赤峰杨幼林快速生长,并维持林分稳定的适宜土壤水分含量为大于(17.72±2.75)%。

    •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的分异性特征

      2014(6):83-8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3

      摘要 (982) HTML (0) PDF 542.83 K (1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定量研究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深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异性特征,选择晋西北岢岚县为目标研究区域,对撂荒地、柠条林、小叶杨林3种林型4-7月份0-600 cm深度剖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3种植被4个月份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在3.34%~17.19%之间。在0-2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在200-600 cm深度土层范围内,撂荒地、柠条林土壤含水量分别有升高和轻缓降低趋势,小叶杨林有先轻缓降低再轻缓升高趋势。(2)土壤含水量在4个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月份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总体分布差异性也都不同。(3)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值大多集中在0~30%之间,个别土层深度变异系数值超过50%,表明土壤水含量总体上具有结构稳定性,但存在局部较强变异特征。

    • 干旱条件下保水剂对丸化沙打旺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4(6):89-9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4

      摘要 (903) HTML (0) PDF 352.73 K (1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不同含量保水剂对沙打旺种子进行丸化,研究了保水剂对丸化沙打旺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中,与对照相比,保水剂含量在7%和9%时,种子萌发速率分别加快了70%和63.19%;保水剂含量在7%时,幼苗根长、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19.36%和45.26%。抗旱试验中,沙打旺幼苗底部两片子叶首先出现枯黄萎蔫现象,随着旱情加剧,顶叶出现萎蔫;与对照相比,间苗后第13天,5%和7%处理幼苗枯黄数量分别减少了15.58%和22.07%,幼苗萎蔫速率变化不明显;沙打旺幼苗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随保水剂浓度的提高逐渐减小,7%和9%处理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3.1%和13.6%;5%,7%和9%处理较对照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了20.33%,22.85%和19.08%。试验结果表明沙打旺丸化添加保水剂适宜含量为7%~9%。

    • 黑河中游农田荒漠过渡带土壤冻融过程中水热动态

      2014(6):94-10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5

      摘要 (897) HTML (0) PDF 597.54 K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黑河中游典型农田荒漠过渡带为例,对过渡带3种景观单元冻融期土壤水热动态进行了野外定位监测。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随气温剧烈变化,变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种景观单元土壤温度变幅由剧烈到平缓的顺序为:荒漠 >农田 >防护林,并依次形成60,100和80 cm深的冻土层;(2)受土壤性质和地表覆盖的影响,冻融过程中,农田、防护林土壤含水量变化明显,且农田土壤水分含量4月初达到最大值,而荒漠土壤含水量则基本保持不变;(3)土壤水分变化滞后于土壤温度的变化,防护林土壤水和温度变化较农田缓慢;(4)浅层地下水位在冻结期下降,融化期回升,且回升速率大于下降速率。冻融过程可有效减小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渗漏,冻后聚墒明显,利于下层土壤水分的保持,对于来年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意义。

    • 土霉素及镉污染对土壤呼吸及酶活性的影响

      2014(6):101-10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6

      摘要 (882) HTML (0) PDF 624.64 K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饲料工业以及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抗生素和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同时存在的几率不断增大。为了分析抗生素和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土霉素(OTC)与镉(Cd)为污染物,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土霉素(OTC)与镉(Cd)单一处理及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kg重金属镉单独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呼吸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作用,且显著抑制了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对3种酶活性平均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蔗糖酶 >磷酸酶 >脲酶;1 mg/kg土霉素显著激活土壤微生物呼吸,50和200 mg/kg土霉素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规律。各处理浓度下的土霉素对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当土霉素的浓度为1和200 mg/kg时,其与10 mg/kg镉的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3种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为拮抗作用,但当土霉素的浓度为50 mg/kg时,与10 mg/kg镉的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3种酶活性的影响则主要为协同作用。微生物呼吸对土霉素与镉胁迫更为敏感,最高抑制率和激活率分别可达98.98%和300.82%,土壤酶活性受土霉素和镉污染的影响要弱于它们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 青海省黄土丘陵区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有效性

      2014(6):109-112,11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7

      摘要 (812) HTML (0) PDF 292.31 K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青海省黄土丘陵区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的有效态微量元素铁、铜、锌、硼均属较高变异,有效锰属于中度或高度变异。从土系来看,黑褐土、黑钙土的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达到丰富级(高),灌淤土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均远低于临界值。从土壤分层来看,其变异系数变化不大。灌木林地土壤微量元素相对缺乏,仅有效硼达丰富级,混交林地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达到中高水平。

