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晋西北沙化土地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研究

      2018, 38(6):1-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01 CSTR:

      摘要 (1363) HTML (0) PDF 1.50 M (1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晋西北沙化土地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进行研究,为该区合理利用土地和有效防控风蚀沙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晋西北沙化土地区的撂荒地、玉米地、人工林地、裸地4种地类0—20 cm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类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对各地类易蚀颗粒进行提取。[结果] ①晋西北沙化土地区的土壤粒度组成均以极细砂(0.125~0.063 mm)、粉砂(0.063~0.002 mm)为主,含量占总粒级的70%以上。②不同地类中,撂荒地、玉米地和人工林地均以粉砂为优势粒级,其含量分别为52.86%,48.81%和43.52%,裸地以极细砂为优势粒级,其含量为45.64%。③撂荒地的易蚀颗粒(0.25~0.056 mm)最少,为47.18%,其次为玉米地(49.67%),这Ⅱ种地类的可蚀性均为中等,裸地的易蚀颗粒最多(68.80%),人工林地(55.83%)次之,可蚀性强。[结论] 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颗粒的级配特征,使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可蚀程度存在差异。裸地是该区今后土壤风蚀防控的重点地类,应采取地表覆盖等保护措施以降低风蚀程度。

    • 降雨在裂隙型冰水堆积体中的入渗过程

      2018, 38(6):9-1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02 CSTR:

      摘要 (1095) HTML (0) PDF 1.75 M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降雨在裂隙型堆积体中的入渗过程,研究降雨条件下土坡内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孔压等的变化情况及湿润锋迁移规律,为降雨诱发覆盖层斜坡失稳机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针对两类不同结构堆积体土样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结果] 均质模型中湿润峰均匀下渗,锋面达测点后引发孔压及体积含水率减小和基质吸力增加;坡顶受降雨影响变化明显,而坡底变化具有累积效应;裂隙构成雨水入渗的优势通道,其底部会形成暂态饱和区,湿润锋面在该区域产生强烈下凹形成渗透“漏斗”,促使湿润锋在该区域先期触底; [结论] 降雨入渗过程为: ①均质型:完全入渗→入渗放缓→稳定入渗→饱和入渗;②裂隙发育型:完全入渗→局部强烈下渗→补偿加速下渗→水平侧渗。

    • 不同材料覆盖对城市裸露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18, 38(6):16-2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03 CSTR:

      摘要 (1265) HTML (0) PDF 1.10 M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覆盖城市裸露土壤的效果,为城市裸露土壤处理及生态美化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以裸露土壤为对照,设置木片、园林废弃物、鹅卵石、陶粒、有机覆盖垫、分层覆盖(上层园林废弃物,下层园林废弃物堆肥)处理。[结果] 不同材料覆盖均能影响土壤性质,但随着时间增长,效果减弱,0—10 cm土层较10—20 cm土层易受覆盖影响;鹅卵石、陶粒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木片、分层覆盖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分层覆盖和园林废弃物覆盖显著降低土壤pH值。有机材料覆盖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其中分层覆盖和园林废弃物覆盖效果较明显,分别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56.63%,85.73%,85.52%和48.66%,63.11%,25%,而养分供应持续性是分层覆盖和有机覆盖垫覆盖更好。[总结] 分层覆盖效果最佳,在海绵城市与绿色化城市建设中具有现实推广意义。

    • W-OH砒砂岩固结体干湿循环特性及其细观机理

      2018, 38(6):22-28,3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04 CSTR:

      摘要 (1224) HTML (0) PDF 1.73 M (1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W-OH砒砂岩固结体干湿循环特性及其细观机理进行研究,为实现W-OH固结改良砒砂岩及其耐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OH(亲水性聚氨酯材料)对砒砂岩进行固结处理,基于无侧限抗压试验、三轴抗压试验,研究其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并结合SEM,EDS和称重法对其干湿循环后样品微观结构、元素和质量损失进行分析,以获得其破坏机理。[结果] W-OH砒砂岩固结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黏聚力在1~3次干湿循环后升高;在3~9次干湿循环后,固结体的力学强度降低;9次之后,剩下高黏结力的W-OH胶结体包裹于砒砂岩颗粒表面,力学强度趋于稳定。内摩擦角在1~9次干湿循环后上下波动,9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采用碳元素分析和质量损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样中W-OH流失特性进行评价,发现土样在1~9次干湿循环中W-OH胶结体逐渐降低,并在9次干湿循环后达到稳定,这与上述宏观力学变化的规律相似,验证了破坏机理,为判断其长期特性提供理论依据。[结论] 研究表明可将9次干湿循环后达到稳定的W-OH砒砂岩固结体的力学性质作为土体的长期力学特性。

    • 干旱胁迫对窄叶鲜卑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8, 38(6):29-3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05 CSTR:

      摘要 (1309) HTML (0) PDF 822.64 K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干旱胁迫对窄叶鲜卑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野生种驯化和种群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以窄叶鲜卑花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干旱协迫强度对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吸胀速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子抗旱萌发指数及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 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吸水过程表现出急速吸水期、缓慢上升期和吸水平稳期3个阶段;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子抗旱萌发指数及苗高、根长,苗重与胁迫强度均呈负相关;当PEG浓度达30%时,种子萌发完全被抑制。另一方面,种子群体萌动、萌发和出苗达50%所需时间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越发延迟,且各阶段对环境临界水势要求不同,出苗阶段最为严格,表明种子出苗过程对环境水分胁迫较为敏感,耐旱能力较弱。[结论] 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窄叶鲜卑花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也说明水分是窄叶鲜卑花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在较干旱地区种植需要考虑水分的供给。

    • 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

      2018, 38(6):35-4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06 CSTR:

      摘要 (1007) HTML (0) PDF 1.07 M (1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揭示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7种水保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降雨特征划分为4类雨强和雨型定量研究径流泥沙,分析不同水保措施及雨型下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 ①小区ZG(小平台+种果)与MWS(马尾松纯林)减流率最为显著;小区BC(全坡面种植+播草)和ZG减沙效果最为显著。②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径流泥沙量在不同雨型下差异不显著,径流量与植被盖度显著相关; ③同一雨型下,不同水保措施处理的减流减沙效果均显著。[结论] 水保措施与对照小区的年径流量差异极其显著,减流减沙率受雨型影响较小,径流泥沙量与植被盖度、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相关。

    •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

      2018, 38(6):42-46,5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07 CSTR:

      摘要 (1099) HTML (0) PDF 1003.98 K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查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特征,为东平湖沉积物的污染控制及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7月对东平湖16个不同点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使用GC-ECD检测了PCBs(PCB28, PCB52, PCB101, PCB118, PCB153, PCB138, PCB180)的含量,对东平湖PCBs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运用EPA法对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 东平湖表层沉积PCBs总的含量范围为nd~605.9 ng/kg,均值为126 ng/kg,标准差为153。在空间分布上,湖区中部(184.5 ng/kg) > 入湖口(149.9 ng/kg) > 湖区西南部(101.4 ng/kg) > 湖区北部(46.7 ng/kg)。研究区PCBs同系物组成以七氯联苯为主,占总量的66.72%。与其他地区的沉积物相比较,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PCBs处于较低水平,风险评价表明该研究区域生物毒性效应概率远远小于10%。[结论] 由于水文因素的影响,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呈现出由大汶河入湖口向西北方向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属于轻微污染水平,未对水体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沉积物中PCBs的浓度水平对大多数底栖生物无毒性影响。