    • 盐溶液浸泡养护固化土的耐久性分析

      2014(6):113-11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8

      摘要 (1071) HTML (0) PDF 342.40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改善固化土养护环境的思路,提出了用硅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以及饱和石灰水养护固化土,以期达到提高固化土的耐久性,延长固化土使用寿命的目的。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对两种盐溶液养护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硅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养护与饱和石灰水养护均可提高固化土的强度、抗干湿循环以及抗冻融循环的耐久性;硅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养护对强度和耐久性的提高优于饱和石灰水养护;微观结构分析表明,两种溶液养护固化土生成了较多致密的凝胶物质,增加了黏聚力,降低了孔隙率,减少了大孔隙。

    • 黄土路堑边坡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4(6):118-12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29

      摘要 (958) HTML (0) PDF 516.75 K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西安市三条道路黄土路堑边坡植被防护调查和室内土壤含水率测试结果,研究分析了坡位、坡度、坡向、植被类型和植被防护模式对黄土路堑边坡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坡位土壤含水率大于下坡位,下坡位大于上坡位;高坡级边坡土壤含水率大于低坡级;小坡度边坡土壤含水率大于大坡度;阴坡土壤含水率大于阳坡;贴地植被土壤含水率大于直立植被土壤含水率;草灌结合模式的边坡土壤含水率小于灌木单一模式,但前者的生长状况优于后者。

    • 大恒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疏干的影响

      2014(6):123-12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0

      摘要 (940) HTML (0) PDF 214.39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大恒煤矿开采为例探讨了其对地下水水位和水量的影响。在对矿界周边50 km2的范围内水井水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划分的各采区开采时间,结合区域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地层走向和调查范围内各个时期水井水位埋深的监测,对大恒煤矿的开采进行建模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显示,大恒煤矿开采28.8 a之后会形成面积9.5 km2,深度55 m的降落漏斗,表明煤矿开采会使上覆含水层水位下降并形成降落漏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 >水保监测与应用技术
    • 江苏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2014(6):126-13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1

      摘要 (809) HTML (0) PDF 279.38 K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江苏省191个部、省级大中型工程水土流失观测和调查数据,对江苏省点、线式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点、线式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均占到了总水土流失量的90%左右,线式工程水土流失强度(200.00 t/hm2)大于点式工程的水土流失强度(151.37 t/hm2);点、线式工程土壤侵蚀强度均在强度及以上等级;两类工程占地面积与施工期水土流失量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318,R线2=0.9439),且两类工程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与单位土石方填挖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2=0.9595,R线2线=0.9324)。

    • 中国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构建方法

      2014(6):131-133,13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2

      摘要 (835) HTML (0) PDF 245.16 K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定量化评估,首先综合中国森林区划,退耕还林区、森林生态站和DEM数据,并与GIS空间分析相耦合构建了中国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该网络包含130个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区,共布设157个监测站,其中已经建设79个,计划建设78个;其次利用全国退耕还林县级单位数据对网络规划布局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总精度达到96.2%;最后指出了不同退耕还林区生态效益监测的主要侧重点。该网络可以实现对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区内生态要素的连续观测与清查,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并为辅助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 江淮分水岭水土流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2014(6):134-13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3

      摘要 (1092) HTML (0) PDF 503.34 K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江淮分水岭部分为研究对象,选取植被指数、干度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分别表示绿度、干度、湿度和热度等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指数(CEQEI),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CEQEI的均值从2000年的0.357增长至2005年的0.529,继续增长至2010年的0.615,说明该区生态环境整体状况不断改善。研究表明CEQEI能够较为系统地对研究区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价。

    • 戈壁荒漠区风电及光伏发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的对比分析

      2014(6):140-14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4

      摘要 (943) HTML (0) PDF 320.49 K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河西走廊18个典型风电工程和光电工程为对象,对风电场和光电工程不同防治分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对比,系统分析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征。研究结论表明,风电场工程各防治分区扰动地表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道路区(63.33%) >风机区(21.85%) >集电线路区(10.47%) >施工营地区(2.93%) >监控中心区(1.42%),光电工程各防治分区扰动地表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电池板布置区(68.72%) >道路区(27.17%) >其他防治区(1.77%) >管理区(1.18%) >施工营地区(1.15%);风电场工程各防治分区挖方量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风机区(77.38%) >道路区(13.76%) >集电线路区(6.39%) >监控中心区(2.16%) >施工营地区(0.32%),光电工程各防治分区挖方量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电池板布置区(65.09%) >道路区(30.45%) >管理区(1.82%) >施工营地区(1.48%) >其他防治区(1.15%)。风电工程和光电工程的道路区和风机区(光电池板布置区)是施工扰动最大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基础开挖、搬运和填筑等土建工程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环节。戈壁荒漠区风电工程和光电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分别为0.314和0.419,以单位产能计算,光电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显著高于风电工程。

    •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县南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

      2014(6):146-152,16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5

      摘要 (1393) HTML (0) PDF 426.40 K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县南沟流域因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运行相悖,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在清洁发展机制(CDM)理念下,根据可能发展路径,设置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3个阶段5种情景并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后,经济效益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阶段Ⅰ(情景A)、阶段Ⅱ(情景B1,B2)、阶段Ⅲ(情景C1,C2)的经济效益比现实状况分别提高了34.4%,53.0%~55.2%,72.8%~73.7%;基于CDM下的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为1:12.6:4.4,林地比重较阶段Ⅰ、阶段Ⅱ提高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过程表现出"现状发展态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链网构建阶段→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发展趋势。

    • 基于大尺度低密度样点的东北土壤全氮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2014(6):153-16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6

      摘要 (1166) HTML (0) PDF 728.12 K (1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东北地区土壤数据,以ArcGIS和GS+软件为支撑,对比分析了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RBF)、普通克里金(OK)和回归克里金(RK)4种地统计空间插值方法在7个不同样本容量下土壤全氮含量(STNC)的空间插值效果。结果表明,由普查数据得到的东北地区STNC在0.08~21.48 g/kg之间,数据变异性较大;STNC空间结构表现出中强度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范围大于同区域的小尺度采样研究;样本容量<171时,STNC空间变异性发生变化,空间结构特征和精度检验水平难以确信。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STNC空间趋势表达均呈现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规律,空间趋势预测效果为:RK >OK >RBF >IDW。RK方法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添加了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年均温(MAT)、土层厚度(d)和pH值等辅助信息,比IDW,RBF和OK方法的插值精度分别提高了19.40%,18.50%和16.15%;在不同样本容量下RK方法的插值精度较为稳定且对无样点区STNC的空间趋势预测也体现出了更多细节信息,因此对于大尺度低密度采样的土壤属性空间插值可重点考虑RK方法。

    • 基于DEM的地形起伏度算法的比较研究

      2014(6):162-16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7

      摘要 (1240) HTML (0) PDF 534.65 K (2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形起伏度是描述宏观地形变化状况的地形因子,可作为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地形指标之一。基于全国1000 m分辨率DEM分别选取黄土高原、四川盆地、横断山区、东南丘陵、山东丘陵、东北地区6个典型样区,采用局地高差法、局地标准差、表面积与投影面积比、RUGN法、矢量法、RDLS(地表起伏度)6种算法进行起伏度的提取,对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各种算法的提取结果进行了信息容量计算。结果表明,局地标准差和局地高差法是两种相对较好的提取起伏度的方法,且针对不同的地形区,不同起伏度算法也具有各自的适宜性。

    • 江苏省沿海地区盐田土地整治为耕地的可行性评价

      2014(6):167-171,18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8

      摘要 (871) HTML (0) PDF 339.75 K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盐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评价和限制性因子分析,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盐田整治为耕地作为评价目标,从自然条件适宜性、经济支撑可行性、工程实施可操作性、综合效益可增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5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区盐田土地整治分成4种适宜类型区,并确定了盐田整治为耕地的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近期适宜整治的盐田主要分布在连云区东南部及灌云县灌西盐场境内、灌河以南地区、射阳河南岸射阳盐场境内、东台市东部和如东县东南部,而财政收入、与海岸线距离、相对海拔高度则是影响江苏省盐田整治可行性的首要、次要和第3限制性因子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 基于GIS与RUSLE的榆林市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研究

      2014(6):172-17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39

      摘要 (858) HTML (0) PDF 1016.28 K (1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3S技术,采用美国通用的水土流失方程(RUSLE),对榆林市2001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2001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411 t/(km2·a),年均侵蚀总量为1.93×108t;2010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237 t/(km2·a),年均侵蚀总量为2.72×108t。2001-2010年榆林市各区县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佳县和子洲7个区县的土壤侵蚀类型发生了由中强度向高强度侵蚀的转化,土壤状况不断恶化。而定边、米脂、吴堡、绥德和清涧5县的土壤侵蚀类型由高强度向低强度侵蚀转变,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 基于Landsat TM/ETM影像的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动态变化分析

      2014(6):179-18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05

      摘要 (1454) HTML (0) PDF 949.17 K (1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Landsat系列卫星的TM和ETM数据的光谱特性研究和盐碱地信息模型的构建,研究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通过遥感手段实现对盐渍化土地退化信息提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近10 a来盐碱地呈现重度盐渍化加重的趋势,2007年较2003年加重趋势要比2011年较2007年加重趋势大,而2011年加重趋势趋缓,但比2003年要重,土地退化明显,即土壤盐渍化有持续加重趋势,这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主要表现在孤东油田的不断建设忽略了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滨海区域卤水晒盐和养殖池塘的建设上;轻度盐渍化区域面积也不断增加,与人工灌区的开挖,引入黄河径流及水利工程措施有关。人类活动对土壤盐渍化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作用。