    • 川鄂褶皱山地溪洪-滑坡灾害与主要自然因子的关系——以香溪河流域为例

      2018, 38(6):47-5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08 CSTR:

      摘要 (1208) HTML (0) PDF 1.22 M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影响香溪河流域溪洪—滑坡灾害分布的瓶颈性自然因子,为其代表的三峡库区东部川鄂褶皱山地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应用表现。[方法] 应用GIS技术、逐步回归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研究流域溪洪—滑坡灾害分布与主要自然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 进入回归模型的5项因子总解释度80.6%,贡献率依次为岩性脆弱性28.6%,断层缓冲区19.8%,NDVI 18.9%,暴雨极值16.4%,岩性软硬程度16.3%;地理探测中对因变量解释度较大的5项因子分别为岩性脆弱性24.5%,断层缓冲区20.9%,NDVI 18.3%,土壤入渗性16.3%,岩性软硬程度14.8%;岩性脆弱性与NDVI值、坡度的交互作用强度分别达68.8%和62.0%。[结论] 地质要素对流域溪洪—滑坡灾害分布具有绝对的控制作用,植被的影响其次,土壤和降水的影响有限,地形的作用体现在协同方面;地理探测器模型为定量分析非线性变量间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它消除了自变量的数值属性,在变量影响方向和重复性侦测方面有局限。

    • 拱坝河流域5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2018, 38(6):54-6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09 CSTR:

      摘要 (1229) HTML (0) PDF 887.32 K (1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拱坝河流域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为深入推进森林多目标经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测定。[结果] ①人工云杉林SOC含量平均为(32.5±21.82) g/kg,0—60 cm SOCD为(13.85±6.98) kg/m2;②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密度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增加,5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有效P及速效K含量呈递减趋势。③0—60 cm土层含量与自然含水量,全N,全K,速效K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SOCD与土壤理化性质表现出一致的相关性。[结论] 研究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壌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林分结构、土壤理化特性、树种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土壤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 小型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8, 38(6):61-66,7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0 CSTR:

      摘要 (1368) HTML (0) PDF 1014.47 K (1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城市小型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城市小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两个角度分析了孔目湖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同时运用磷吸附量计算公式探讨不同pH值下孔目湖表层沉积物对磷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快吸附和慢吸附2个阶段,快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0~1 h内,而慢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1~3 h;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在高浓度下同时符合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D-R模型,而在低浓度下符合Linear模型;在酸性或中性环境条件下,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效果更好。[结论] 富营养化严重的小型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趋势,且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磷酸盐含量的多少均会影响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和动态平衡状态的变化。

    • 灌木根系几何特性对拉拔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8, 38(6):67-7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1 CSTR:

      摘要 (1309) HTML (0) PDF 1.25 M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灌木根系几何特性对拉拔力的影响,为边坡防护植物物种的选择与植物价值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红叶石楠为例,通过对多根系形态的灌木根系进行室外拉拔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根系形态、二级侧根等情况对根土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结果] Y型根系和水平根系最大拉拔力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对数和指数函数减小,而主直根系最大拉拔力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优含水率在17.5%左右;Y型根系的最大拉拔力随Y型根系夹角的增加逐渐增大,而根系全段激活时间随根系夹角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夹角为75°时最容易被激活;Y型根系及主直根系的最大拉拔力均随二级侧根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且主直根系最大拉拔力的增加趋势大于Y型根系。主直根系在土壤含水率为10%,20%,25%时,拉拔曲线呈拉拔硬化型,含水率为15%时,拉拔曲线呈拉拔软化型;水平根系和Y型根系在含水率为15%,17.5%时,拉拔曲线呈拉拔硬化型,含水率为20%,22.5%,25%时,拉拔曲线呈拉拔软化型。[结论] 根系形态与含水率是影响根系拉拔力的关键因素,根系形态越复杂,拉拔力越大;含水率越高,拉拔曲线逐渐由硬化向软化型转变。

    • 宁夏引黄灌区排水沟水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2018, 38(6):74-79,8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2 CSTR:

      摘要 (1281) HTML (0) PDF 855.60 K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明宁夏引黄灌区排水沟水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排水沟水体污染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搜集2009—2015年排水沟水环境因子指标和以地级市为单元的社会经济指标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作为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法和灰关联法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指标对排水沟水质的影响程度。[结果] 南干沟水质呈现逐年好转趋势,银新干沟水质和清水沟水质急剧恶化,其他排水沟的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较平稳,且水质总体状况较好;排水沟水质与社会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和关联度都较高:中干沟与化肥使用量相关系数高达0.998,南干沟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相关系数高达0.983;永二干沟与农业耗水量的关联度高达0.793 41,南干沟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关联度高达0.755 69。[结论] 排水沟的水质变化趋势受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的影响较大;以地级市为单位,综合污染指数与社会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吴忠市、银川市、中卫市、石嘴山市;相关分析与灰关联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运用二者结合分析了影响排水沟的最主要影响因子;总体上,农业生产对银川市和石嘴山市排水沟水质影响较大,工业生产对吴忠市和中卫市排水沟的影响较大,且农业生产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比工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水对排水沟水质状况影响程度大。

    • 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植被对土壤球囊霉素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018, 38(6):80-8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3 CSTR:

      摘要 (1168) HTML (0) PDF 1.28 M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阐明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植被类型对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植被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晋西三川河流域4种典型人工植被(苜蓿、刺槐、侧柏和核桃),以农地为对照,分析0—100 cm土层中GRSP组分、有机碳(SOC)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在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分布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不同植被类型下易球囊霉素(EE-GRSP)、总球囊霉素(T-GRSP)以及两者的比值在0—3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均以核桃地最高,而苜蓿地较低。不同植被下EE-GRSP/SOC和T-GRSP/SOC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78~6.77,4.07~19.11。与农地相比,侧柏和苜蓿地分别增加了39.67%,36.62%的EE-GRSP/SOC以及39.25%和46.70%的T-GRSP/SOC,而核桃分别减少了31.07%和36.93%。平均重量直径与T-GRSP和S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EE-GRSP/S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不同人工植被对表层土壤GRSP的组分有明显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不仅与GRSP的组分有关,也与其对SOC的贡献有重要关系。

    • 土壤含水率和干容重对不同植被类型边坡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2018, 38(6):88-94,10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4 CSTR:

      摘要 (1262) HTML (0) PDF 1.27 M (1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边坡土壤的含水率和干容重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建立经验公式,为提高边坡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浙江省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黄棕壤地带3种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草林地)边坡土壤为对象,进行重塑土直剪试验,分析不同含水率分级(25%,27%,29%,31%,33%)和干容重分级(0.8,0.9,1.0,1.1,1.2 g/cm3)对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和黏聚力c)的影响规律。[结果] ①黏聚力和干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和含水率(mc)呈显著负相关。内摩擦角和干容重(ρd) 呈显著正相关。②土壤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随干容重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干容重的增加,内摩擦角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总是在高密实度的情况下,内摩擦角较大。相对于黏聚力,内摩擦角受含水率的影响较小,随含水率的增大,在灌草林地和针阔混交林表现出非线性减小的特征,在常绿阔叶林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考虑出现最优含水率。③在同一含水率下,干容重对土壤黏聚力具有增强作用,黏聚力的对数和干容重呈线性正相关。考虑含水率和干容重的综合影响,加入影响系数β,建立了经验公式。[结论] 黏聚力的对数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干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干容重对土壤内摩擦角影响显著,呈显著正相关。含水率对内摩擦角影响不明显。

    • 基于CSLE模型的陕北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评价

      2018, 38(6):95-10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5 CSTR:

      摘要 (1375) HTML (0) PDF 1.36 M (1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陕北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评价,为该流域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优化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ArcGIS技术,利用2005—2016年纸坊沟流域水文站月降雨量数据、DEM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率定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的相关参数,计算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对土地利用变化与坡度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研究区内不同坡度带上的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15°~25°左右的坡耕地是土壤侵蚀的敏感部位。②纸坊沟流域内土地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不断增加。该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后,土壤侵蚀的面积与强度整体呈现改善趋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具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耕地的土壤侵蚀强度较强,林地和草地侵蚀强度相对较弱,说明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能够显著减弱土壤侵蚀。[结论] 研究区内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坡度制约,该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是15°~25°左右的坡耕地。

    • 保水剂粒径对秦巴山区土壤水分及烤烟生长的影响

      2018, 38(6):103-11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6 CSTR:

      摘要 (1067) HTML (0) PDF 1.64 M (1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保水剂粒径对秦巴山区土壤水分及烤烟生长的影响,为改善秦巴山区烟田的土壤环境以及促进保水剂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以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以粉末状(粒径 < 0.18 mm)、细颗粒状(粒径0.18~2.25 mm)和颗粒状(粒径2.25~3.25 mm)的聚丙烯酸钾保水剂为研究材料,监测不同粒径的保水剂对秦巴山区黄棕壤烟田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及烤烟生长、烤烟品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 不同粒径的聚丙烯酸钾保水剂在烤烟不同生长期均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水分,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容重,但对4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分无显著影响,其中细颗粒状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影响较大。不同粒径的保水剂均可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及茎叶生长,提高烟叶产量与产值,降低下等烟的比例,其中细颗粒状保水剂对烤烟最大叶片、根系生长量、产量及产值影响较大,但粉末状保水剂对上等烟比例影响较大。[结论] 不同粒径的保水剂均可提高烤烟品质,其中细颗粒状保水剂对烟碱、总氮、钾及氯的影响较大,粉末状保水剂对总糖和还原糖影响较大。秦巴山区黄棕壤烟田应选用细颗粒状的聚丙烯酸钾保水剂。

    • 徐州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2018, 38(6):113-120,12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7 CSTR:

      摘要 (1433) HTML (0) PDF 1.70 M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徐州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土地的合理规划以及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 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叠加分析为工具,分析徐州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并通过NDVI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分类回归树(CART)分类结果,其Kappa系数均大于0.90;整个研究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建筑用地迅速增加。郊区较多土地类型转变为建筑用地,在2004—2016年期间,研究区NDVI低值区域逐步扩大,但生态环境质量先由0.323增加为0.360,后下降至0.320。[结论] 2004—2016年徐州城市扩张导致耕地大面积较少,景观破碎化加剧,但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地面积增加,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稍有提升。建议进一步加强徐州城区景观格局的合理规划,降低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 风沙区煤矿复垦地土壤颗粒的组成与分形特征

      2018, 38(6):121-12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8 CSTR:

      摘要 (1154) HTML (0) PDF 709.79 K (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风沙区煤矿复垦地土壤颗粒的组成与分形特征,为恢复和改善矿区土壤生态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分形理论对陕北风沙区大柳塔煤矿复垦地3种植被类型和未复垦的裸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维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研究区复垦地的土壤颗粒组成以细砂为主。乔木、灌木林地和裸沙地的土壤颗粒次集中于中砂,而草地的土壤颗粒次集中于极细砂。植被覆盖对土壤细粒物质含量的影响具有层次性,3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壤中黏、粉粒含量显著高于裸沙地。②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为1.306~2.490,均值依次为:草地(2.425) > 灌木林地(2.300) > 乔木林地(1.626) > 裸沙地(1.550),且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形维数变化也具层次性。各深度上,草地与灌木林地的分形维数无显著差异,且皆显著高于乔木林与裸沙地。③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密切相关,与黏、粉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粗砂含量显著负相关,但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大柳塔煤矿复垦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差异较大,植被类型为草地或灌木对矿区土壤颗粒细化、改善环境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水保监测与应用技术
    • 油田道路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评价

      2018, 38(6):127-13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19 CSTR:

      摘要 (1083) HTML (0) PDF 691.68 K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生产运营期因油田道路占压和硬化损失的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生产运营期石油天然气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计征标准提供测算依据。[方法] 采用国内外较为常用的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选取陕西省志丹县境内油田为研究对象,测算生产运营期内油田道路造成水土保持功能价值的损失量。水土保持功能服务价值等于固持土壤、水源涵养、固碳供氧、防风固沙等价值之和。[结果] 初步估算,生产运营期油田道路造成的水土保持功能价值的损失量,每口井每年约为1 827元。按照油田道路占油田总面积30%~50%的比例进行折算,则石油、天然气项目在生产运营期造成的年度水土保持功能损失值为3 654~6 090元/井。[结论] 现行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按年度计征的方式和征收标准(每口井不超过2 800元)是合理可行的。

    •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安全选址方案研究

      2018, 38(6):132-137,14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0 CSTR:

      摘要 (1766) HTML (0) PDF 944.97 K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弃渣失稳后可能产生的滑移距离,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安全选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了1 032组国内外堆积体、滑坡体、火山流体数据,整理出有效数据882组,在此基础上,基于发生类似运动的概率提出了历史发生频率选址法,基于理论修正模型提出了模型预测选址法。[结果] 根据历史发生频率法,对5,4,1级弃渣场宜分别取2.78,5.88,14.29倍落差的安全距离,对2级、3级弃渣场宜取7.14倍的落差的安全距离。利用模型预测法,根据不同的渣场大小等级(AL)和岩质类型(RT),可准确预测弃渣场选址的安全防护距离。[结论] 历史发生频率法操作较简单,容易推广和实施。模型法理论性强,判断较为准确,但需进行试算迭代,使用要求较高。