    • 不同类型水库对库区及河道水温的影响

      2014(6):184-18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0

      摘要 (1228) HTML (0) PDF 355.72 K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库运行方式是引起河流水文情势和水体热量变化的人为可控因素。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调节型水库,通过对比它们的水温实测资料和水温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水库对水温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对多年调节水库而言,在枯水年高水位时,汛期库区垂向水温呈稳定的3层分布,底层水温变幅较小,受水库调节,下泄水体水温过程相比天然河道坦化作用明显,彻底改变了天然水温季节性高低分明的正弦分布规律;在平水年低水位时,非汛期水库垂向水温分布为混合型分布,汛期为两分层分布,底部没有恒温层,下泄水体对河道水温影响较小;丰水年中水位运行对水温的影响介于前两者之间;对于年调节水库而言,在丰水年和平水年对水温的影响基本一致,而在枯水年升温期下泄水体升温与前两者相比明显滞后。因此,应关注不同类型水库运行方式对水温的影响差异,通过设置合理的水库运行方式可以避免对下泄低温水的负面影响。

    • 汾河入黄口水流特性与污染物扩散模拟

      2014(6):189-19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1

      摘要 (946) HTML (0) PDF 325.04 K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交汇口污染物入河后的迁移转化规律,对汾河入黄口水流特性与污染带(化学需氧量,COD)分布进行了模拟。根据黄淤59-60断面之间实测高程值,利用插值法补充地形,并采用非结构网格划分地形。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采用交替方向隐式迭代法(ADI)对水流连续性及动量守恒方程进行积分。结果表明,模型验证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用此模型对50%,75%,90%频率年汾河入黄口处进行模拟,得到了入黄口处的流速分布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结果。随着水文频率年的增大,形成的河口滩面积减小,且分别经过2.35,3.00,4.20 km的距离后COD值才能达标。

    • 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2014(6):193-20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2

      摘要 (816) HTML (0) PDF 429.13 K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剖析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内涵的基础上,从决策绩效、实施绩效、运营绩效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并以苏州市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苏州市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参差不齐,项目之间的差异较大:两个项目绩效处于"良好"水平,三个项目绩效接近"良好"水平,一个项目绩效接近"较差"水平;(2)植被覆盖提高率、粮食产能提高量、农地年收入增加量、土地利用提高率、灌溉面积增加率、防护林网密度、机耕面积增加率等指标是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3)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建设,建立景观生态型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健全农村土地整理后期管护机制,合理实施农地规模经营,优化种植结构等,进而促进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不断提升。

    •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分析

      2014(6):201-20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3

      摘要 (743) HTML (0) PDF 480.77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黑龙江省32个气象台站近40 a的日降雨量数据计算半月降雨侵蚀力,构建了GIS基础数据库。通过Kriging方法对平均降雨侵蚀力进行插值,运用趋势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黑龙江省降雨侵蚀力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气象台站半月平均降雨侵蚀力在时间分布上呈单峰型集中于4月下半月至10月上半月,先逐渐增加,7-8月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2)半月平均降雨侵蚀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7-8月差异最为显著,7月下半月平均降雨侵蚀力呈全年最大值。(3)该省范围内平均降雨侵蚀力1972-1981年最小,1982-1991年最大,1992-2001年、2002-2011年较1982-1991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呈持续递减趋势。(4)该省近40 a平均降雨侵蚀力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自西向东、由北至南呈明显的抛物线状分布趋势,伊勒呼里山向北、松嫩平原自东向西、三江平原自西向东、小兴安岭由南至北、张广才岭、老爷岭由北至南,呈明显递减趋势分布。

    • 重庆市城乡统筹试验区土地利用平衡度测算

      2014(6):206-21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4

      摘要 (854) HTML (0) PDF 392.27 K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算了2012年重庆市城乡统筹试验区各区县土地利用平衡度,分析了各区县土地利用平衡发展的驱动机制,并定量测算了各区县相对应的土地利用潜力度。结果表明:(1)高度平衡发展类和比较平衡发展类的区县主要位于大约1 h经济圈内(其距离粗略以汽车车程计)。发展失衡的5个区县中,秀山县和酉阳县位于渝东南地区,城口、巫山以及巫溪县位于渝东北地区。(2)高度平衡类的12区县呈现出3大系统相对协调平衡发展的趋势;比较平衡类的17个区县中,3种效益驱动都有;基本平衡类4个区县全部属于生态效益驱动型;失调发展类的5个区县均属于生态效益驱动型。(3)巫山等3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很大;秀山等2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较大;石柱等4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较小,表明这些区县尚有潜力可以挖掘;沙坪坝等17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很小,其可挖掘潜力在现有技术水平很难实现或者需要花费很大的经济成本;江北等12个区县的土地利用潜力度极小,几乎没有可挖掘的空间。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实证研究

      2014(6):214-21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5

      摘要 (1017) HTML (0) PDF 314.17 K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了2003-2012年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条件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人口增加是武汉市近10 a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各驱动力因素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尺度依赖性,交通和人口因素对建设用地短期内快速扩张的推动效应更显著,收入因素的效应则主要体现在长期;宏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水平的提升。

    • 黑河流域水资源压力定量评价

      2014(6):219-22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6

      摘要 (946) HTML (0) PDF 377.89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经济发展与用水以及流域水环境压力3个角度出发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对2000-2010年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压力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流域近11 a来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较高,但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从2000年的0.58逐步降到2010年的0.28。多年来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包括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卓有成效,但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生态环境缺水严重,农业用水比重过高等问题仍未缓解。建议今后仍要继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压缩农业用水量,以不断减轻流域水资源压力,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武汉市耕地资源的社会生态价值估算

      2014(6):225-23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7

      摘要 (883) HTML (0) PDF 337.35 K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耕地利用存在的外部性,除了给国家和农户带来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社会生态效益。在构建耕地资源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资源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效益价值的估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耕地资源社会稳定效益逐年增长,由1996年的1.50×108元增长到2009年的4.24×108元;(2)耕地资源社会保障效益逐年递减,由1996年的7886.65元/(hm2·a)下降到2009年的6618.74元/(hm2·a),表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3)耕地资源生态效益价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耕地数量的变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武汉市耕地资源的社会生态价值总体变动趋势为上涨。基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外延式扩张和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的现象,有必要全面考虑耕地资源的价值。

    • 民勤绿洲盐生草生境土壤盐分特征及离子组成

      2014(6):231-23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8

      摘要 (943) HTML (0) PDF 366.40 K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民勤绿洲盐生草周围不同距离范围内的总体盐分状况、盐分离子组成及离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生草具有一定的聚盐作用,在其周围形成了一定的"盐岛"效应。在距盐生草0-60 cm范围内,土壤剖面中的土壤盐渍化程度随土层的加深而加重,土壤阴离子主要有Cl-和SO42-,阳离子主要有Na+和Ca2+,土壤盐分主要是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和硫酸钙,其次是氯化镁和硫酸镁。其中在盐生草周围0-40 cm范围内,垂直剖面0-2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为0.98~1.52 g/kg,属于非盐渍化土壤,20-4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达到了2.25~2.30 g/kg,属于轻度盐渍化土壤,40-6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达到了3.10~3.16 g/kg,属中度盐渍化;在距盐生草60 cm处,垂直剖面0-4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为0.83~1.86 g/kg,属非盐渍化,40-6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达到了2.43 g/kg,属轻度盐渍化。除HCO3-外,土壤盐分含量与各盐分离子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 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立地类型草本植物根系特征

      2014(6):236-24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49

      摘要 (884) HTML (0) PDF 349.08 K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缓坡、陡坡、江心洲、人工岸坡4种典型立地类型,对主要优势草本植物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冠比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类型不同优势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差异性均显著。各立地类型不同优势草本植物根长、根表面积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不同优势草本植物根长度和表面积在陡坡和人工岸坡立地类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根表面积在江心洲立地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最适合生长的立地类型是缓坡类型;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 L.)、土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最适合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陡坡类型;紫菀(Aster tatarian)、艾草(Artemisia argyi)最适合生长的立地类型是江心洲类型;葎草(Humulus scandens Merr.)最适合生长的立地类型是人工岸坡类型。

    • >综合治理
    • 中国黑河流域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管理对比研究

      2014(6):242-24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50

      摘要 (1049) HTML (0) PDF 453.15 K (2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管理问题是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有效的水管理,是中国各大河流尤其是西北内陆流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对中国西北黑河流域与澳大利亚东部墨累-达令河流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两流域水管理的相关问题,在借鉴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黑河流域水管理的对策:(1)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2)重视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3)强化组织管理,制定流域管理法;(4)鼓励公众参与,进一步深化水权制度改革。

    • 基于生态足迹的港口型城镇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2014(6):250-25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51

      摘要 (957) HTML (0) PDF 325.33 K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宁波市镇海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对镇海区1997-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镇海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6.4178 hm2增加到2011年的7.7374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3370 hm2小幅增加到0.3624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6.0808 hm2增加到7.7130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9.04上升为20.79。研究期内镇海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了巨大的生态赤字,港口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很不安全状态。城镇化发展、重化工产业布局和居民消费结构调整是影响镇海区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存在使得港口型城镇土地生态状况存在"虚高"现象。为调整港口型城镇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还应采取协调港城关系,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和提高生态用地比例等对策措施。

    • 基于灰色模型的贵阳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2014(6):256-259,26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52

      摘要 (1042) HTML (0) PDF 933.02 K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993,2000,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RS与GI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提取和分析了贵阳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并选取13个主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因子,运用灰色模型定量地分析不同地类与各驱动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研究期间,贵阳市水田、旱地、灌木林、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35.2,55.4,80.8和98.6 km2;而水域、有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9.1,128.3和183.4 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大,水田面积减少最大;(2)研究时段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呈增大的变化趋势,1993,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分别为301.2,307.7和319.0;(3)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由1993年的0.76上升到2001年的0.78,随后下降到2010年的0.77,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系统的有序性、稳定性呈先增加再减弱的变化趋势;(4)贵阳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导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人均资源因素。