    • 山丘区蓄水坑灌田间工程规划设计——以山西省太谷县节水灌溉示范园为例

      2018, 38(6):138-14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1 CSTR:

      摘要 (1187) HTML (0) PDF 991.32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蓄水坑灌田间工程规划设计进行研究,解决蓄水坑灌未来推广运用中的问题,为推动山丘区蓄水坑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以山西省太谷县节水灌溉示范园区为背景,将蓄水坑灌田间工程基本要素与微灌工程技术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对蓄水坑灌田间工程进行设计。[结果] 采用水平集雨沟整地方法;每株果树布置4个蓄水坑,蓄水坑深度40 cm;在降雨径流蓄滞能力设计为5 a一遇24 h最大暴雨量标准下,蓄水坑设计直径为30 cm;坑内布置一体化设计的底板、固壁和顶盖;环状沟深度20 cm,宽度30 cm,半径50 cm;输配水闸管系统包括干管、支管、毛管3级,管材为聚乙烯;四孔出流毛管沿环状沟内径呈环形绕树布置;给出了各管道管径、长度及进口工作水头的计算方法,以及系统工作制度的确定方法。[结论] 对整地技术、蓄水坑设计与布置技术和低压管道系统设计技术的规划设计,能够满足山丘区蓄水坑灌的特殊灌溉要求。

    • 基于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微观构造特征的发泡剂适用性研究

      2018, 38(6):144-150,15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2 CSTR:

      摘要 (1095) HTML (0) PDF 2.02 M (1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发泡剂种类及气泡生成方式对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的适用性,为环境保护和河道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支持。[方法] 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不同FMLSS进行考察,对比微观构造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微观构造特征对各类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①不同类型FMLSS微观构造差异性受气泡掺量影响显著,受水泥掺量影响相对较小。②同等气泡掺量下,双氧水(H型)消泡严重,且制备的FMLSS内部含有少量大气孔且分布不均匀。同等密度下,大气孔含量更多,制成的FMLSS质量较差。③复合类发泡剂F(F型)和阴离子型发泡剂K12A(K型)在料浆中稳定性较好,制成的FMLSS微孔分布均匀性较好,但F型发泡剂成孔尺度较小且分布均匀,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变形特性。[结论] 先发泡工艺优于后发泡工艺,F型发泡剂在工程制备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时适用性较好。

    • HBV模型在富春江水库流域临界致灾面雨量确定中的应用

      2018, 38(6):151-15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3 CSTR:

      摘要 (996) HTML (0) PDF 1.19 M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HBV模型对于富春江流域径流序列模拟的适用性,并通过水位与径流量的关系,得到该流域各级水位的临界致灾面雨量,为暴雨灾害风险预警和评估业务提供服务产品,也为富春江水库的生产调度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以富春江水力发电站为研究区,应用研究区气象资料和HBV水文模型开展研究。[结果] ①应用HBV水文模型模拟富春江流域径流量,在序列的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与实测的径流过程分布一致,模拟径流峰值区与大降水的实况分布比较一致,模拟与实测洪峰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经率定后的HBV模型在富春江流域的模拟效果较好。②通过建立降水、径流、水位三者的响应关系,可以确定水库在警戒水位、设计洪水位时不同前期水位的临界面雨量。[结论] HBV水文模型在研究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当预报有临界面雨量时,水库可以根据雨量、径流的预报信息做出对水位的科学调控。

    • 侵蚀性风化花岗岩坡地壤中流携氮磷流失动态模拟

      2018, 38(6):156-16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4 CSTR:

      摘要 (1306) HTML (0) PDF 1.05 M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侵蚀环境下,风化花岗岩残积坡地土壤氮磷流失特征以及坡面径流和壤中流携带氮磷流失的强度和贡献率,为不同侵蚀环境及生态环境脆弱条件下,坡地氮磷流失规律的试验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原状土搬迁,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设计2个坡度(8°和25°),5个降雨强度(30,60,90,120,150 mm/min),通过坡度与雨强的多重组合试验,在测试浓度与径流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氮磷流失强度及在坡面径流和壤中流中的分配。[结果] ①在强烈侵蚀的坡地,土壤结构性较差,漏水漏肥现象严重,壤中流随携带的氮磷流失比重很大,壤中流携带的TN流失量均占到总流失量的90%以上,TP稍次之;②TN随径流的流失量远大于TP的流失量,径流中TN与TP总流失量的比值最高能达到160倍; ③雨强对氮磷流失量的影响大于坡度的影响,径流量的影响大于浓度的影响。④雨强对氮磷流失的影响存在2个转折,在60 mm/min附近存在一个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的雨强分界,在90 mm/min左右,出现一个侵蚀性雨强的转折。[结论] 强烈的侵蚀影响土壤养分的流失方式及流失通道的比配,壤中流所携带氮磷流失所占比重很大,进而会影响到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加强残积土母质坡地土壤的侵蚀防治,是地表水和地下水面源污染控制及土壤养分流失减少的根本。

    •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中的树种选择研究

      2018, 38(6):162-168,17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5 CSTR:

      摘要 (1078) HTML (0) PDF 1.15 M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山西省北部人工华北落叶松纯林质量精准提升中的树种混交策略,为该地区的森林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在管涔山设置华北落叶松不同混交模式和不同起源的固定样地,2010年和2015年夏分别对样地内胸径≥5.0 cm的样木进行每木检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不同起源、不同混交模式下混交树种生长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①与华北落叶松混交的树种,胸径生长量ΔD表现为:ΔD白桦 > ΔD白杄 > ΔD山柳,胸高断面积生长量ΔS表现为:ΔS白桦 > ΔS白杄 > ΔS山柳,蓄积生长量ΔV表现为:ΔV白桦≈ΔV白杄 > ΔV山柳。②不同混交模式下,华北落叶松的ΔS和ΔV差异不显著。③天然中幼林条件下,混交树种的生长量为:白杄 > 白桦 > 山柳;人工中幼林条件下,混交树种的生长量白桦最大。④白杄与天然华北落叶松混交的生长量大于与人工华北落叶松混交,白桦与人工华北落叶松混交的生长量大于与天然华北落叶松混交。[结论] 在人工华北落叶松纯林的幼龄阶段,林间空地栽植白桦,构建华北落叶松—白桦斑块混交结构。通过针阔树种的混交,营造较为稳定、接近天然状态的生态环境。当白桦生长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后,采伐长势不良的白桦,在林冠下层补植白杄,形成稳定的华北落叶松—白杄混交、复层、异龄林。

    • 基于孢粉数据的全新世青藏高原降水定量重建

      2018, 38(6):169-17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6 CSTR:

      摘要 (1135) HTML (0) PDF 1.54 M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定量重建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的百年分辨率的降水序列,为青藏高原环境演变及其预测未来的气候情景提供基础数据资料。[方法] 利用青藏高原若尔盖盆地和塔若错湖芯高分辨率孢粉数据,采用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回归(WAPLS)和现代类比法(MAT)重建了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西部的降水变化。[结果] ①高原降水变化明显分为3个阶段,早全新世(10.5~8.9 kaBP)降水呈波动较大,平均降水量略高于现代;中全新世(8.9~3.2 kaBP)是旺盛的湿润期,东西部地区达到极值时间分别是6.7和7.4 kaBP,降水分别高出现代42.4和200 mm。晚全新世(3.2 kaBP以来)期间东部降水持续下降,较前期下降约70 mm,而西部地区降水有所增加,约与现代相当;②降水百年尺度变化:高原降水较少发生时间较为一致,在1.8,3.4,6.2和9.5 kaBP前后。[结论] 全新世早中期高原降水量整体高于现代,全新世晚期东、西部降水量均有下降趋势,在1.2 kaBP左右西部降水出现回升。重建序列与其他高低分辨率环境记录有很好的可比性,说明重建序列有很好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准确性。

    • 剪切方式对重塑黄土残余强度的影响

      2018, 38(6):177-18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7 CSTR:

      摘要 (1063) HTML (0) PDF 1.07 M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剪切方式对重塑黄土残余强度的影响,为黄土滑坡工程评价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环剪仪对泾阳重塑黄土进行环剪试验。[结果] 重塑黄土的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均随着有效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有效法向应力的增加,土体达到残余强度所需的剪切位移减小;重塑黄土的变形表现为受剪压缩。单级剪得到的残余强度指标值与多级剪切得到的残余强度指标值的均值相近。[结论] 剪切方式建议首选单级剪切。

    • 基于人机交互的地形复杂区小流域划分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2018, 38(6):182-18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8 CSTR:

      摘要 (1197) HTML (0) PDF 965.64 K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地形复杂区小流域划分方法进行研究,为区域生态小流域建设、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湖北省为例,其地形涵盖山地、丘陵和平原,且多河流、湖泊分布。首先基于DEM自动提取全省小流域,然后辅助沟道、遥感影像、居民点数据人工修正山区小流域,在平原区采用高精度水系替代常规沟道进行人工修正,并对适宜集流阈值、小流域面积频率、精度以及河网密度进行分析。[结果] 湖北省共划分小流域5 806条,面积在30~50 km2的占60%,且划分精度高;面积小于20 km2划分精度低,在平原区分布密集;总体上,山区小流域的划分精度高于平原区,但其小流域平均河网密度低于平原区。[结论] 对任何地形进行小流域划分,都必须使用人机交互修正,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平原区小流域自动划分的精度低于山区,需辅助高精度水系资料进行修正才能提高精度。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桉树生长用水模型构建

      2018, 38(6):187-19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29 CSTR:

      摘要 (1158) HTML (0) PDF 1.25 M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按树生长和用水过程,为种植和管理桉树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将桉树生长过程模拟中叶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的计算和其用水特征联合起来,实现两大框架的耦合。在国内外各选取一个研究区,即澳大利亚的Tumbarumba和广东省的纪家林场,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 在Tumbarumba站点: ①模型模拟的2001—2014年平均蒸散量为819 mm,实测的年平均蒸散量为867 mm。②胸高直径、林分材积、树高、植株密度4个参数平均模拟精度分别为71%,93%,88%,95%。在纪家站点: ①模型模拟的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蒸散量为1 068 mm,实测蒸散量为1 069 mm。②胸高直径、林分材积、树高、植株密度4个参数平均模拟精度分别为94%,89%,95%,99%。[结论] 系统动态模型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桉树的生长以及用水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仍有改进的空间,可以从提高模型稳定性入手。

    • 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以福建省泉州市某工业污染场地为例

      2018, 38(6):195-19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0 CSTR:

      摘要 (1101) HTML (0) PDF 730.05 K (2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最适合的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为类似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福建省泉州市某工业污染场地为例,结合场地的规划及位置特点总结出修复技术筛选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结果] 该方法筛选结果与研究场地的实际筛选结果相符。结合场地的规划及所处位置特点场地特点构建的筛选矩阵更能反映出场地的实际需求,同时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结合运用于修复技术筛选,既可以克服层次分析法在不易定量化指标上的主观性,又可以避免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评价指标权重的忽视。[结论]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可有效筛选最优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 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2018, 38(6):200-20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1 CSTR:

      摘要 (1369) HTML (0) PDF 754.11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查明天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污染源,为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天津市工业用地、一般农田、水源地、养殖场及蔬菜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46个样品。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并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 天津市土壤整体污染水平相对较轻,但土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积累。Pb,Ag和Cd重金属污染面积较大,超标率分别为84.25%,76.71%和68.4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到重金属的积累程度和积累类型。在研究区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蔬菜基地土壤中总重金属的累积程度最高,主要重金属包括Cd,Hg,As,Cr,Cu,Ni,V,Mn,Co和Ag等。工业用地土壤中的Zn污染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而农田土壤和畜禽养殖场土壤中的Pb污染较显著。[结论] 天津市土壤污染水平相对较轻。但从土地利用方式来看,工业用地、农田和畜禽养殖场土壤Pb及Zn等污染较重,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应该予以关注。

    • 浑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2018, 38(6):206-211,21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2 CSTR:

      摘要 (1171) HTML (0) PDF 943.81 K (1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算浑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为建立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浑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为研究对象,在应用ArcGIS 9.3计算流域上游向下游空间转移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浑河流域下游各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出来的补偿系数,最终确定浑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结果] 沈阳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最高为4.12亿元/a,大洼县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最低为0.07亿元/a。[结论]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转移量随着距离上游地区空间距离增加而减少。得到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转移量越多,补偿系数越大,补偿标准越高。

    • 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

      2018, 38(6):212-21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3 CSTR:

      摘要 (1192) HTML (0) PDF 863.55 K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开展中山市境内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划分工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保护宝贵的水土资源,为政府依法行政、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区域内土壤抗蚀性弱,母岩易风化,降水多,强度大且年内分布不均,水热条件充裕等自然特点,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较强等社会经济特点,基于GIS,RS技术开展研究。[结果] 通过划分水土保持分区,明确了需界定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平原河网区范围,也探明了研究区地形地貌、降雨、土壤、植被及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敏感因子,合理选取定量和定性指标,构建了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指标体系,划分出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结论] 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主要有小榄镇、黄圃镇等9个镇区,土地面积约666.92 km2,占该市土地总面积的37.39%。易发区划分成果完善了中山市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同时也可为编制地市级水土保持规划或制定规章制度提供依据。

    • 遵义市不同地质灾害易发区滑坡临界雨量研究

      2018, 38(6):217-223,23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4 CSTR:

      摘要 (1129) HTML (0) PDF 1.74 M (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确定遵义市不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滑坡临界雨量,建立阈值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评估,为该地区滑坡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遵义市2010—2016年59次滑坡事件对应的逐小时降雨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不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滑坡临界雨量的历时、降雨类型对比分析,建立阈值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评估。[结果] 中锋型是主要的降雨类型;大于10和20 mm/h强降雨基本来自滑坡发生当天,但中易区降雨历时均长于高易区的降雨历时。对于高易区来说,滑坡当日1 h最大雨量与前期3 d的有效雨量组合的阈值模型预报准确率最大,因此将滑坡当天1 h最大雨量作为高易区滑坡发生的激发雨量。而对于中易区来说,滑坡当天3 h最大雨量是其滑坡发生的激发雨量。[结论] 不同等级地质灾害易发区其滑坡临界雨量不同。对已经确定的滑坡阈值模型需根据新增滑坡信息进行检验评估,如果预测模型对新增滑坡预测不准确,需调整其滑坡判别线,从而对阈值模型进行订正。

    • 基于X-ray CT的古土壤孔裂隙识别与表征

      2018, 38(6):224-230,23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5 CSTR:

      摘要 (2173) HTML (0) PDF 1.60 M (1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古土壤内部孔隙裂隙结构的形态、类型、孔径分布进行精确表征,为斜坡中古土壤水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利用X-ray CT对泾阳南塬S5古土壤原状试样进行扫描,利用VG studio Max和AVIZO三维可视化软件,经过滤波处理、阈值分割、三维重建得到了三维可视化数字古土壤模型,计算了二三维孔隙度,基于形状因子提取了古土壤中孔隙和裂隙并进行分类,提出了各类空隙的孔径表征算法。[结果] ①古土壤中孔裂隙并存,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垂向性和空间异质性,在空间形态上可由形状因子(SF)区分为裂隙(SF > 40.18)、枝杈状孔隙(7.01 < SF≤40.18)、长柱状孔隙(2.0 < SF≤7.01)、椭球状孔隙(1 < SF≤2)和球状孔隙(SF≤1);②大孔隙度(等效直径大于100 μm)为9.86%,占总孔隙度(41.18%)的23.94%,表明古土壤中以等效直径为100 μm以下的孔裂隙为主; ③孔径分布在0.1~5 mm之间,以0.1~0.7 mm为主,而体积贡献率上以0.7~1.0 mm为主,裂隙最大开度5.1 mm。[结论] 古土壤是一种以中小微孔隙为主,(特)大孔隙和(微)裂隙伴生的双重介质土体,X-ray CT和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为古土壤孔裂隙识别和表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 基于CLUE-S模型的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应评估

      2018, 38(6):231-23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6 CSTR:

      摘要 (1343) HTML (0) PDF 1.36 M (1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并探讨其动态演变特征,为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南四湖流域2000至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模型及CLUE-S模型对南四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动态演变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 2000—2015年南四湖流域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水域/湿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南四湖流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9.10亿元,但粮食生产、气体调节和保持土壤等生态功能分别下降了0.85%,0.85%和1.29%,生态问题依旧存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不均匀,生态减值区的分布范围大于生态增值区。2030年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微增加,而粮食生产、气体调节和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下降,生态价值极低区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扩张,生态增值区范围缩小。[结论] 虽然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但生态价值分布不平衡,生态服务功能有升有降,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平衡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 >综合研究
    •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演变特征

      2018, 38(6):240-24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7 CSTR:

      摘要 (1299) HTML (0) PDF 1.09 M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演变特征,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和CNKI 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演变的研究概况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8年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演变特征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酶活性展开,且对于微生物量的关注度比较高;在植被演替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总体增加,微生物群落从贫营养型向富营养型转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改善。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生物质量改善效果不同,总体来说,混交林作用效果最好,刺槐和柠条纯林次之,荒草地和油松纯林最低。[结论]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微生物关键种的识别、参与碳氮磷循环的功能微生物以及全球变化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等方面。

    • 崩岗治理技术措施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8, 38(6):248-253,26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8 CSTR:

      摘要 (1706) HTML (0) PDF 1.06 M (1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当前崩岗治理技术措施研究现状,为制定更为合理的崩岗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根据崩岗的空间结构特征,分别从集水坡面、崩壁、崩积堆、沟谷和冲积扇等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了针对不同部位的崩岗治理技术措施。[结果] 总结探讨了不同技术的特点、适用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崩岗的不同治理模式进行了归纳,并对未来崩岗治理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结论] 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修复方式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治理措施。今后的崩岗治理工作的开展应注重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水土保持作用机制、创新修复技术应用、修复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2018, 38(6):254-26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39 CSTR:

      摘要 (1242) HTML (0) PDF 1.47 M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为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构建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值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分布特征,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了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 观测期内,全要素农业生态效率值增长稳定,技术进步是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具有全局自相关性,河南、山东等省份表现出“低—低”集聚特征;农业生态效率变化主要受科技支持、农地确权、农业机械密度、农业规模化水平等10个因素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时期作用存在差异。[结论] 观测期内,农业机械密度代替城市化水平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态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逐渐由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转变为以农业自身发展为导向。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旱涝特征及风险预估

      2018, 38(6):263-267,27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0 CSTR:

      摘要 (1313) HTML (0) PDF 938.63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历史旱涝变化特征,分析及预估该工程因气候变化导致“无水可调”的风险,为科学调度与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域内近500 a旱涝资料及1961—2015年气象站日降水量资料,分析近500 a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及受水区的旱涝遭遇特征及调水保障概率,同时利用21个CMIP 5全球气候模式降尺度后的模拟预估结果,对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的旱涝遭遇特征进行预估研究。[结果] ①近500 a来,水源区旱年出现概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世纪以来水源区干旱年出现概率处于历史高位,达31.7%;②受水区淮河流域的调水保障概率最高(达87.3%),唐白河流域调水保障概率最低(为78.4%); ③20世纪以来各流域与水源区同旱概率均处于历史高位,汉—唐、汉—海持续同旱概率高于汉—淮; ④秋汛期(9—11月)为调水最有利的时段,非汛期3个流域的调水保障概率均在80%以上。⑤CMIP5模式预估结果显示未来各受水区调水保障概率均在87%以上。[结论] 20世纪以来水源区与受水区同旱概率处于近500 a来高位,未来调水朝有利方向发展,但21世纪后期面临较大的同涝风险。

    • 景观生态视域浙江省土地资源资产空间结构与审计分区

      2018, 38(6):268-27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1 CSTR:

      摘要 (877) HTML (0) PDF 1.62 M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省域土地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区划,识别各市土地资源资产的地类管制优先级与侧重区块,以便提高中国土地资源资产审计效率,并完善国土审计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法] 基于土地景观格局视域,运用ENVI和ArcGIS将浙江市域2000,2005,2010,2015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转换为网格分辨率为30 m ArcGrid数据格式,并运用Fragstats 3.3进行土地各地类破碎度和集中度指标计算,作为浙江省土地资源资产审计重点筛选依据。[结果] ①构建基于土地破碎度综合指数和集中度指数的土地资源资产地域审计重点筛选模型,侧重全域审视各辖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与质量变化,能够揭示审计区域各地类土地资源资产的利用与保护情景及其变动趋势,印证了景观生态评价土地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改善过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过程单纯衡量资产的数量而忽略对生态价值衡量的缺憾。②筛选出浙江省各市优势地类为杭州市的林地、草地、水域;湖州市的耕地和水域;嘉兴市的耕地和建设用地;金华市的耕地、草地、建设用地;丽水市的林地;宁波市的水域;衢州的林地和草地;绍兴市的耕地和建设用地;台州市的草地;温州市的草地;舟山市的建设用地。各市如上地类数量、质量的审计应是土地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关注重点。[结论] 土地资源资产审计应注重将土地资源清查和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以提升国土审计的地域主体识别效率与审计结果的可视化解读。