    • 云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

      2014(6):260-26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53

      摘要 (927) HTML (0) PDF 510.34 K (1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云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采用土壤类型法估算了云南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SOC)密度和储量,并对云南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0-20 cm土层平均SOC密度为59.77 t/hm2,SOC储量为2.30×109 t;0-100 cm土层平均SOC密度为159.95 t/hm2,SOC储量为6.15×109 t,占全国储量的7.28%,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SOC储量的0.41%;其中SOC储量占前4位的土壤类型为红壤、黄棕壤、赤红壤、棕壤,不同深度下4者之和约占云南省总储量的60%。在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上,SOC密度分布最高的区域为云南省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其次是西部的横断山脉和东部的云南高原地区,而以紫色土为主的中北部地区SOC密度则最低。由于降雨量、温度、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共同影响,导致了区域内的SOC密度分布不均,其中降雨量、温度和海拔等自然因素是影响SOC密度分布的主要因子。

    • 成都经济区不同类型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特征

      2014(6):267-269,27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54

      摘要 (857) HTML (0) PDF 288.04 K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数据分离技术,从已有的1:25万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成都经济区不同类型土壤的238U,232Th,40K含量数据,并在实地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不同类型土地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与世界、全国和四川省处于同一水平;(2)黄壤、棕壤、紫色土、水稻土、灰潮土、草毡土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别为:238U:3.18,2.40,2.12,2.45,2.48和2.73,均值30.41(单位为10-6 g/g);232Th:14.27,14.64,11.67,13.98,13.41和14.09,均值54.35(单位10-6 g/g);40K:2.06,2.38,1.94,1.74,1.83和2.22,均值1.98(单位为10-2 g/g);(3)不同类型土壤的天然放射性含量大小顺序表现为:238U:黄壤 >草毡土 >灰潮土 >水稻土 >棕壤 >紫色土;232Th:棕壤 >黄壤 >草毡土 >水稻土 >灰潮土 >紫色土;40K:棕壤 >草毡土 >黄壤 >紫色土 >灰潮土 >水稻土;(4)同类型土壤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平原地区比高山地区低。

    • 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14(6):270-27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03

      摘要 (889) HTML (0) PDF 1.04 M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浙江省为例,利用2002-2011年浙江省及2012年各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从耕地投入强度、耕地产出、耕地利用程度及耕地可持续状况4个角度出发,选取12项评价因子构成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体系,运用功效系数法对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状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时序变化明显,近10 a来呈现波动性增长;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性明显,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及政策性因素是引起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 宁南山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隆德县为例

      2014(6):277-281,28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04

      摘要 (1096) HTML (0) PDF 339.90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为例,通过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分析,对1996-2011年宁南山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动对隆德县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应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2)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动对隆德县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小,应在稳定林地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后续生态产业;(3)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动对隆德县经济发展为正相关影响,其他地类为负相关影响,应设法增加农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适当控制林地、草地、水域、难利用地的面积;(4)难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偏小,说明隆德县的经济发展较为依赖自然资源,现代化程度低,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 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2014(6):282-28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55

      摘要 (844) HTML (0) PDF 436.42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利用能值和物质流方法构建经济价值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从EKC曲线特征,生态效率及其"脱钩"三个层面解析了榆林市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负荷之间"倒U"形特征显著,EKC转折点将出现在2015年前,届时经济价值与资源环境压力将分别较2009年增加8.83和4.38倍;生态效率在11 a间提高了4.55倍,生态效率的提高建立在生态压力不断增大的基础上;榆林市脱钩现象以弱脱钩和扩张性复钩的交替为特征,经济发展的弱可持续特征明显,相比于废物排放,资源投入对生态压力的升高具有更加明显的推动作用。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榆林市在满足全社会物质需求总量的同时,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是今后榆林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焦化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2014(6):288-29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56

      摘要 (872) HTML (0) PDF 327.87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某焦化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Pb,Cd,Zn,Cu,Cr和Mn)的生态风险,对焦化厂东、西、南和北方向上的500,1000和3000 m处表层土壤进行了采样。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样点土样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中Cd含量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级标准中Cd标准值的2.1~7.2倍,其他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其标准值,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1000 m处达到最大值;研究区域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 >Cr >Cu≈Zn>Pb≈Mn,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 >>Pb >Cu >Cr >Zn >Mn,北部 >西部 >东北 >南部;焦化厂周边土壤整体存在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特别是焦化厂北面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极严重,其中Cd在土壤中存在严重的累积效应,是造成潜在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

    • 陕西省神木县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2014(6):293-29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06

      摘要 (1055) HTML (0) PDF 868.71 K (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陕西省神木县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较快,土地利用程度明显减弱,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工矿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变化强度分别达到-1.687%,0.782%,0.469%,-0.033%,0.067%,0.086%和0.316%。2000-2010年神木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长态势,10 a间增加了0.94亿元,同期耕地生态价值减少了3.95亿元,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了3.47和1.92亿元,而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生态价值变化不大。空间上,北部乡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下降为主,而南部乡镇以增长为主。

    • 陕西省靖边县沙地水分与植被建设

      2014(6):299-304,31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58

      摘要 (756) HTML (0) PDF 525.97 K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毛乌素沙地靖边县海则滩镇钻孔剖面沙层水分含量的测定,研究了该区沙地剖面水分分布特点、沙层水分存在形式、水分平衡、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以及植被建设等问题。结果表明,该区500 cm深度范围内沙层剖面含水量的变化特点是草地0-200 cm和灌木林地0-300 cm含水量较低,草地200-500 cm和灌木林地300-500 cm含水量较高;草地沙层含水量明显高于灌木林地,草地含水量变化范围为1.0%~6.0%,平均为3.4%;灌木地含水量变化范围为0.7%~2.8%,平均为1.5%。草地沙层剖面200 cm以下有含量大于3%的高含量薄膜水和含量大于5%的重力水存在,显示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较强。灌木林地沙层中一般缺少重力水和高含量薄膜水,指示灌木林地降水对地下水补给较弱。该区水分为正平衡,其原因除了降水较多之外,沙层入渗率高和受蒸发消耗较少也是重要原因。由于靖边县沙地区降水量较多,沙地水分活跃层分布深度在200~300 cm之间,较沙漠区分布深度增加了100-200 cm。沙层水分含量的剖面变化表明,该区沙层水分能够满足耐旱灌木林生长的需要,适于发展防风固沙效果好的灌木林。

    •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区域低碳经济水平及协调性评价——以陕西省为例

      2014(6):305-31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59

      摘要 (903) HTML (0) PDF 435.03 K (1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由低碳系统和发展系统组成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突变级数模型和协调模型,对该省2003-2011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由2003-2006年的"差"级别转变为2007年的"一般"级别和2008-2011年的"良好"级别;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升较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动不稳定,技术对低碳经济的正效应逐渐凸显出来;陕西省低碳系统和发展系统在研究期内处于拮抗期,"十二五"期间,有望进入基本协调期,进而给低碳经济发展带来动力。

    •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2014(6):311-31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0

      摘要 (1323) HTML (0) PDF 303.22 K (1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对保障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华北平原市级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灰色关联理论进一步探讨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区各城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平均得分为0.38,其中尚具一定开发潜力的仅占19.0%,已接近开发潜力和地下水资源已严重超采且已出现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别占38.1%和42.9%,总体承载力很小。经计算,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与人口、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GDP、工业产值的灰色关联度依次为:0.71,0.63,0.59,0.58和0.56,故影响华北平原地下水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为人口的剧增,农业灌溉用水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等社会因素。

    •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亚热带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2014(6):316-320,32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1

      摘要 (986) HTML (0) PDF 547.05 K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泥石流危害的影响因子及其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运用故障树分析法(FTA),针对亚热带地区泥石流主要危害线域工程的特点,建立了泥石流灾害评价故障树,并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对广东省乐昌市16条泥石流沟危险度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灰色关联度危险度评价法结果一致性较高,且更符合实际情况。该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因子、权重不灵活,未考虑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地区适用局限性等问题。从而证明了故障树分析(FTA)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黄土高原不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4(6):321-32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2

      摘要 (1023) HTML (0) PDF 480.97 K (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玉米品种(郑单958,豫玉22)和大豆品种(中黄24,中黄13)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在单作和间作两种模式(间作比例分别为2:2,2:4)下研究了黄土塬区不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分别与大豆两个品种间作,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单株叶面积、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从大喇叭口期开始均高于单作,株高在生育后期表现为间作高于单作。豫玉22分别与大豆两个品种间作,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茎粗从大喇叭口期开始高于单作,干物质积累量从吐丝期开始高于单作,单株叶面积在吐丝期显著高于单作,株高在生育后期表现为间作低于单作。间作下的郑单958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后期高于豫玉22,更有利于增产。在所选的玉米和大豆间作模式中,郑单958和中黄24以2:4间作是黄土塬区对玉米增产更为有利的间作模式。

    • 晋西苹果-大豆间作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

      2014(6):327-331,33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3

      摘要 (967) HTML (0) PDF 452.00 K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晋西黄土区典型的苹果(Malus pumila)-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大豆的关键物候期对间作系统和对照单作的土壤水分、大豆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了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物候期,间作系统土壤平均含水量变化显著,苹果树和大豆对土壤水分竞争的空间区域和强度也有明显差异,土壤水分耗用最大的时期为大豆开花期;(2)水平方向上,各个物候期间作系统土壤含水量均随着与树行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最低值出现在距离果树行最近的区域;(3)垂直方向上,在大豆的苗期和结荚期间作系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增,在开花期,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4)当前树龄下,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的水分效应相对于大豆单作,整体表现为负效应,并对间作大豆的生物量和产量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土壤水分在不同物候期的分布特征,建议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缓解种间水分竞争并提高大豆的产量。