    • 青藏高原保护区植被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一致性分析

      2018, 38(6):277-28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2 CSTR:

      摘要 (1108) HTML (0) PDF 1.19 M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青藏高原保护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植被变化的响应,为进一步明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遥感植被指数的关系,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聚焦青藏高原各类保护区,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产品进行植被变化制图,针对碳固定、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栖息地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判断青藏高原保护区内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趋势是否与植被变化趋势一致。[结果] 青藏高原EVI在2000—2010年以非显著变化为主,在栅格和保护区两个尺度上均表现为非显著增加样本多于非显著减少样本,青藏高原植被呈现整体好转局部退化的特征。[结论] 青藏高原保护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2000—2010年以非显著变化为主,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显著减少样本明显多于非显著增加样本,与EVI变化趋势不一致。

    • 基于VAR模型的产业用水与经济增长动态关联性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2018, 38(6):283-29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3 CSTR: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61 M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岩溶生态脆弱区经济高速发展的产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进行研究,为该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及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ADF检验、协整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后进行了广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对2001—2016年的经济产值和产业用水间的均衡关系及动态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农业产值与农业用水量、工业产值与工业用水量、生产总值与总用水量相互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②农业产值对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对工业产值冲击响应值为正,其他均为负向冲击响应; ③工业用水量对工业产值的平均方差分解贡献度最大(为54.584%),农业用水量对农业产值的平均方差分解贡献度最小(为1.629 7%),其他变量间的方差分解贡献度均比较大,说明毕节市的发展仍需要大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结论] 农业用水量对农业产值的促进作用较小,工业用水量对工业产值的增加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工业用水量不足对工业发展已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需加强生产、节水技术等的投入。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白城市洪水资源利用效益分析

      2018, 38(6):293-29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4 CSTR:

      摘要 (1088) HTML (0) PDF 794.29 K (1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吉林省白城市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进行分析,为该地区洪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8—2017年白城市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衡量及其所依赖的经济收益、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发展等变化,分别从直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间接经济社会效益3个角度中确定指标参数和指标体系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洪水资源利用对各效益指标的影响关联度均在0.55以上,目前洪水资源对生态环境效益影响最为明显,占全部效益的43%。[结论] 灰色关联分析法为有效利用和管理洪水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评价方法,白城市洪水资源更多以自然形式为环境及生态所利用,所带来的效益更多在生态资源本身,当地洪水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 面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潜在冲突检测

      2018, 38(6):298-30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5 CSTR:

      摘要 (957) HTML (0) PDF 824.35 K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准确识别、检测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城市扩张之间的潜在冲突,以期为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方法支撑。[方法] 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了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土地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集成GIS空间分析技术,识别并检测了常州市2015—2020年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城市未来发展之间的潜在冲突区域。[结果] ①2020年常州市建设用地总量及新增量规模将分别达到规划目标的101.16%,159.97%,即会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禁止建设区内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潜在冲突面积较少;②限制建设区内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潜在冲突面积较大,约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59.23%,其中约有59.15%的潜在冲突分布在武进区。[结论] 在常州市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强化对限制建设区内潜在冲突区域的管控。

    • 基于GIS的城市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湖北省宜昌市城区为例

      2018, 38(6):304-30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6 CSTR:

      摘要 (1796) HTML (0) PDF 807.77 K (1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城市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分区评价,为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湖北省宜昌市城区为研究区,通过GIS平台选取高程、坡度、地层岩性、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水系的距离和道路密度等6个评价因子,采用似然比方法分析评价因子和滑坡发育的关系,并以归一化似然比值将评价因子参数分类量化;以量化值作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抽取样本数据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回归模型。[结果] 评价因子结果显著,模型的整体准确率达到79.2%,ROC曲线下面积达0.871;极低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61.59%,包含滑坡灾害的11.29%;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虽仅占全区面积的17.88%,却发育了68.55%的滑坡灾害,结果与滑坡灾害分布特征相符合。[结论] 对宜昌市城区的滑坡易发性进行了等级划分。采用GIS和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结果准确可靠。

    •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水质标识指数法的黄河托克托段水质评价

      2018, 38(6):310-314,32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7 CSTR:

      摘要 (1301) HTML (0) PDF 909.89 K (1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黄河托克托河段水污染特征,合理选择水质评价指标,从而实现对黄河托克托段水质评价。[方法] 以黄河托克托段干流2017年4—8月9个水质采样断面逐月连续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水质样本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构建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对该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 ①黄河托克托段水质状况整体为Ⅳ类水,该河段段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COD,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②时空分布上从上游到下游水质逐渐变好,支流汇入口大黑河断面由于受汛期大黑河超标污染物排入水质变差,采样期间8月水质状况最差,其次是4月,5—7月水质相对较好。[结论] 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水质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水质特征,同时可对不同断面水质进行比较。黄河托克托段水质状况较差(整体Ⅳ类),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

    • 基于PSR模型的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2018, 38(6):315-32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8 CSTR:

      摘要 (1271) HTML (0) PDF 1.04 M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轻度及以上石漠化地区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结果] 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因素为人口密度、单位GDP综合耗能、土地垦殖率、耕地粮食单产、城市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因素;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共同决定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指数;从时间上看,2005—2015年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经历了从临界安全等级向较安全等级的变化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主要因响应状态系统的提升,而使得综合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有所上升。从空间上看,2005年贵港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不安全级,2015年南宁、贵港、来宾等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较不安全级。[结论] 广西石漠化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略有上升,但受压力和状态子系统承载力水平的限制,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仍处于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

    • 西安市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评估

      2018, 38(6):322-32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49 CSTR:

      摘要 (1022) HTML (0) PDF 1.11 M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西安市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进行研究,为保护区未来环境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InVEST生物多样性模型,结合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从保护区整体、分区到土地利用/土地覆类型分别对保护区生境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①2006—2016年,保护区内农田急剧减少,对草地、森林和湿地面积的增加贡献较大。②保护区生境质量呈上升趋势,局部有所下降,整体生境质量中等。③保护区所在各区生境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灞桥区、未央区、高陵区,生境质量指数平均值分别较2006年增长了21.05%,50.01%,37.84%。[结论] 人工生境包括交通用地、居住地、工业用地和耕地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是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天然生境包括湿地和森林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贡献较大,保护区森林面积略显不足。