    • 丰水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与提升途径——以南京市为例

      2014(6):332-33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4

      摘要 (730) HTML (0) PDF 342.34 K (1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丰水型城市既有一般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在分析城市水资源特性及利用方式的基础上,以丰水型城市南京市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2006-2010年南京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大致处于适载范围内,但承载力有限、波动明显。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而选择人均GDP、万元GDP用水量、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污水处理率4项敏感性指标,开展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升途径的情景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提高生产、生活用水效率,节约宝贵水资源,辅以污水处理率的稳步提升是丰水型城市稳定和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途径,并根据不同城市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建议。

    • 1961-2010年黄河源区蓝绿水资源时空变化

      2014(6):338-34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5

      摘要 (901) HTML (0) PDF 712.42 K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和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从时空尺度上分析了黄河源区1961-2010年蓝绿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变化和各生长季节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近50 a来,黄河源区绿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是蓝水的2倍以上。黄河源区蓝水资源春、秋两季减少,秋季显著减少,减少幅度0.355 mm/a,夏季略微增加;绿水资源春季减少,夏、秋两季增加,秋季显著增加,增加幅度0.286 mm/a。在空间上,黄河源区蓝绿水资源量在各季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东南部地区蓝水资源秋季减少明显,减小幅度最大为1.98 mm/a,绿水资源量夏、秋两季增加明显,最大为1.62 mm/a。随全球气候的变化,蓝绿水资源量在时空上差异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应加强黄河源区水资源的管理,减少源区绿水尤其是其中无效用水(蒸发)的消耗,减少生长季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以保证中下游地区水量的有序供给。

    • 广西喀斯特地区荒草地垦田的土壤肥力变化

      2014(6):344-348,35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6

      摘要 (1235) HTML (0) PDF 336.96 K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地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致使荒草地开垦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地的开垦必然会影响土壤的肥力质量。选择广西环江县开垦30 a,15 a玉米地及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代替时间的理论,探讨了喀斯特地区荒草地开垦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在利用相关系数确定评价因子权重,隶属度函数因子归一化,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确定土壤肥力质量分值的基础上,运用Markov法对土壤肥力质量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荒草地开垦种植玉米后,0-100 cm土层的土壤肥力质量均有下降;相比15 a玉米地,30 a玉米地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程度较低,土壤肥力质量相对较好;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土壤深度有关,随着深度的增加退化程度减弱;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开垦初期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严重,但是随着开垦时间的延长土壤肥力质量有所恢复。

    • 1953-2010年黄土洼天然淤地坝内洪水沉积物粒度旋回特征

      2014(6):349-35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7

      摘要 (744) HTML (0) PDF 603.32 K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37Cs断代技术进行沉积物的测年,结合1953年以来的降雨资料,对黄土洼天然聚湫坝淤地的水成沉积物粒度旋回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坝淤地4 m沉积物是在近百年内形成的,物源比较单一,主要为洪水沉积物;降雨是影响沉积物粒度的主要因素;淤地坝内洪水沉积物粒度以粗粉砂为主,中砂含量很少,没有粗砂;沉积物剖面具有良好的沉积层理,剖面粒度旋回至少记录了42次较大的洪水事件,不同期次洪水沉积物之间粒度变化明显,反映了该区近百年内年流域侵蚀和降水量的变化。

    • 察尔汗盐湖沙漠沙丘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2014(6):355-35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8

      摘要 (1012) HTML (0) PDF 392.81 K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柴达木盆地沙漠地区两次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察尔汗盐湖沙漠盛行风向沿线的线形沙丘和新月形沙丘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区沙粒度组成以细沙和中沙占优,粉沙和黏土含量明显,粒度变化遵循沿盛行风向粒径变细的规律;粒度参数特征表现出沉积物平均粒径较国内其他沙漠偏粗,分选较差,呈正偏-近对称形分布,线形沙丘成熟度比新月形沙丘偏高;沉积物累计概率曲线特征指示研究区沙区沙的沉积环境以跃移搬运为主,存在明显的悬移搬运和微弱的滚动搬运。

    • 1955-2009年澧水流域径流泥沙演变及影响因素

      2014(6):360-36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6.069

      摘要 (691) HTML (0) PDF 354.06 K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掌握澧水长时间序列的径流泥沙演变规律,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1955-2009年澧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结果表明:近55 a来澧水年径流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并在1983年发生了突变。通过分析降雨、径流及输沙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知,在1955-2009年澧水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人为因素是年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因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利工程拦沙导致澧水进入洞庭湖的泥沙量每年相应减少约4.59×106 t。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