    • 基于PCA的耕地功能冲突与协同识别——以湖北省为例

      2018, 38(6):329-33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50 CSTR:

      摘要 (1271) HTML (0) PDF 1.09 M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以湖北省为例,识别耕地功能之间的冲突与协同关系及各耕地功能的强弱,为耕地多功能利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及决策信息。[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识别论证。[结果] ①湖北省耕地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最强,生态安全维护功能次之,就业保障功能最弱;②湖北省耕地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就业保障功能之间、耕地的社会安定维护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之间、耕地的就业保障功能、家庭经济贡献功能和国民经济贡献功能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③湖北省耕地的社会安定维护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束与家庭经济贡献和国民经济贡献功能束之间存在显著的冲突关系。[结论] PCA法不仅可以表达各耕地功能的强弱,更能直观表达耕地功能间的冲突与协同关系以及冲突与协同的程度,为耕地多功能利用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及决策支持。

    • 青海省共和盆地沙漠化驱动机制

      2018, 38(6):337-34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51 CSTR:

      摘要 (1120) HTML (0) PDF 1.67 M (1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青海省共和盆地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沙漠化形成机制,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Google Earth和ArcGIS分析不同区域的沙漠化分布特征;通过6期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比对,对沙丘移动速度和古沙丘活化速度进行监测;并利用SPSS对共和盆地气温、降水、风速和牲畜数量进行分析;结合野外调查、实验室粒度分析、地层分析,研究沙漠化的形成过程。[结果] 共和盆地流动沙片分布广泛,发育有大量雅丹地貌,沙漠化土地呈斑块状、条带状交错分布。地层分析显示,固定沙丘的表层覆盖有厚度不一的粉沙土,其下为松散古风成沙。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形式是固定沙丘活化、河湖相细沙外露、固定沙带及古沙丘活化。[结论] 有胶结作用的粉沙土是古风成沙的保护层,而食草动物的践踏是破坏保护层的主要原因。在动物破坏、风沙流及重力侵蚀作用下,粉沙土层崩塌破坏,更多古风成沙暴露,此过程循环往复,造成沙丘活化,形成风蚀坑,是共和县沙漠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 1990-2017年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2018, 38(6):345-35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52 CSTR:

      摘要 (1222) HTML (0) PDF 1.04 M (1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采用生境质量估算模型与土地利用转型生境贡献率,以贵州省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功能分区生境质量的影响并定量评估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情景对生境质量改善效果。[结果] 1990—2017年自然保护区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草地和耕地转为林地、其他类型转为草地和林地间。28 a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提高15.71%,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90年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表现为:缓冲区 > 核心区 > 试验区,2001年以后转换为:核心区 > 缓冲区 > 试验区。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情景下,坡岗自然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从当前情景的0.88提高到0.92,生境质量改善。[结论] 坡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是影响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喀纳斯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2018, 38(6):352-35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53 CSTR:

      摘要 (1207) HTML (0) PDF 844.17 K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喀纳斯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为景区资源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喀纳斯景区为研究区,测定土壤样品As,Pb,Hg,Cd,Zn,Cr,和Cu含量,通过污染负荷指数对喀纳斯景区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全面评价,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重金属来源与污染程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①研究区表层土壤As,Pb,Hg,Cd,Zn,Cr和Cu平均含量分别为6.48,16.60,0.10,0.08,84.71,2.47,32.23 mg/kg,其中As,Pb,Hg和Cd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Zn,Cr和Cu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②人类活动扰动强由强至弱4个样地,7种重金属含量不同,且同一重金属在4个样地间具有一定差异性。③人类活动扰动强样地、人类活动扰动较强样地和人类活动扰动轻微样地3个样地中Hg为重度污染(PLI值分别为5.70,4.36,4.64),Zn,Cr,Cu为轻度污染。全部金属RI均小于150,研究区仅存在轻微生态危害,但研究区Hg污染需关注。④7种重金属间大多存在关系,Pb与Hg,Cd和Zn呈显著相关(p≤0.01)。Cd和Hg来源相同可能性较大,As,Zn和Cu来源可能一致。[结论] 喀纳斯景区受旅游活动干扰土壤中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土壤重金属污染愈加严重。

    • 宁夏罗山地区2004-2015年NPP时空变化及气候响应

      2018, 38(6):358-36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54 CSTR:

      摘要 (1167) HTML (0) PDF 1.38 M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揭示罗山保护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规律及气候相关性,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MOD17A3H NPP(2004—2015年)数据、SRTM DEM和罗山周边气象站点(2004—2015年)年均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人口、生态及移民政策等对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对区内NP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 ①研究区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与降水的相关性较高;在核心区,降水与NPP的相关系数R=0.609,置信度p=0.036;在非核心区,相关系数R=0.648,置信度p=0.023;②研究区NPP呈波动增长趋势,速率为0.076 Pg/a(以C计),高于全国NPP增长速率(0.008 Pg/a); ③2010—2015年大罗山森林覆盖面积有所增长,NPP介于350~500 g/(m2·a)的森林面积是2004—2009年的4倍,小罗山方向基带植被由荒漠向荒漠草原转化; ④研究区以NPP划分的生态格局主要以荒漠为主(64.9%),荒漠草原次之(29.6%),森林占比极低(0.38%)。[结论] 干旱区植被NPP高度依赖降水,罗山地区生态结构有所改善,但森林生态系统仍极端脆弱。

    • 黄土高原淤地坝沉积泥沙在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2018, 38(6):365-37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55 CSTR:

      摘要 (1107) HTML (0) PDF 1.02 M (1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利用黄土高原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成果,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深度解译淤地坝沉积泥沙中赋存的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提供基础支撑。[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野外调查和研究经验,总结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相关工作。[结果] 黄土高原大量的淤地坝、坝地泥沙明显的沉积旋回和现有的可靠断代技术是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基础;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可估算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识别小流域侵蚀泥沙来源;淤地坝内的泥沙沉积量、理化性质及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能够反演小流域环境演变过程。[结论] 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淤地坝沉积泥沙赋存有大量小流域土壤侵蚀和侵蚀环境演变的信息,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机理及小流域环境演变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 世界著名水土保持专家,意大利巴勒莫大学教授Carmelo Dazzi先生论:土壤基因侵蚀:一个基于新环境挑战和新土壤范式的新概念

      2018, 38(6):372-37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6.056 CSTR:

      摘要 (878) HTML (0) PDF 9.00 M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使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人员更加关注土壤资源的保护,作者提出了一个土壤侵蚀新概念和新视角,旨在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提出建议,解释概念,实例研究和总结归纳的方法创建土壤侵蚀新概念。[结果]建议将经济价值赋予土壤服务功能,并提出了“土壤基因侵蚀”这一新概念。[结论]土壤是一种多样化的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的土壤健康状态,必将会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 >总目录
    • 《水土保持通报》2018年(第38卷)第1-5期目次

      2018, 38(6):376-383. CSTR:

      摘要 (780) HTML (0) PDF 1.56 M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